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陈独秀等人认为: “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拉丁化是一切文字的未来”。 这表明他们( )A.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B.充分发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C.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陷和不足D.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2.新青年在创刊号社告第一条即明言:“国势凌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同之道。”这说明新青年( )A.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B.旨在宣传西方近代民主思想C.引导青年知识分子修身治学D.重视思想启蒙谋求救亡图存
2、3.1918年8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偶像破坏论一文,文中指出:“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他呼吁:“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该言论在当时( )A.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B.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C.标志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D.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4.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 )A.提升了向西方学习的水平 B.改变了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C.扩大了民主与科学的影响 D.促使民众民
3、族意识开始觉醒5.新文化运动破坏和扫除了儒学的僵化躯壳及束缚个性的腐化部分。但并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反而推进了“五四”后传统儒学的现代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 B.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C.背离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轨道 D.推行全盘西化路线6.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下列有关该资料的说明正确的是( )A.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B.摆脱封建束缚成为追求理想世界的终极目标C.毛泽东深受维新思想熏陶D.中
4、国共产党人的救国之路已日渐清晰7.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上述史实表明( )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8.美国哈佛大学中国近代史思想史专家华兹认为:中国近代史上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同时出现的事实,说明它们是在许多共同观念的架构里运作的。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都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热情
5、B.都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国情C.都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旗帜D.都曾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桟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 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10.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四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
6、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资本主义本质充分暴露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青年封面变化表新青年封面封面介绍1915年新青年创刊号封面采取横排现代版式。上半部为一张长方形图片:一群比肩而坐的青年,图片中标有法文刊名“LA JEUNESSE”,意为“青年”。中部印有美国企业家、慈善家卡内基的肖像,周围以马蹄莲状的花边做修饰。右边是红色的刊名青年杂志,直排,使用新型美术字体,由黑体字演变而成,字形方整。左边是卷数、期数。肖像的左上角标一个雄鸡啼鸣的图标。其设计体现了陈独秀借助青年杂志宣传倡导“赛先生”、
7、“德先生”和新文学。1920年新青年第8卷第1号出版问世,它的封面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封面中心是一个圆形的地球,东西伸出的两只手紧紧相握,上端为横排的“新青年”三个仿宋大字,下端为几卷几号及出版单位“新青年社”字样。这个封面设计的灵感实际上来自美国社会党的党徽。这一设计“暗示中国人民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罗斯必须紧紧团结,也暗示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的意思”。其设计标志着新青年由传播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推动文学革命的刊物转变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刊物。1923年封面由瞿秋白精心设计。瞿秋白题写“新青年”三字刊名置于封面右上方。封面中偏左是一整幅画,画的内容是监狱的铁窗
8、,一只有力的手从中间伸出,手中握着鲜红的绸带。这幅封面画的底本是外国一幅革命的宣传画,标题为“来自监牢的庆祝和呼声:共产国际万岁”。瞿秋白将标题的前句改为“革命党自狱中庆祝革命之声”,置于图案下方。上表为新青年封面变迁表。从表中提取历史变迁的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八九年间,又有人创新文学之论,谓著书宜即用现在的口语。于是白话文大为风行。此事于教育亦是很有利的。但其功用还不止此。因为文学思想,本是人人所同具。但是向来民众所怀抱的感想,因限于工具,无从发表,而埋没掉的很多。从白话文风行以来,此弊亦
9、可渐渐革除了。”摘自吕思勉中国史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白话文成为时尚,部分教科书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白话文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代表着进步和未来,是新文化的标志。大量白话文教科书的产生,是民国时期教科书走向成熟的标志。”而学者们还编写了很多书信,如1920年的白话书信,就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包括男女(同学)平等、婚恋自由、个人主义等。摘编自靳志朋文体、国体与国民:近代白话书写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有人创新文学之论”的内容及其主要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的关系。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汉字不
10、灭.中国必亡”“拉丁化是一切文字的未来”,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虽然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的否定,对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的肯定,故A项正确。2.答案:D解析:题干指出了新青年创办之时,民族危机深重,民族文化衰落,因此,振兴民族的希望就在青年身上,即“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意思是希望通过杂质的宣传,促进青年思想启蒙,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故选D项。A项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主流思想。B项没有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C项错在“治学”,应是挽救民族危亡。3.答案:B解析:1912年君主专制已退出历史舞台,排除A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
11、成为主流,排除C项;D项描述的是五四运动的意义,排除。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把反帝和救国结合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民众救国新的思想理论武器,故B正确;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学习西方思想,无法体现提升了向西方学习的水平,排除A;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排除C;甲午战后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5.答案:B解析:A.根据材料“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传统儒学的现代化”等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没有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而是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故A
12、错误;B.根据材料“破坏和扫除了儒学的僵化躯壳及束缚个性的腐化部分”“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传统儒学的现代化”等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只是扫除了束缚和禁锢人们思想的腐朽的部分,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学术,并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说明新文化运动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故B正确;C.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扫除了传统文化中束缚和禁锢人们思想的腐朽的部分,有利于传播新文化,解放人的思想,推动了救亡图存的运动,故C错误;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盘西化路线”指的是全面接受西方文化,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没有体现全盘西化路线,故D错误。6.答案:A解析:依据
13、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今之陈独秀”可知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A正确;B项中的根本目标不正确,排除;毛泽东强调谭嗣同等人追求真理,并未深受维新派思想的熏陶,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学说在中国逐渐被传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逐渐被传播,而不是已经得到实践,排除B。材料信息体现各派别提及马克思主义,不能推断出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排除C。材料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逐渐被传播,而不是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排除D。8.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国近代史
14、上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同时出现的事实,说明它们是在许多共同观念的架构里运作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史上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传播,都具有挽救民族危机的强烈民族主义热情,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危机的背景下,通过长期的探索,马克思主义逐渐与中国的国情符合,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故B、C选项只符合马克思主义,故B、C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还是社会主义思想,都体现了救亡图存的强烈民族主义热情,“都管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是材料所述思想的主要共同点,故D选项错误9.答案:A解析:陈独秀等一批
15、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项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才正式诞生,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由此排除B项。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才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由此排除C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此时还未形成,由此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前新思潮与社会主义宣传较少,五四运动后新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结合五四运动前夕,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北洋政府对列强妥协,出卖国权,可知,这是国内知识分子受到此时国内外局势变化的冲击
16、,开始进行新的探索的结果,D项正确。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是国内局势的变化,属于次要原因, A项错误;资本主义本质暴露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并非主要原因,且“充分暴露”说法绝对化,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与材料时间“五四后”不符,C项错误。11.答案:论题:新青年浓缩了近代中国三次伟大文化转型。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追求的先进文化呈现出反传统.反孔教的“全盘西化的特征,以追求民主与科学为始,经过社会主义思想的洗礼,最终确定马克思主义为救亡图存的思想指导。在这个历史过程中,1915年的新青年是在“国命存亡”的关键时刻.救亡图存与现代化就成了近代中国的时代主旋律。陈
17、独秀认识到救国道路的根本出路在于必须改变国民的思想,青年杂志正是适应这个客观需要而产生。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1920年新青年封面改版,由传播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推动文学革命的刊物转变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呈现出了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1923年正值中国革命的大拐点,由五四时期转进到以武装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为核心的国民革命时期,新青年由马克思主义一般宣传进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紧密相结合的时期。新青年自觉承担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强调革命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新青年记载并呈现中国近代思想超越发展的过程,浓缩了三次伟大文化转型.分别是高举资:产阶级民主与新文学,
18、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刊物三次转型封面的变迁.映射出近代中国三次先进思想转变的轨迹。12.答案:(1)内容:用口语书写,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主要原因:民国初年,专制和愚昧束缚着国民的头脑,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想要以民主和科学来反对旧文学,便不得不采用新文学。(2)关系:新文化运动本身也是一场以白话文为武器的文学革命。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而白话文的使用也有助于教育的普及,进而促进民主、平等等新道德的产生,从根本上有利于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展开和深化。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创新文学之论,谓著书宜即用现在的口语”可以得出用口语书
19、写,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向来民众所怀抱的感想,因限于工具,无从发表,而埋没掉的很多”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民国初年,专制和愚昧束缚着国民的头脑,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想要以民主和科学来反对旧文学,便不得不采用新文学。(2)根据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之后出现的诸多新现象,如“部分教科书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1920年的白话书信,就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等内容,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本身也是一场以白话文为武器的文学革命。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而白话文的使用也有助于教育的普及,进而促进民主、平等等新道德的产生,从根本上有利于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展开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