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94512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一、咏雪比较阅读(13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注释】谢公:谢安,世称谢太傅。围棋:下围棋。谢玄:东晋名将。谢奕之子,谢安之侄。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淝水战场上。向局:面向棋局。客:客人,这里指与谢公一同下围棋的人。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2分)( )A“公欣然曰”和“默然无言”中的“然”意思一致。 B“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因”解释为“趁、乘”的意思。C“看书竟”的“竟”解释为“竟然”的意思。 D“徐向局”的“徐”解释为“慢慢地”的意思。2翻译句子。(4分)(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3【甲】文中“欣然”“大笑乐”这些词表现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3分) 4【甲】【乙】两文都与谢太傅有关,但塑造人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主要突出谢道韫怎样的性格特点?【乙】文突出谢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比较阅读(13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县,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注释】山阴:古县名。在会稽以北。剡(shn):古县名。造: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1)期日中_ (2)太丘舍去_(3)尊君在不_(

4、4)人问其故_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或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过中不至/经宿方至 B元方时年七岁/时戴在剡 C公欣然曰/四望皎然 D若出其中/未若柳絮因风起3.请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4.同样是访友,陈太丘的友人不见太丘便暴怒,王子猷却跋涉一夜到友人门前,未见友人便回去了,这体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一种性格?(3分)三、论语八章(13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子夏曰

5、:“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博学而笃志( ) 即之也温(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3分)4.阅读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4分)四、诫子书比较阅读(15分)【甲】夫君子之

6、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家贫,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一日,修得唐韩愈遺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

7、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宋史欧阳修传)【注释】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嶷(y)然有声:很高的声望。簏(l):竹编的盛物器具。赜(z):精微,深奥。治:研究。服:服从。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 )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诲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诫子书 以获画地学书 B将复何及 及加冠C夫君子之行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D淫慢则不能励精 则死者与我皆无恨3.选出对甲乙两文

8、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险躁则不能治性。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5.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4分)五、狼比较阅读(14分)【甲

9、】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乙】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一狼洞其中( ) (2)止露尻尾( )(3)夸父与日逐走( )(4)饮于河、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用文中的词句填空。(3分)【甲】文中“一狼洞其中”“前狼假寐”的用意分别是“_”“_”;【

10、乙】文中夸父逐日遇到的困难是“_”。 4.面对动物界凶恶狡猾的狼,屠户依然要与之斗争;面对自然界中的太阳,夸父仍然要与之比拼。他们身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作为学生,我们是否需要这种精神?请结合目前的学习生活加以说明。(5分)六、穿井得一人比较阅读(17分)【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11、“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的陪太子去吧)”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 家无井而出溉汲_(2) 及其家穿井_(3) 谓魏王曰 _ (4) 市之无虎明矣_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王信之乎 友人惭,下车引之 B夫市之无虎明矣 逝者如斯夫C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温故而知新 D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翻译下列句

12、子。(5分)(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4.这两则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谣言?(6分)七、杞人忧天比较阅读(15分)【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

13、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选自笑林) 【注】绐(di):哄骗。嘿然:沉默不语的样子。嘿,同“默”。赍(j):携带。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及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若屈伸呼吸(ru,你) B.若躇步眦蹈(ch,踩、踏) C.乃厌倦不堪(kn,忍受) D.吏遂缚诣县(f,绑)2.给划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三处)(3分)

14、 嘿 然 大 喜 赍 叶 入 市 对 面 取 人 物 吏 遂 缚 诣 县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4.甲文中“忧彼之所忧者”是在杞人“_”之时,前往开导杞人;乙文中“楚人”的妻子是在“_”的情况下“绐云: 不见。”。(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 (2分)5.甲、乙两文中“舍然大喜”和“嘿然大喜”分别表现了杞人和楚人怎样的心态? (4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答案版(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一、咏雪比较阅读(13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15、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注释】谢公:谢安,世称谢太傅。围棋:下围棋。谢玄:东晋名将。谢奕之子,谢安之侄。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淝水战场上。向局:面向棋局。客:客人,这里指与谢公一同下围棋的人。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A“公欣然曰”和“默然无言”中的“然”意思一致。 B“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因”解释为“趁、乘”的意思。C“看书竟”的“竟”解释为“竟然”的意思。 D“徐向局”的“徐”解释为“

16、慢慢地”的意思。2翻译句子。(4分)(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2)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公说话时的)神态举动,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3【甲】文中“欣然”“大笑乐”这些词表现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3分)表现了欢乐、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围。 4【甲】【乙】两文都与谢太傅有关,但塑造人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主要突出谢道韫怎样的性格特点?【乙】文突出谢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甲文主要突出谢道韫机智、聪明的性格特点;乙文主要突出谢安遇事冷静、沉着的性格特点。 【乙】参考译文:谢公与别人正在下围棋,不一会儿淮上的谢玄的书信

17、到了,谢公看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和客人下着棋,客人问淮上的军情如何,谢公回答说:那些小子大破敌军。在说话时,谢公的神色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比较阅读(13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县,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

18、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注释】山阴:古县名。在会稽以北。剡(shn):古县名。造: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1)期日中 约定 (2)太丘舍去 舍弃(3)尊君在不 通“否” (4)人问其故 原因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或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D )A过中不至/经宿方至 B元方时年七岁/时戴在剡 C公欣然曰/四望皎然 D若出其中/未若柳絮因风起3.请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汉语。(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19、何必见戴? 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没了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4.同样是访友,陈太丘的友人不见太丘便暴怒,王子猷却跋涉一夜到友人门前,未见友人便回去了,这体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一种性格?(3分)任诞放浪、不拘形迹。【乙】参考译文:王子猷住在会稽山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没了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三、论语八章(13

20、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博学而笃志(坚定 ) 即之也温(接近;走近,靠近 )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

21、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3分)第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4.阅读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4分)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参考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子夏说:“君子在别人看

22、来仿佛会有三种变化:远看他的样子觉得庄严可怕,靠近他又觉得和蔼可亲,听他说话又觉得理性严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是利益。”孔子说:“君子在处于穷途末路时,仍然能够保持君子的节操;无道德的小人,在穷途末路时,就会胡作非为。”四、诫子书比较阅读(15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23、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家贫,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一日,修得唐韩愈遺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宋史欧阳修传)【注释】荻:植

24、物名,形状像芦苇。嶷(y)然有声:很高的声望。簏(l):竹编的盛物器具。赜(z):精微,深奥。治:研究。服:服从。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 A )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诲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D )A诫子书 以获画地学书 B将复何及 及加冠C夫君子之行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D淫慢则不能励精 则死者与我皆无恨3.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C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

25、一不可的。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解析】“并”是“比肩”之意。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得分点:“险躁”“治性”)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我)设法使他们活下来却不能够(努力让他们活下来却没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得分点:“而”“恨”

26、)5.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4分)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须能“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的学习。须惜“时”。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答对3点即可,每点1分) 【乙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郑氏,立誓守节,亲自教导儿子学习。家境贫困,(就)用芦管当笔在地上描画着学习写字。(欧阳修)自幼聪敏颖悟,超过常人,书读过就能熟记背诵。等到成年,(就)有了很高的声望。有一天,欧阳修在废书篓中得到了唐朝韩愈的遺稿,读后心里十分欣慕。(于是)

27、苦心孤诣地探幽索隐,废寝忘食,决心要努力追上韩愈并与他比肩齐名,最终,(欧阳修)凭着他的文章名满天下。欧阳修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秉烛研读公文,屡屡停卷而叹。我问他(叹气的原因),则说:“这是个死刑案啊,我想设法让他活下来,(可)办不到啊!我说:可以让他活下来吗?你父亲就说:我设法让他活下来却不能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我)经常想方设法让死刑犯活下来,还会有死的,可是世人常常是让他死啊!他平时教育他的子弟,也常用这样的话,我耳朵都听熟了。”欧阳修听后终身遵循这个教导。五、狼比较阅读(14分)【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

28、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乙】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一狼洞其中(挖洞) (2)止露尻尾(仅)(3)夸父与日逐走(跑) (4)饮于河、渭(黄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此时)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迷惑敌人的。3.用文中的词句填空。(3分)【甲】文中“一狼洞其中”“前狼假寐”的用意分别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29、也”“盖以诱敌”;【乙】文中夸父逐日遇到的困难是“河、渭不足”。 4.面对动物界凶恶狡猾的狼,屠户依然要与之斗争;面对自然界中的太阳,夸父仍然要与之比拼。他们身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作为学生,我们是否需要这种精神?请结合目前的学习生活加以说明。(5分)勇敢的精神。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要解决它们,我们就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六、穿井得一人比较阅读(17分)【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

30、也。【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的陪太子去吧)”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 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 (2) 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3) 谓魏王曰 对说 (4) 市之无虎明矣清楚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A

31、王信之乎 友人惭,下车引之 B夫市之无虎明矣 逝者如斯夫C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温故而知新 D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翻译下列句子。(5分)(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国都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2)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现在赵国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4.这两则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谣言?(6分)“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三人成虎”的故事告诉我们谣传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谣言止于智者,没有调查就没有

32、发言权,不信谣、不传谣,提高自身素质。【乙译文】 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 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 “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 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 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赵国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 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 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 魏王当时说自己会辨别是非,但后来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谗言。 后来太子结束

33、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七、杞人忧天比较阅读(15分)【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

34、,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选自笑林) 【注】绐(di):哄骗。嘿然:沉默不语的样子。嘿,同“默”。赍(j):携带。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及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若屈伸呼吸(ru,你) B.若躇步眦蹈(ch,踩、踏) C.乃厌倦不堪(kn,忍受) D.吏遂缚诣县(f,绑) 2.给划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三处)(3分) 嘿 然 大 喜 赍 叶 入 市 对 面 取 人 物 吏 遂 缚 诣 县 嘿 然 大 喜 / 赍 叶 入 市 / 对 面 取 人 物 /

35、吏 遂 缚 诣 县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天,是聚集的气体,没有一个地方没有空气。 (2)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 4.甲文中“忧彼之所忧者”是在杞人“废寝食者 ”之时,前往开导杞人;乙文中“楚人”的妻子是在“经日,乃厌倦不堪 ”的情况下“绐云: 不见。”。(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 (2分)5.甲、乙两文中“舍然大喜”和“嘿然大喜”分别表现了杞人和楚人怎样的心态? (4分) 杞人:消除疑虑后的高兴、放心的心态楚人:自以为找到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心态。【乙译文】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子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种树叶,来摘取它。这种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种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