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仿真模拟(六)语 文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1至8页,第卷9至10页。考试时间150分,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论儒学的复兴汤一介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在我国历史上虽说是由儒、道、释三家构成中华文化,但儒学却一直曾居于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学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地继
2、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斩断。因此,只能适时地在传承这个文化命脉的基础上,使之更新。就目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在21世纪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为什么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有经济的原因,但与“西学”(主要指作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学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所进行的全方位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得我们得到对自身文化传统有个自我反省的机会。我们逐渐知道,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应该发扬什么和应该抛弃什么以及应该吸收什么。因
3、而在长达一百多年中,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这为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新的现代儒学必须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儒学。新的现代儒学必是“本开新”的儒学,“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开新。中国文化必须在传承中更新,这样中国文化才得以真正的“复兴”,而“重新燃起新的火焰”。本世纪初,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十分重要,它会对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谐”是儒学的中心观念,在我国传统儒学中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以及
4、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思想资源。礼记礼运的“大国”思想可以说为中华民族勾画出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这就是说“和谐”将会对调节人们社会生活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和而不同”又可以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理据。特别是周易中的“太和”观念经过历代儒学思想家的发挥,已具有“普遍和谐”的意义,这就是说,“和谐”应该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可以称为“普遍和谐”。所以王夫之说“太和”是“和之致”,“太和”是最完美的“和谐”,如此等等,在儒家思想中比比皆是。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
5、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针对上面说到的三大矛盾,我们认为,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真正的较完满的解
6、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来逐步解决。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1对“新的现代儒学”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而成为新的现代儒学。B新的现代儒学必是“本开新”的,在传承中更新;“反本”才能“开新”,“燃起新的火焰”。C新的现代儒学应是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D新的现代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新的现代儒学。2下列是“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
7、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A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民族要想在新时代实现民族得复兴,首先就要使儒学复兴。B由于儒学曾经一直处于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C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斩断。D以西方哲学为代表的“西学”对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冲击。3对文本分析、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学“大国”“ 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为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提供大量了有意义的思想资源。B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虽然受到“西学”的冲击,但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C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
8、疑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我身心”当前人类面临的三大矛盾。D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但要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矛盾还需探索。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及光武与家属避吏新野,舍晨庐,甚相亲爱。晨因谓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耶?
9、”光武笑不答。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趣令上马。元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最终无恨色。更始立,以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归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晨发积射士千人,又
10、遣委输给军不绝。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十三年,更封南變侯。入奉朝请,复为汝南太守。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从至新野,置酒酣宴,赏赐数百千万,复遣归郡。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它郡。明年,定封西华侯。二十五年卒。乘舆与中宫亲临丧送葬。谥曰惠侯。(节选自后汉书邓晨列传)【注】元:光武帝刘秀姊,邓晨妻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晨庐 舍:住宿B最终无恨色。 恨:仇恨C至京、密,皆下之。下:攻克、攻下D流衍它郡 衍:扩展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邓晨对光武帝刘秀“有情”“有义”的一组是舍晨庐,甚相亲爱
11、 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最终无恨色 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 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少公从面相学的角度,认为刘秀将来会成为天子。在座的人都认为这只是说笑,只有邓晨相信并感到高兴。B在汉军起事时,邓晨就带领宾客响应。汉军兵败后,妻女遇害,家庭及祖先冢墓都受到牵连,宗族的人都为他感到不值,但邓晨却没有怨言。C光武帝从蓟到信都后,邓晨主动到巨鹿要求跟从。但光武帝认为他与其一人跟随,不如回到郡中,成为自己北方道路上的主人,能为自己提供更大的帮助。D邓晨喜欢担任郡守的官职,在光武
12、帝时期,他先后担任过常山太守、中山太守、汝南太守等职务。特别是任中山太守和汝南太守时治理有方,获得赞誉。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5分) _ (2)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5分) 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柳梢青 春 感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注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辇下:京师。海上:汉
13、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8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5分) _9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氓)(2)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3)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5)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
14、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面的方框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千叶瓶 刘心武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
15、是下意识驱使。在出售 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 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
16、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
17、,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
18、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
19、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选自2010年第1期小说月报)(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5分) A.主人公本想买黑色的签字笔写回忆录,却下意识地选择了绿色签字笔,这暗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年轻时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已。 B小说第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 C“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
20、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算。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了批判。 D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一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的过程。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的脾气变得平和了。 E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人深思。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竟然成了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2) 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_(3) 小说在第段和第段中两次写到妻子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
21、内容加以分析。(6分) _(4) 请从情节结构、艺术手法、思想主题这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对这篇小说进行赏析。(8分) _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访谈,回答(1)(4)题。(25分)记者:最近媒体对你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争论很多,有人说你把国学经典讲得出神入化,有人认为你误读了经典,你怎么看这些争论?于丹:这些争议,关系到我们究竟怎么看文化,文化是狭义、静态的,还是广义、动态的。在我看来,文化首先是一种生态,在周易中文化的意义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观察世间百态、人间万象,最后进入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文化是流动、生长的形态,重要的是“文而化之”。过去很多文化人,著作等身,但他的
22、生命境界远没达到“化”境,比如苛刻、斤斤计较、不通达透彻,这都是“文而不化”。另外,文化是个“金字塔”,越到塔尖越是精英化,但它的研究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精英研究肯定是必需的,但绝不是文化的全部。金字塔越往基座走就越是草根。我个人有个理解,民主这个词不是政治的专有名词,更重要的,民主在于文化权利。难道经典仅仅是精英的特权吗?我认为,经典是大众的文化权利。过去我们把经典供奉得太高,以至于让大众去膜拜。记者:所以你的论语心得是面向草根的?于丹:经典在塔尖上的价值已被历朝历代证明过了,我想提出一个新命题:在金字塔的基座上我们还有一个陌生的证明的可能吗?我们不再以研究者、膜拜者的心理去证明那个塔
23、尖,而是让经典进入大众生活。我所做的尝试是文化普及的意义,跟精英研究不在一个逻辑层面。过去,我们文化中有种不良的东西,就是简单的二分法、一元论,凡事非此即彼、非对即错。其实文化选择是多选的啊,塔尖上的精英文化、塔基上的草根文化、生生不息的大众文化,所有文化熔铸一体,越多元越健康,文化是需要一种胸怀去建设的。“如果说我跟孔子的原意不同,那么欢迎每个人心有所得。”记者:作为一个不是古典文化专家的人,解读论语,你认为精准性是不是必要的东西?于丹:我首先要特别严肃地澄清一个概念,我做的从来不是经典的解读,我做的就是心得,我从没出过论语解读或庄子解读。我是一个传媒研究者,并不是古典文化有话语权的经典研究
24、专家,但我所了解的古典文学知识,在我和大众沟通时,我想,它应该是相对够的。之所以选择“心得”方式,就是从不追究解释的精准性,从不做字句的训诂,而是做意义的阐释。训诂学、音韵学这些东西人民大众了解吗?大众需要了解吗?“心得”就是“一心所得”,是在外延、感悟上的一种延伸,我不做内涵上的解释,这里无所谓什么是本意。记者:很多观众仍会把你的心得看做是孔子和庄子的本意,对此你怎么看?于丹:我出的两本书后面都附了原文,是我对出版社提的要求,读者看了前面之后,自己有什么想法,翻原文再想一想。我想做的就是一个导读,我想告诉大家读完经典的效果,在心灵上我们可以这么快乐、豁达,这不好吗?“无非是以一种快乐心情做了
25、一件有意义的事。”每个人都不要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标准答案,你可以进行自己的延伸和感悟。我希望提供的是一个方式,而不是结论,提供的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有删改)(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一般来说,在作访谈节目时,记者刚开始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相对平和的,以免影响被采访者的情绪,从而影响下一步的采访。但是本文一上来就提出外界对被采访者的争议这样的话题,其实并不高明。B过去的很多文化人的生命境界远没达到“化”境,这都是苛刻、斤斤计较、不通达透彻导致的。C于丹认为,文化是个“金字塔”,精英研究需要的是“塔尖”,大众需要的是“塔底”,他们对于经典的需要是不一样的。D在回
26、答第二个提问时,于丹认为当有人怀疑自己的心得跟孔子的原意不同时,不要把矛头对准她,而是希望大家能够阅读论语,自己有所感悟,有所收获。E于丹认为自己对于论语庄子所做的是心得而不是解读,不需要精准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了避免争议,于丹还在书后附了原文。(2)记者从四个方面(角度)对于丹进行了深入访谈,请简要概括。(每个方面15字以内)(6分)答: _(3)第三段中有“金字塔越往基座走就越是草根”一句,结合前文,谈谈用“金字塔”和“草根”来表达有什么含义。(6分)答:_(4)、本文结尾说:“我希望提供的是一个方式而不是终点。”请联系文中提到的“准确性”和“本意”问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答:_
27、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头发和战备有什么关系?樵小锋不懂。队伍解散后,一个老兵告诉他:“把头发剃光,负伤后好包扎。”樵小锋为之一震:演练如战斗,枕戈待旦才是军人的本色!那一刻,樵小锋有醍醐灌顶之感。B一边白发苍苍,一边风华正茂。吸引两者走到一起的,是经久不息的老西藏精神。今天上午,由中宣部、总政治部、团中央等举办的学习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先进事迹暨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座谈会在京举行。 C达赖心知这些人在华人社会早已遗臭万年,但是毕竟他们长着一副华人面孔,而且骨子里反共反华,是一群可利用的对象,于是他在多次讲话中将这些人奉为“中国人民的
28、代表”,并与他们结成同盟。 D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把它坚持到底,这也是得到世界各国公认的一个事实,这种表述没有错,是无可厚非的。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校同学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防止盗窃、抢劫、诈骗等事情的发生。外出时要关好宿舍门窗,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和随身携带物品。B高等教育大众化给大学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绝非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这样一个简单的百分比,而是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 C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大连将做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技术先进和行业领先的企业集团,大连会成为东北装备制造业的龙头。”D文学是艺术,它必须
29、要有精神含量,要能净化心灵;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能让人欣赏优美的文字、从故事中找到快乐之外,还能启迪、教育、引导人。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200多年前,阿基米德掌握了足够的光学知识,设计出了一种能点燃敌人战船的秘密光学武器。 , 。 , 。 。 ,但是它听上去比火箭、抛石机神奇多了,更适合用来讲故事,传说于是出现。笛卡儿认为那是虚构的故事 轻信的古人从不怀疑,文艺复兴之后就不同了但是人们难以知道这样的武器是否真的能派上用场这些实验结果当然不足以令人信服,用到实战上就更成问题了1973年,希腊科学家在雅典的一个海军基地重现了当时的情景而布封却在1747年用
30、实验证明了阿基米德能够办到A B C D16. 下面文字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可以用人物的原名,有的可用第三人称代词,有的要用第二人称代词,有的要用第一人称,请指出用得不恰当的序号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简洁自然,语意连贯。(5分)一天早上,米开朗琪罗前去桑佩特罗尼奥教堂作弥撒。教皇的御马夫瞅见了米开朗琪罗,认出他来,把他领到尤利乌斯二世面前。教皇当时正在斯埃伊泽宫里用膳。他怒气冲冲地对他说;”应当是米开朗琪罗前去罗马晋见我们 的,可你竟然等着我们到博洛尼亚来看你!”米开朗琪罗闻言,立即下跪,大声请求饶恕,说他当时的所作所 为并非出于心计,而是一怒之下这么干的,因为他受不了被人赶走之侮辱。答:
31、_17.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格处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划线的句子相同。(6分)漫漫的人生旅程,我们要力争与古代诗歌、文言文相伴、相依、相拥。得意的时候读一读它,你的美丽会五彩缤纷; ; ; ;假使你款款地恒久地与古代诗歌、文言文相伴、相依、相拥,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发现,在不知不觉间,你已悄然地步入我们的母语所洋溢的美妙的境界。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 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这里的“我”是指我们每个人自己,“我”的存在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有影响,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
32、时候,无论看远方,还是看身边,鲁迅的这句话都会让我们想到很多(比如:无论是印度洋海啸,还是缅甸风灾,无论是“512”中国汶川地震,还是“112”海地太子港地震,无论是中国举办世博会还是刚刚发生的中国玉树县地震)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参考答案1B“构成跪拜礼的雏形”错,原文第4节“很自然地构成一个跪拜动作”2D“近现代作为一种惩罚的跪拜”,不属于一种礼节3CA“一中根本礼节”错,应是“基本礼节”C“即使是跪拜礼,到了乾隆年间也不得不改变”错,原文第7节,举西洋式单腿跪拜,说明了跪拜是不易改变的D“封建社会”错,原文第8节,应为“阶级社会”4.B(恨
33、:后悔,遗憾)5.B(是邓晨的妻子、光武帝的姐姐刘元所说,并非邓晨所为,应排除。主要表现邓晨在汝南开垦良田,使汝南地方殷实富足,突出他的治理有方,应排除。)6.D(担任常山太守是在光武帝刘秀即位以前。)7.(10分)光武曾经与他的兄长刘伯升以及邓晨一同到宛地,和穰人蔡少公等名士在宴会上交谈。(“之”“宴”“语”各1分,句意正确2分。共5分)光武帝从蓟州逃跑到信都,邓晨也从小路行走,在巨鹿城下(和光武帝)相会,自己请求跟从攻打邯郸。(“走”“间”“从击”各1分,句意正确2分。共5分)8(5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1分)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
34、“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2分)。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分)。9(6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2分);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2分);“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2分)。10(1)信誓旦旦 (2)渺沧海之一粟(3)梧桐更兼细雨(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镜中衰鬓已先斑11.(1)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35、。(A对主人公心理的推测不一定准确,但有一定道理;B小说并没有表现“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C对写“发小”的作用是借他之口表现主题思想,没有批判的意图。)(2)开始是单纯的“后悔”,后悔不该玷污瓶体;后来是“接二连三”后悔,后悔小学时、上山下乡中、进城及提干后、与妻子生活过程中自己各种各样的缺点、失误;最后通过反思自己一生,不断检讨灵魂,最终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满足(“他的脾气好多了”)。(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3)写妻子女儿的话是为了衬托“他”的形象,突出“他”的性格特点。如小说第段写妻子女儿的话,表明她们认为花瓶破了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与“他”的“大急”
36、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他”对花瓶的珍惜,对不小心玷污花瓶的后悔。第段通过妻子女儿的对话侧面表现“他”对“画叶子”一事的投入专注和“他”性格的改变,突出了反思之后“他”内心获得的平静、满足。(6分;“作用”2分,只要答出“衬托”“侧面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等即可;“具体分析”各2分,意思对即可)(4)示例观点一:这篇小说情节简单,线索清晰,但构思颇具匠心。小说以花瓶为线索,不小心损瓶专心画瓶“发小”评瓶三个主要情节结构全篇。开篇先介绍花瓶的由来、经历,突出花瓶的平常与不平常。平常在于它的普通,不平常在于它陪伴主人公多年,见证了主人公的大半生生活,这些介绍为后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依据,铺
37、垫自然、巧妙,买笔的环节看似与画瓶无关,却为下文画绿叶埋下伏笔。写主人公画瓶的过程时,又常通过妻子、女儿的话语侧面表现主人公的专注、投入。结尾处“发小”来访,借“发小”之口评瓶,巧妙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8分;“总说”2分;“分述”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观点二:运用了象征(或“暗示”)的手法。开头写花瓶的“造型一般,素白”,这其实是以花瓶的“空白”暗示人物“心灵的苍白”;写主人公买绿笔时的选择,含蓄地表明了主人公以往对绿色的忽略以及内心深处对绿色的渴望;写回忆录时“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是暗示主人公从来就没有梳理、思考过自己的大半生,其心灵一片混乱和芜杂。主人
38、公画千叶瓶的过程,就是回顾、反思人生的过程;千叶瓶由“一般”“素白”到“雅致秀美”则象征着主人公心灵的丰富、人生境界的提升。(8分;“手法”2分;“赏析”6分,一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另外手法答“伏笔”也可,分析合理酌情给分。)观点三:这篇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小说通过主人公画千叶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只有学会反思和自省,才能让心灵避免混乱和芜杂,获得滋养和提升,享受心灵的平静和充实,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融洽。犯了过失,不应逃避,自欺欺人;也不应漠视,置之不理。要勇于面对,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美好,更和谐。即使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
39、能减少损失,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教训为财富。(8分;答出一点给4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12.(1)BE【解析】B项,“苛刻、斤斤计较、不通达透彻”是没有达到化境”、“文而化之”的表现,而非原因。E项,“不需要精准严谨的治学态度”错,“为了避免争议,于丹还在书后附了原文”错,于丹附原文的目的是方便读者在有什么想法时可随时翻阅原文。(2)【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针对记者提问的内容,提取出访谈的角度(从哪个方面进行的提问)即可。【答案】如何看待争议,论语心得的所向,解读论语,精准性是否必要,心得是不是孔子、庄子的本意。(答对四点满分,少一点扣2分)(3)【解析】本
40、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金字塔”和“草根”显然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其语言特色就是生动、形象。用这样的话主要是表达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特殊关系,表明自己的观点。【答案】“金字塔”和“草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金字塔”比喻文化,是全部、整体(“塔尖”即经典文化,是少数);(2分)而“塔基”即“草根”,比喻大众文化,是多数。(2分)这样写,形象地表达了经典是大众的文化权利,要让经典进入大众生活的观点。(2分)(4)【解析】这道探究题其实是对被访者的谈话背景、意图的一个梳理。解答时,要考虑“是而不是”以及这句话本身存在怎样的关系,它是针对什么说的,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准确性”和“
41、本意”的所指,将涉及的内容融会贯通,把相关内容理顺即可得出答案。【答案】“方式”、“结论”,“起点”、“终点”,简洁概括了自己写作的意图。(2分)作为非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的于丹选择“心得”方式,并以此为起点,但不在结论和终点上去追究解释的精准性、不做内涵上的解释,而是做意义的阐释,在外延、感悟上延伸,(3分)其本意其实就是一个导读,告诉大家读完经典的效果,在心灵上可以快乐和豁达。(3分)l 3A A“醍醐灌顶”比喻给人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感悟。也比喻对某个事理豁然贯通。使用恰当。B“经久不息”指经过很长时间也不停止,一般形容掌声。应改为“历久弥新”。C“遗臭万年”指坏名声一直流传下去,永远被
42、人唾骂。“这些人”还是活着的人,不能说“遗臭万年”。应改为“声名狼藉”。D“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可以原谅。根据语境,应改为“不容置疑”。 (3分)14D A“保管好随身携带物品”不合逻辑,应删去“和随身携带物品”。B“绝非”就是“绝不是”的意思,后面不能再用“是”。C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应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技术先进和行业领先的企业集团”改为“一批技术先进、行业领先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3分)15C紧承前文转折,承前文“文艺复兴之后,是对前文的总结,且衔接下文。(3分)16.改为“他”,改为“教皇”,改为“你”,改为“自己”(5分)解析:文段选自法国罗曼罗兰的
43、名人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用第三人称代词的地方用了人物原名,该用原名的地方 用了第三人称代词,该用第二人称的地方用了原名,应用第一人称的用了第三人称,叙述不简洁,表意不明确。17.答案示例:寂寞的时候读一读它,你的心灵会纯洁高贵;迷惘的时候读一读它,你的思绪会宁静淡然;前行的时候读一读它,你的意志会熠熠生辉。(言之有理即可)(6分)18.参看2010年高考评分标准。参考译文: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依世沿袭二千石的俸禄。父亲邓宏是预章都尉。邓晨最初娶光武帝的姐姐刘元。王莽末年,光武曾经与他的兄长刘伯升以及邓晨一同到宛地,和穰人蔡少公等名士在宴会上交谈。蔡少公喜欢研究图谶预言之学,宴会时说刘秀肯
44、定将是天子。有人就说:“是当今国师公刘秀吗?”光武听了戏言:“怎么见得就不是我呢?”在座的人都大笑,只有邓晨内心喜悦。等到光武帝与他的家属躲避做官一同到新野,住在邓晨家中,彼此关系亲密。邓晨趁机对光武说:“王莽生性暴戾,盛夏时节还杀人,这是上天灭亡他的时机。从前在宛地相聚时的预言,难道不应当应验吗?”光武笑着不做回答。等到汉兵起义,邓晨率领宾客在棘阳会合。汉兵在小长安战败,多数将领都失去了家属。光武单骑突围逃跑。路中遇见了他的妹妹刘伯姬,便与她共乘一骑,没跑多久,又碰到了他的姐姐刘元,刘秀急忙停下让她上马。刘元说:“你们走吧,一匹马不可能救那么多的人,不要因我们而一齐遇难。”等到追兵到来,刘元
45、和她的三个女儿都被杀害。汉兵后退守住了棘阳,而新野宰就涂抹弄脏邓晨的房屋,焚烧他的祖宗坟墓。邓晨的宗族都感到愤怒,说:“你家本来就富足,为何要跟着妻子家族的人遭受汤镬(用开水煮)的极刑呢?”邓晨最后始终没有后悔遗憾的神色。更始帝刘玄即位,让邓晨担任偏将军。他与光武一同攻占入侵颖川,连夜从昆阳城出发,击败了王寻王邑。接着又巡行阳翟东面,至达京、密,都一路攻下了城池。更始帝在北定都洛阳,以邓晨为常山太守。适逢王郎造反,光武从蓟地逃到信都,邓晨也抄小道行走到巨鹿会合,自己主动请求跟从攻打邯郸。光武说:“伟卿你一个人跟从我,不如你用一郡来作为我北方道路上的主人。”于是派遣邓晨回到郡里。光武在冀州追杀铜马、高胡群贼,邓晨从郡里派出积射士千人,又不断提供运输粮草供给军队。光武即位后,封邓晨为房子侯。邓晨喜欢乐于做郡守职事,因此又被授予中山太守。官吏百姓都称赞他,他也一直在冀州官职考核中获得优秀。光武十三年,邓晨又被改封为南变侯。他进朝请奏,又被任命为汝南太守。光武十八年,光武帝出行到章陵,征召邓晨担当廷尉事务。邓晨一路随从到新野,办下酒宴,酣畅之际,光武帝赏赐他数百千万,又派遣他回到郡里。邓晨在鸿隙陂兴建起数千顷良田,汝南土地从而殷实富饶,稻米丰饶,恩泽蔓延扩展到其它郡。第二年,又被封为西华侯。光武二十五年,邓晨去世。光武帝和皇后亲临送葬。谥号为惠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