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立体设计)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9单元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后限时作业(十六)(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1381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设计)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9单元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后限时作业(十六)(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立体设计)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9单元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后限时作业(十六)(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立体设计)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9单元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后限时作业(十六)(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立体设计)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9单元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后限时作业(十六)(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立体设计)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9单元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后限时作业(十六)(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分析能力。生产工具的改进,促使生产方式的改变。图片反映了农业主要生产方式由“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转变。【答案】D2.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

2、“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解析】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史料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两大类。其中,实物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有形物品,可信度最高;文献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源两大部分,它是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或诠释,仍有一定的可信度;而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其可信度最低。故答案是D项。【答案】D3.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C

3、.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解析】仔细阅读材料,由“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可知唐朝小农的兵役沉重;由“老妪”“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可知唐朝的徭役沉重。【答案】B4.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而牛郎织女的传说则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沉重的赋役负担使农民流离失所B.自给自足的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C.棉纺织业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D.封闭的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生产单位【解析】中国古代农业主要是以实行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特点,以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为基本生产形式。【答案】B5.“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

4、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能够反映自然经济状态下( )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 乡村民风的古朴淳厚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安土重迁的思想A. B.C. D.【解析】从诗中风景的描述、故人的热情、谈话的内容上分别可以判断出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安土重迁的思想,故排除。【答案】A6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答

5、案】B7.西欧中世纪的农户如法国的农户每份地是13公顷,折合195市亩;而秦汉时期中国自耕农的理想份地是“百亩之田”,相当于31市亩。下列由此分析错误的是( )A.说明中国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B.是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表现C.导致铁犁牛耕的使用D.说明中国耕地承受的人口压力大【解析】由题干数字“195市亩”和“31市亩”,可说明A、B、D三项均正确,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答案】C8.(江苏访仙中学2011届高三月考)耕织图耕图是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B.传统农耕

6、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解析】图中显示的生产工具依然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在清代已经落后于工业文明的潮流,没有取得革命性进步。【答案】B9.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礼器和农具D.兵器和农具【解析】本题考查识图分析能力。“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祭祀,“戎”指战争。再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当时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且商周时期,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

7、木、石、骨、蚌等。【答案】B10.(江苏泰兴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检测)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包括晋代越窑、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时期官窑和民窑的陶瓷精品。由此可以推断( )A.从晋代起,中美就有了陶瓷贸易B.上述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C.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D.中国陶瓷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解析】材料中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不能说明都是掠夺的,也未必就是镇馆之宝,故不选B、D两项。该馆藏有晋代瓷器未必是两国直接贸易所得,再者晋代还没有美国,故不选A项。材料可以反映出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故选C项。【答案】C11.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

8、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解析】由粉彩瓷和珐琅彩可知是清代。【答案】D12.元代将金线织入锦中使其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丝绸纹样继承了两宋风格,融入蒙古与西亚文化特色,纺织技术有了创新和发展,织缎技术达到很高水平。形成元代丝织业这一特色的原因有(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元朝统一中国 丝织工匠对技术的创新发展 黄道婆对纺织技术的推广A. B. C. D.【解析】从题干中继承两宋风格,融入蒙古、西亚文化特色,可以推断与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体现了丝织工匠的创新发展,黄道婆是对推广棉纺织技术贡献很大,而不是丝织技术,排除。

9、【答案】D13.桑弘羊盐铁论水旱篇:“家人合会,褊于日而勤于田,铁力不销炼,坚柔不和。”“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则柔刚和,器用便。”这一论述反映了( )铁农具的制造分为私人和官府 私人制造的铁农具质量较差 官府所制铁农具因官吏指导,工匠细致操作质量较好 铁器生产基本被官府垄断A. B. C. D.【解析】从材料中都能看出,材料没有反映出铁器生产基本被官府垄断,可排除。【答案】D14明清时,佛山冶铁,每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这表明( )A生产规模大B生产技术高 C生产分工细D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2分,共44分)15

10、.阅读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下图是1995年湖北省发行的天仙配电话磁卡,根据中国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设计而成。图一(1)图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哪些?请为该图配上一个合适的名字。(10分)生产工具的发明是古代农业发展的基础。(2)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农具怎样的发展阶段?其中图三、四工具革新各有怎样的历史意义?(12分)【答案】(1)历史信息:男子使用牛耕,说明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女子在院中纺线,周围有家禽等,表明主要从事家庭手工业和饲养业;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名字: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等。(2)发展阶段:春秋战国以前以耒、耜工具为主;

11、春秋时期牛耕开始使用;唐代曲辕犁的发明使用。历史意义:牛耕的使用解放了人力,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使生产力显著提高。曲辕犁的使用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已基本定型,是继汉代耕犁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传材料二 “工之子恒为工。”(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唐六典)(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

12、经营特点。(10分)(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的传承上具有怎样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12分)【答案】(1)生产目的: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发展状况:规模大、人数多、开销巨大。经营特点:官办、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等。(2)特点:父子相传。(家族内传承)原因:小农经济的狭隘性、封闭性;控制技术外传,提高产品竞争力;国家长期实行“匠户”制度等。影响:手工业产品往往因此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行业之间相互隔绝,使新技术难以推广;同时因技术传承的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最终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