1、洛阳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卷(A)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1一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1.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 B.渗透压 C. K+浓度 D
2、. 02浓度2.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人体血浆的pH通常为7.357.45C.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髙,引起组织水肿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有几项体液是指细胞外液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1项 B.2项 C.3项 D.4项4.右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 激素、抗体、02可以在中存在C. 、依次为淋巴
3、、血浆、组织液D.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不会存在于中5.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 a表示感受器,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 收缩C. I处代表神经元的轴突膜或者细胞体膜D.处神经元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到细胞内6.右图为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的形成与髙尔基体有关B.c的释放与b的流动性有关C. d对c的识别具有特异性D.当c作用于d时,一定会引起该处神经元兴奋7.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 水)20
4、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8.如图所示,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9.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 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若大脑皮层V区受损,则读不懂文字D.缩手反射与人体髙级神
5、经中枢没有直接联系10.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是信息分子,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分泌激素C.激素与特定分子结合起作用后就被灭活D.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1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可以促进、等过程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C.通过激素调节使血糖含量稳定在1.2g/L左右D.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12.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对于同一生理效应A.胰岛素与胰髙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C.抗利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间表现为拮抗作用D.胰高血糖
6、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13.右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撖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缺碘时激素和的浓度都髙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反馈调节D.激素与激素对垂体的作用相反,14.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些低等多细胞动物只有体液调节B.所有的内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不是所有的激素都可以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15.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
7、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16.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A.西瓜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到甜味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能维持正常水平17.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是 骨髓胸腺淋巴细胞抗体红细胞吞噬细胞溶菌酶 A. B. C. D.1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后,可以使靶细胞凋亡B.吞噬细胞可摄取处理病原体,并消化细胞集团C.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8、19.请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细胞可将抗原传递给细胞B.细胞、均可识别抗原C.过程、均表示增殖、分化D.细胞产生的物质能抑制病原体的繁殖20.下列细胞中不能进一步分化的是 A.T细胞 B.吞噬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21.过敏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已免疫的机体未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初次接受过敏原A.B. C. D.22. 下图表示某人两次感染同种病原体过程中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分析两次杭体 产生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与哪种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A.吞噬细胞B.血小板C.效应T细胞D.记忆B细胞23.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生长素类似物A.苯乙酸(PAA) B.吲哚丁酸(IBA) C.a萘乙
9、酸(NAA) D.脱落酸24.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A. B. C. D.2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的命名者是荷兰科学家温特B.成熟组织中的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6.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髙浓度抑制 浓度、低浓度分别指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B.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C.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27.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
10、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尖_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部分C.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下面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28.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生理现象的影响效应相同的一组是A.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地性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根的向重力性和植物的向光性29.右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伊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D.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30.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适时打顶去心
11、,可促进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明要术)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广志)D.新摘未成熟的红柿,每蓝放木瓜二、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屢失。(据格物粗谈)3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是稳态生调的表现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32.下图是三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示意图,电流表的电极均放置在神经纤维表
12、面。a、b为电流表接线的中点,刺激b点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突触结构一共有3处 B.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电流表指针偏转C. a点膜外钾离子浓度髙于膜内 D. b点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3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单向传导B.神经递质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C.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起跑反应的快悝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34.“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 力下降。下列叙述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胰岛B细胞受损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
13、胰岛素与其特异性受体 识别发生障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 B. C. D.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 16.8pmol/L胰岛素1.75.020.0mIU/L35.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36.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热量只来源于肝脏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B.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增加产热C.人体在炎热环境下只需要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D.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相应功能区3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
14、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髄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B.无胸腺裸鼠具丧失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下降C.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D.效应T细胞能使细菌裂解凋亡3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时起拮抗作用B.细胞分裂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C.利用脱落酸促进大麦种子产生淀粉酶可以改造传统方法生产啤酒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植物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39.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研究,在制订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A.配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B.严格控
15、制无关变量C.正式实验之前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浓度范围 D.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40.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A.浓度髙于10_smol/L的生挟素会促进该植物茎段的生长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嫌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D.乙烯与生长素的含量变化受到负反馈调节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 (共50分)41.(6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问题:(1)细胞外液中能相互进行物质交换的两种成分是 , 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2)长
16、期劳动导致手上出现了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 。(3)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4)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5)目前普遍认为 , 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42.(9分)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 (1)图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 。 (2)在A处膜电位变化曲线中,a段表示 (填“静息”或“动作”)电位,此电位主要依靠 来维持,b点时膜外是 (填“正”或“负”)电位。 (3)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
17、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内的Gly通过 过程释放出来,并与 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 (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4) 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发生的信号转换为 。43.(13分)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从而调节体温,腺体A表示的内分泌腺是 。机体产生冷赍的部位在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 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随 运输,促进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细胞分
18、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4) I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 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I型糖尿病是由基因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 病。44.(10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问题:(1)免疫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具有 功能。(2)在体液免疫中,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可在T细胞产生的作用下,大部分增殖分化为,该细胞可产生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3)某人手指意外受伤,伤口发生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 免疫。45. (12分)植物的根是合成激素的主要器官,又是植株生长发育
19、的基础。科学家在研究水稻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时,发现根据有背光生长现象,通过实验发现该现象也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请回答相关问题: (1)现已测得甲图中A、B、C、D四点生长素浓度,其中A、C点生长素浓度应分别对应于图乙中的 位点(填序号)(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的特点。(3)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研究发现缺氧时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 。(4)根是植物细胞分裂素合成的中心。细胞分裂素能够抑制侧根向周围生长,促进主根向更深的土层生长;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以上现象说明根的生长表现出 。(5)
20、用2,4D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2,4D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 法处理插条。洛阳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30每小题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10111516202125 2630 3135 3640二、非选择题(共50分)(每空分,共6分)(1)血浆和组织液血浆(2)组织液(3) 和(4)理化性质(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2(每空分,共9分)(1)组织液(2)静息 外流负(3)突触小泡胞吐突触后膜阴(4)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3(除标明外每空2分,共13分)(1)甲状腺(1分)大脑皮层(2)抗利尿体液(血液)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神经体液(4)自身免疫44(每空2分,共10分)(1)防卫、监控和清除(2)淋巴因子浆细胞抗体(3)非特异性45(每空分,共12分)(1)、(顺序不可换)(2)吲哚乙酸两重性(3)主动运输(4)顶端优势(5)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