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首发》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2876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首发》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解析》《首发》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解析》《首发》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解析》《首发》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解析》《首发》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解析》《首发》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解析》《首发》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2014 12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A、政治地位 B、血缘关系 C、居住地域 D、财产多少【答案】D【KS5U解析】考查梭伦改革。依据所学,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的改革。把雅典所有的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故应选D。2、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 B、从各等级民众抽签产生C、由各等级国民轮流担任 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答案】B【KS5U解析】考查梭伦改革。依据所学,梭伦改革首创陪审法庭制度,

2、规定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故应选B。3、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 D、建立四百人会议【答案】A【KS5U解析】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故A项符合题意;财产等级制度是以财产多寡来划分等,分配权力,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常设机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所以应选A。4、梭伦颁布“解负令”的目的在于A、废除债务奴隶制 B、

3、促进雅典城邦发展 C、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D、实现公民真正平等【答案】B【KS5U解析】考查梭伦改革。依据所学,A项是“解负令”的内容,只是手段,其目的是缓和雅典社会尖锐的矛盾,消除社会动荡局面,促进雅典城邦的振兴发展,故A现错误,B现正确;C项是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目的,与题意不符;D项的内容与梭伦的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不相符,故C、D项都可排除。所以应选B。5、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答案】A【KS5U解析】考查梭伦改

4、革的内容。梭伦改革,实行了财产等级制度,公民占有的财产不同,被划分的等级就不同,财产越多划分的等级就越高,享有的权利就越多,因此说梭伦改革用新的财产等级取代了旧的血缘等级,故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平等。所以应选A。6、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是(1)公民财产越多,等级就越高(2)公民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3)公民等级越低,承担的义务越少(4)不同等级的公民虽然享受的权利不同,但所尽义务相同A、(1)(2)(3)(4)B、(1)(2)(3)C、(2)(3)(4)D、(1)(3)(4)【答案】B【KS5U解析】考查梭伦改革。依据所学,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规定按财产多少享有不同的权利,财产越多,

5、享有的权利和所尽的义务也就越多。依此分析,(1)(2)(3)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7、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 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答案】D【KS5U解析】考查雅典民主制政治。依据所学,D 项属于公民陪审法庭的权力,故D现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均是雅典公民大会的职责。所以应选D。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理。”的思想家是A、墨子 B、李悝 C、商鞅 D、王安石【答案】C【KS5U解析】考查商鞅变法。依据所学,题干反映的

6、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主张,故排除A、D两项;李悝与商鞅虽都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但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理”是商鞅,故应选C。9、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 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答案】D【KS5U解析】考查春秋时期中国社会的变革。依据所学,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都是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私有权,这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商鞅应选D。10、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垦荒地的第一个高峰到来,其最大后果是A、加速井田制瓦解 B、促进

7、封建生产关系形成C、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答案】B【KS5U解析】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私田主人也逐渐获得对私田的私有权,采取一种新的剥削方式即封建的剥削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逐渐形成。故应选B。1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答案】B【KS5U解析】考查春秋时期的土地制度的变化。依据所学,“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都是按田亩多少征税,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

8、即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故应选B。12、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周王室的衰落 C、诸侯争霸 D、周朝统治腐朽【答案】A【KS5U解析】考查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依据所学,促进社会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一般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奴隶主阶级衰落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步形成。中国社会逐渐由奴隶社会项封建社会过渡。争霸战争是奴隶制挖掘的直接因素。故应选A。13、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

9、解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答案】D【KS5U解析】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依据所学,“公作”是商周时期的集体耕种,是贵族驱使奴隶为他们耕种土地,由于奴隶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生命也没有保障,故往往消极怠工。到了春秋战国时,出现了所谓的“分地”即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才有“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说法。故新的封建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应选D。14、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条件是(1)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2)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及其经济实力增长(3)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实行地主阶级专政(4)在新兴地主阶级推

10、动下,各国先后变法A、(1)(2)(3)B、(3)(4) C、(1)(2)(3)(4)D、(2)(3)(4)【答案】C【KS5U解析】考查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依据所学,四项都是历史条件。故应选C。15、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答案】B【KS5U解析】考查井田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际上就是周王私人所有。故D符合题意。A项说的是世袭制;C项说的是土地兼并。故应选B。16、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A、重农抑商 B、奖励军

11、功 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制定连坐法【答案】B【KS5U解析】考查商鞅变法。依据所学,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制,按军功的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官职,贵族由于没有军功而不得封爵,势力受到削弱。故应选B。1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普遍推行县制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受爵 D、奖励耕战【答案】A【KS5U解析】考查商鞅变法。依据所学,商鞅变法中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大统治。故应选A。18、“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

12、循守旧思想【答案】D【KS5U解析】考查商鞅变法的背景。材料中的内容“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实质上是主张效法古制,依照旧礼,反对变法革新。故A、B、C三项均是对商鞅变法的均未体现出反对商鞅变法的含义。所以应选D。19、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需要 B、汉族地主的建议C、巩固统治的需要 D、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答案】D【KS5U解析】考查卑微的均田制。北魏均田制从本质上讲是受汉族先进农耕文明的影响,是对汉农耕文明的吸收和创新。故D符合题意。A、B、C项均错误,都没有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所以应选D。20、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统

13、一的实现 B、鲜卑族的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 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答案】C【KS5U解析】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后,辖下各民族之间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孝文帝的改革,而孝文帝改革又推动了黄河流域民族的大融合。 故应选C。A项错误,孝文帝改革不是北方统一的原因;B项错误,封建化是改革的结果;D项错误,北方经济的落后才是改革的原因。21、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答案】B【

14、KS5U解析】考查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所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故B符合题意。而民族融合若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C项明显错误;D项是从特点说的。2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答案】A【KS5U解析】考查孝文帝改革。北魏迁都洛阳之前都城在平城,该地地处偏僻,使北魏政权很难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迁都洛阳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故应选A。B、C、D三项与直接控制黄

15、河无关。23、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答案】D【KS5U解析】考查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包括有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等,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并巩固北魏统治。故A、B、C都表述正确;D表述错误,孝文帝改革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符合题意,故应选D。24、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16、A、各民族间的战争 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C【KS5U解析】考查古代的民族融合。依据所学,古代民族融合最基本的方式途径就是加强交往,通过交往相互吸收,共同发展。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2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答案】C【KS5U解析】考查王安石变法。依据所学,A与青苗法、免役法无关;B与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无关;C符合题意;D与方田均税法无关。故应选C。26、“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

17、,这说明A、兵不在多在勇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答案】B【KS5U解析】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A是冗兵的教训,C是冗费的教训,因此表述不全面;D说法有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应是利大于弊;“冗官、冗兵、冗费”必然导致官俸、军费财政开支增大,军队战斗力下降,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故应选B。27、下列涉及到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改革是(1)管仲改革(2)王安石变法(3)商鞅变法(4)梭伦改革A、(1)(2) B、(2) C、(3)(4) D、(3)【答案】B【KS5U解析】考查古代的改革。是春秋时期奴隶制改革。是封建化改革。是奴隶制改革

18、。通过排除法,涉及到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改革的应该是B。所以应选B。28、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答案】B【KS5U解析】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材料的意思是说,富有人家的田间小路纵横相连,这是在为国守财啊。遇有盗贼兴乱,边境告急的危难之时,这些集中起来的财物,都乐于为国输送缴纳,都是我国之财物。因此得出北宋政府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A、C、D都与材料不符。故应选B。29、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

19、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答案】B【KS5U解析】考查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的变法是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变法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调和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的稳定的.因此变法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正因为如此,变法遭大官僚、大地主强烈反对。故应选B。30、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加强军事力量 B、解决财政困难C、铲除割据基础 D、打击土地兼并【答案】B【KS5U解析】考查王安石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

20、心问题是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其它是与题意不符。故应选B。二、非选择题(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梭伦制定的四个财产等级及其权利的分配500麦斗级拥有年产500麦斗(1麦斗约合52公升多)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官职的资格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麦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官职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牛轭级拥有两头耕牛,其财产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麦斗农产品。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官职的选举和任职资格日佣级泛指受雇

21、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麦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请回答:(1)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与凭血缘建立的等级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12分(2)财产等级制度能给雅典公民带来真正的平等吗?为什么?8分【答案】.(1)财产的多寡。打破了贵族靠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对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最有利。(2)不能。因为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的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越多,这是一种有条件的平等,而不

22、是公民的普遍平等。【KS5U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的分析与认识。依据所学,梭伦改革依照财产的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享有的权利越大。这一措施为新型的工商业奴隶主打开了广泛参政议政的途径。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依靠自己雄厚的财力,可以享有更多的权利。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制度实际上是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基于出生的不平等,下层公民不可能享有真正的平等权利。32.(2012伊春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

23、到过很多地方,了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他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类别目的措施理财富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整军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取士选才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材料三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遂,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法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24、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6分(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祸患。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7分(3)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7分【答案】(1)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时代需要改革家;王安石勤奋好学,立有大志,注重调查,了解下情;为人刚正、意志坚强,具备了改革家的素质。(2)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农民负担仍很沉重,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25、 (3)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减少变法的阻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统治阶级内部认识,解决内部纷争【KS5U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分析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回答时要紧扣材料“王安石到过很多地方,了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分析解答。第(2)问。主要考查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分析与理解。首先要梳理变法的内容,按照题目要求找出符合题意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第(3)问,主要考

26、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首先要结合材料“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遂,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法度,以至于此”找出王安石的不当之处,再联系所学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参考答案1-5 DBABA 6-10BDCDB 11-15 BADCB 16-20BADDC 21-25BADCC 26-30BBBBB31.(1)财产的多寡。打破了贵族靠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对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最有利。(2)不能。因为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的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越多,这是一种有条件的平等,而不是公民的普遍平等。32.答案 (1)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时代需要改革家;王安石勤奋好学,立有大志,注重调查,了解下情;为人刚正、意志坚强,具备了改革家的素质。 (2)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 产时间;农民负担仍很沉重,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3)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减少变法的阻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统治阶级内部认识,解决 内部纷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