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导入新课论语不仅作为一种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流淌不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十二章,来认识一下伟大的先贤孔子,以及他的宏著论语,感受先贤和古代典籍的魅力。半部论语治天下同学们,知道这句话吗?11论语十二章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学习目标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0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与现代文的不同,积累文言词语。02体会文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03墨剑飘雨liyongqian
2、g李永强01 第一课时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
3、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知识链接论语共20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首创语录体写法,格言警句,美不胜收。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举一反三”“见义勇为”“当仁不让”“舍己为人”等都出自其中。我们今天学习的论语十二章也是格言警句的荟萃,大体可以分为“修身”“治学”两大类。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说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还有叙事体,其中有一点情节,但也以记录孔子
4、的话为主。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知识链接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它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朗读指导点我放课文朗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5、/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6、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听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liyongqiang墨剑飘雨liyongqiangliyongqiang墨剑飘雨墨剑飘雨liyongqiangliyongqiang墨剑飘雨liyongqiangliyongqiang墨剑飘雨墨剑飘雨liyongqiang朗读指导读音准确富有节奏读出情感停连恰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
7、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按时温习。时:按时。同“悦”,愉快。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疏通文意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人称代词,我。诚信。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疏通文意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
8、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身,指能有所成就。上天的意旨。命,命令。迷惑,疑惑。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疏通文意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di)。”
9、(为政)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疏通文意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能忍受。疏通文意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喜爱,爱好。代词,的人。以为快乐。疏通文意子曰:“饭疏食
10、,饮水,曲肱(n)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吃。粗粮。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介词,对,对于。像浮云一样。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疏通文意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好的方面,优点。疏通文意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
11、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河边。川,河流。指军队。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改变。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疏通文意子夏曰:“博学而笃(d)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坚定志向。笃,坚定。恳切。仁德。疏通文意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02 第二课时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
12、ongqiang李永强研读课文第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一章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是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是纯知识的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人”的学习。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研读课文第二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13、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第二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由人及己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内在逻辑顺序,不能更好地体现曾子的高尚品格。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研读课文第三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讲个人修养,强调人的思想境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升。第
14、三章强调的内容,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学习和提高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漫长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提升自己。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研读课文第四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第四章中“温故”和“知新”是并列关系吗?作者强调了什么?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第四章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关系,关键在于要“知新”,这
15、就需要独立思考。因此,孔子在这里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研读课文第五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第五章中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第五章主要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研读课文第六章主要讲了什么
16、内容?塑造了颜回怎样的形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第六章主要讲的是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受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的品质。塑造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研读课文第七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写了学习的哪三种境界?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第七章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17、知之”“好之”“乐之”,突出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研读课文第八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同时,也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请联系实际,说说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有何指导意义。孔子认为,在“富贵”与“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充斥着诱惑。面对利益时,我们要以孔子的话为原则,以“义”为先,不义之财虽贫
18、不取。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研读课文第九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研读课文第十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生命短暂的叹息。流逝的时光如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去,说明
19、了时间的宝贵和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表达了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弟子一定要加倍珍惜时间。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研读课文第十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孔子以三军之帅与匹夫之志作对比,一个“可”一个“不可”,态度鲜明地强调了志向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告诉人们一个人要有志向并要坚守志向。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研读课文第十二章主
20、要讲了什么内容?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同时,也讲的是求仁的途径。“博学”和“笃志”是基础,“切问”和“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这一章意在勉励人们要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地探求真理,勤学好问,联系当前实际去思考。论语十二章时间流逝的感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日三省传不习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乐之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十有五而志于不逾矩贤哉 回也不改其乐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
21、也疏食于我如浮云而笃志仁在其中矣学习方法 个人修养学习态度课堂小结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拓展延伸在学习和做人方面,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迪?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章,说说你的感悟。示例:我最喜欢第九章。这一章是讲学习态度的,即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随时随地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发现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在日常学习中,我也要保持这种谦虚的心态,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一、名句默写(1)子曰:“_,不亦说乎?”(2)_,不亦乐乎?(3)_,不亦君子乎?(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
22、_?传不习乎?”(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_,_,不逾矩。”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知识盘点(6)子曰:“_,可以为师矣。”(7)子曰:“_,思而不学则殆。”(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9)子曰:“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0)子曰:“饭疏食,饮水,_,乐亦在其中矣。”(11)_,于我如浮云。(12)子曰:“三人行,_。”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人不堪其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必有我师焉知识盘点(13)择其善者而从之,_。(14)子在川上曰
23、:“_,不舍昼夜。”(1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1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_,仁在其中矣。”(17)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其不善者而改之逝者如斯夫匹夫不可夺志也切问而近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识盘点(18)孔子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荣华富贵,就像浮云一样的语句是_,_。(19)孔子说:“_,_。”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高境界乃是以此为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识盘点二、统编课下注释1.学而时习之时习:_时:_2.不亦说乎说:_3.人不知而不愠愠:_4.不亦君子乎君子:_5.吾日三省吾身吾:_日:_三省:_同“
24、悦”,愉快指有才德的人人称代词,我按时温习按时生气,恼怒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知识盘点6.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人谋:_忠:_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8.传不习乎传:_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有五:_有:_10.三十而立立:_11.四十而不惑惑:_12.五十而知天命天命:_命:_诚信十五岁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替人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上天的意旨命令知识盘点13.六十而耳顺耳顺:_14.七十而从心所欲从心所欲:_15.不逾矩逾矩:_16.温故而知新故:_17.学而不思则罔罔:_18.思而不学则殆殆:_19.一箪食箪:_20.人不堪其忧堪:_越
25、过法度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顺从意愿学过的知识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能忍受知识盘点2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之:_者:_好:_2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23.饭疏食,饮水饭:_疏食:_24.于我如浮云于:_如:_25.必有我师焉焉:_26.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喜爱,爱好吃粗粮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代词,的人以为快乐介词,对,对于像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好的方面,优点知识盘点27.子在川上曰川:_28.逝者如斯夫逝:_斯:_夫:_29.三军可夺帅也三军:_夺:_30.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_31.博学而笃志笃:_32.切问而近思切:_33.仁在其中矣仁:_代词,这,指河
26、水指军队改变河流往、离去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坚定恳切仁德知识盘点1.有朋自远方来朋:_2.不亦乐乎乐:_3.人不知而不愠知:_4.可以为师矣以:_5.乐亦在其中矣乐:_6.不义而富且贵义:_7.择其善者而从之从:_朋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快乐三、其他常考实词了解凭借乐趣即“宜”,是行为的尺度跟随,引申为学习 知识盘点四、重点句子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材思考探究;省略句(省略宾语“我”),疑问句,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为“不是吗”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教材思考探究)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1
27、9广西百色)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知识盘点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教材思考探究)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教材思考探究)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教材积累拓展;2018贵州铜仁)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军队可以
28、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知识盘点五、思考探究1.(教材思考探究)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答案】学习态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此句也可说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识盘点2.(教参问题探究)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答案】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都值得我们借鉴,对我们的学
29、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知识盘点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答案】不能。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位置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高尚的品格。知识盘点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句是如何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答案】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人们不能忍受“陋巷”的困苦与颜回在“陋巷”却自
30、得其乐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通过“贤哉,回也”直接表达了对颜回的赞赏,突出强调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知识盘点5.你怎样理解第八章中“浮云”的比喻义?又怎样理解孔子对于富贵和贫穷的态度?【答案】“浮云”可使人联想到多种比喻义: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如过往云烟;浮云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我认为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富贵应该是正义的,以不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注重在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知识盘点6.“温故”和“知新”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答案】学习知识是一个由浅入
31、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此处的“温故”强调通过温习学过的知识达到“知新”的目的,强调“悟”,即思考。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罔”和“殆”两个字意思有什么不同?【答案】“罔”是“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学习不思考就不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殆”是“疑惑”的意思,不学习而整天胡思乱想就会对学业有疑惑。这两个字说明读书学习中“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知识盘点8.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为什么?【答案】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即把学习当作乐趣。因为“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完全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9.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答案】示例:我的体验是读书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而对经典著作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知识盘点谢谢聆听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