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日,文章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起广泛关注。2月19日,主管汉字读音审定的教育部有关部门就此回应称: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的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几个古诗词用字的读音调整,为何叫人如此_?诗词歌赋最讲究的就是韵律美,诗歌创作不过就是为了选择最合适的字,而最合适的字,显然是有着声、色、味等方面的_。古诗词中的异读词正音“正”了这么多年,忽然就因为读错的人多而从众了,想问一问:()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言文字因时因地的变化,其实早是无须敏感的常事
2、。这些年,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就成为汉语言文化中“_”的“正词”,那么,校准或者改变一些汉字的拼音规则,自然也无须_。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语言文字应用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语言文字应用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的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B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也考虑了多数人的意见,但目前改编后的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C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也考虑了多数人的意见,但目前改编后的审音表尚未经
3、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对于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D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的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对于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等语病。“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语序不当,句子的递进关系应该是从“推广应用”到“多数人的意见”,据此排除A、D两项;“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结构混乱,“还应以原读音标准”句式杂糅,应该是“以原读音为准”或“把原读音作为标准”;“古汉语生僻音”和“以原读音为准”搭配不当,“古
4、汉语生僻音”不能做“以原读音为准”的主语,可以在“古汉语生僻音”前加介词“对于”,“对于古汉语生僻音”做状语,据此排除B项。故选C。C 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语言文字应用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牵肠挂肚 权衡 登堂入室 大动肝火B耿耿于怀 考量 登堂入室 大惊小怪C牵肠挂肚 考量 无伤大雅 大动肝火D耿耿于怀 权衡 无伤大雅 大惊小怪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事情在心里,难以排解。根据第1段“文章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起广泛关注”可知,第一处语境是要表述几个古诗词用字
5、的读音调整,引起广泛关注,让人难以排解这种牵挂之情,而不是说非常挂念,很不放心,应用“耿耿于怀”,据此排除A、C两项。再看第三空:“登堂入室”,即“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无伤大雅”指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第三处词语加了双引号,它修饰的词语也加了双引号,结合语境,此处的双引号应该是反语的用法,表示否定、不赞成的态度,是要表达对于这些年以来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成为汉语言文化中正规的常用的词语这种现象的否定和不赞成,用“登堂入室”说明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成为汉语言文化中很常见也常用的词语,据此排除D项。故选B。B 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语言文字应用3下
6、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诗词还需要韵律吗?作者也许是不会同意的。B这样做是不是符合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规律呢?C这是否尊重了诗词作者和违背了古诗词的音韵规律了呢?D诗词作者答应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毛将焉附?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上文“想问一问”,所填的内容应为问句;文段说的是正音的问题,所以排除B项;根据上文语境“古诗词中的异读词正音正了这么多年,忽然就因为读错的人多而从众了”分析,文段想要表达这样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并不需要用“是否”提问,所以排除C项。D项运用反问表达出这样做违背了诗词作者的原本用意和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无法表现之意,并且表达了强烈的语气。故
7、选D。D 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语言文字应用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一个时代的诗歌创作在语言运用上会形成一些共性,_,如唐朝诗歌多数是较直白的,而宋朝诗歌则较为含蓄。诗人由于个人阅历及性格不同,_,这是诗歌的个人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苏轼的诗歌雄浑豪迈,易安的诗歌清新婉约。诗歌之于读者,语言风格无疑是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有时它会牵引你走进一个让你神往的时代,_。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语言文字应用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处,根据前文“一个时代”“在语言运用上会形成一些共性
8、”和后文“这是诗歌的个人语言风格”可知,此处应填“这是诗歌的时代语言风格”之类的语句。处,根据前文“由于个人阅历及性格不同”和后文对不同诗人诗歌风格的举例可知,此处可填“其遣词造句也富有个性色彩”之类的语句。处,前文主要讲了诗歌的时代语言风格和个人语言风格,横线前说了“有时它会牵引你走进一个让你神往的时代”,可知此处内容和诗人个人有关,可填“有时则会带领你走向一个让你敬仰的诗人”之类的语句。示例这是诗歌的时代语言风格 其遣词造句也富有个性色彩有时则会带领你走向一个让你敬仰的诗人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语言文字应用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婉
9、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缠绵悱恻,情感细腻;豪放词豪迈奔放,洒脱自然,气势恢宏,情感积极。如果说婉约词是南方小镇上的姑娘,那么豪放词就是北方原野上的汉子;_,_;_,_。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需仔细分析画线的句子。首先明确画线的句子为比喻句,故仿写时也应用到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其次,“姑娘”“汉子”是一组相对的词语,故仿写时应选用含义相对的喻体,如小溪与大河、流水与高山等;再次,观察画线句的句式,即“如果说婉约词是,那么豪放词就是”。按照以上分析续写即可,注意所选取的喻体应与婉约词、豪放词本身的特点相符。示例如果说婉约词是蜿蜒的小溪 那么豪放词就是奔腾的大河 如果说婉约词是卧波的
10、画桥 那么豪放词就是入云的高楼(或:如果说婉约词是缠绵的流水 那么豪放词就是巍峨的高山)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永望海潮中“_,_,_”三句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2)柳永望海潮中写钱塘江堤上树木茂密如云,钱塘江江水澎湃浩荡的句子是“_,_”。(3)在望海潮“重湖叠清嘉,_,_”这几句中,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美景。(4)柳永望海潮中“_,_,嬉嬉钓叟莲娃”几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5)柳永雨霖铃中渲染分别的气氛,融情入景,准确地传达出一种凄凉况味的句子是
11、“_,_,_”。(6)柳永雨霖铃中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分别时的痛苦的句子是“_,_”。(7)柳永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句子是“_,_,_”。(8)柳永雨霖铃中情景交融、被称为“古今俊句”而为人传诵的名句是“_?_,_”。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名篇名句默写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形;(2)堤;(3)桂;(4)羌,菱;(5)蝉,骤;(6)噎;(7)堪;(8)宵,残。答案(1)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2)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3)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4)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5)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6)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7)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
12、落清秋节(8)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古诗文阅读考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卜算子慢柳 永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古诗文阅读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三句,乃登高所见。“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B“楚客登临,正是暮秋
13、天气”引出了抒情主人公。柳永曾宦游于荆襄一带的古代楚地,故自称“楚客”,“登临”补出了前文之秋景是他登高所见,并暗示了主题。C“对晚景”三字,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承上文的所见所闻,启下文的“伤怀念远”,是对主旨的补充,“相继”两字说明“愁”与“恨”相继而来,表明词人愁情之重。D下片抒情,直接写出了愁恨的缘由。“念两处风情”紧扣“脉脉”,“万重烟水”与“千里”呼应,绘出词人与伊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一个“念”字,令词人的情感顿生层澜。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说明愁与恨相继而来,表明词人愁情之重”错,愁为新,恨为旧,“相继”两字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
14、,才见景生“愁”。C 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古诗文阅读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全词大意,然后抓住写景抒情的词句揣摩其所表达的情感。“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点明词人的身份和季节,描写了游宦异乡的客子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伤感。“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写出了词人与思念之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两相怀念的情景,充满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是说即使把万千柔情写成书信又能托谁寄给远方之人呢?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在柔情百转中倾吐而出。全词以真挚、浓厚的情意和流利的词笔,描
15、写了游宦异乡的客子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情事,抒发了异乡客子对伊人的深切怀念和望而不见、传书无凭的凄苦情怀。作答时要分条写出答案,并结合词句进行分析,切不可泛泛而谈。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古诗文阅读示例漂泊异乡的伤感。“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正值暮秋,满目衰残之景引起无限伤感。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伤怀念远”“脉脉人千里”等直接抒发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纵然将离肠万种尽情表达出来,但“奈归云谁寄”,无人传递书信,也是枉然。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古诗文阅读考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鹧 鸪 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
16、,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酴醿(t m):花名,本为酒名,以花颜色与之相似,故取以为名。婉娩:天气温和。注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古诗文阅读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写枝上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荫的感觉,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唤醒了读者对春天的情感。B上片第二句把画面展开,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小红英”三字增强了色彩的反差,在重重嫩绿的掩映下,让人眼前一亮。C上片第三、四句写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酴醿架上蜜蜂忙采新蜜,杨柳行间燕子穿梭捕食。但春色将尽,词人又怎能不由此而伤春呢?D下片
17、写春日天气温暖,而自己长年作客在外,故面对“残花”饮“残酒”,借酒消今日之愁,而日落月升,又难免勾起了思乡之念。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错,上片写的是乐景,而全词抒发的是伤春、自伤之情和飘零之感,故不是“奠定了感情基调”,而是以乐景写哀情。A 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古诗文阅读10本词运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它们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对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的分析,需要结合词句,指出手法本身的效果和在词句中的具体效果。本词的上片运用衬托、动静结合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嫩绿重重”掩映下愈发显得“红英”小巧、鲜艳,
18、嫩叶和小红英等景物的静与蜂儿、燕子的动相结合,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使画面具有动态美。下片表达伤春之情、客居飘零之感,以上片所描绘的乐景衬托哀情,写尽内心之伤感。尾句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思乡情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刷古诗文阅读示例映衬(衬托):以重重嫩绿的叶子、曲折幽深的栏杆和小小的红花相映衬,突出了红花的小巧、艳丽、可爱。动静结合:重重嫩绿的叶子、曲折幽深的栏杆、小小的红花、酴醿架、杨柳行是静景,蜜蜂忙采新蜜、燕子穿梭捕食是动景,表现了春天的生气蓬勃,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以乐景衬哀情:上片写的阳春美景,凸显了词人飘零在外、借酒消愁的孤独寂寞。以景结情:在写借酒消愁、试图忘掉当日烦恼的情感之后,写日落月升之景,难免会勾起伤春、思乡之愁,生动形象,含蓄隽永。必修4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