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9245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2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士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3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

2、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提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4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5.(2012届广东潮州华侨中学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

3、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6雨果曾经说过:“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2012届广东惠州博罗中学月考)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

4、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2012届广东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1896年,李鸿章在德国,亲自前往俾斯麦家乡,与赋闲在家的俾斯麦会谈。下列对这张历史照片的背景解读,最有可能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

5、出访德国购置军火,并拜访俾斯麦,学习强国之道B李鸿章签署马关条约后,为国人所不容,暂避欧洲,游历诸国 C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游历欧洲,为中国的戊戌变法寻找帮助D李鸿章为了推动德国参与俄国领导的“干涉还辽”,亲自拜访俾斯麦10(2012届广东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立宪政体,取决公

6、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 B C D11列宁说:“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英国人、法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一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作对。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部小

7、说可能以下列哪个事件作为背景?()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B.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 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 19 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到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

8、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沈予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甲午前夕英国的阿摩士庄厂(将)世界最快、时速二十三海里的四千吨巡洋舰,奉献给这位中国“宰相”。 英人知道李鸿章是内行,非买不可;鸿章也自知非买不可举朝只有一个行家,余子碌碌,众口铄金,他就买不成了。结果这条船被日本买去,就变成后来日本的“吉野”号。其后把我北洋舰队冲得落花流水者,即此姝也。 快舰买不成了,至少快炮也该多买几尊吧?朝鲜局势吃紧,李鸿章循部下之请,要海军衙门拨款60万,购快炮二十尊,以替代各主要舰艇上之慢炮,而户、海两处,竟一毛不拔。李氏不得已,乃自海军日常粮饷给养之中,挤出 20 万两,聊购次等快炮 12 尊,

9、以平舰上官兵之积愤。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梁启超说:“盖 19 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 (2)面对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的残酷现实,梁启超批判说中国是“以一人而敌一国”。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3)指出中日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和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

10、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材料二下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图。材料三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说明了什么?(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

11、五四爱国运动一、选择题1(2011年广东肇庆一模文综)右图为天朝田亩制度书摘,从“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银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语,可知太平天国的理想境地是()A.共产与民主 B.共产与平等C.平等与自由 D.民主与科学2(2011年山东济南调研)160年前的南方民谣唱道:“天字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四方兄弟到金田,斩龙除妖声震天。”这说明()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斩龙除妖”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A BC D3孙中山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并认为洪秀全为“反清英雄第一人”。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孙中山对洪秀

12、全事业的继承和发展的是()A从“天国”到民国 B从天朝田亩制度到“平均地权”C从宗教理论到三民主义D从推翻清王朝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中国推翻专制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开明专制化呢,还是民主政治?既然要流血就干脆流一次血,不要再流第二次了。”1906年孙中山的演说。孙中山主张建立()A.议会民主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C.议会君主政体 D君主专制政体5.(2011年广东湛江一模文综)今年(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都想申请纪念活动主办权,其中南京的理由是()A.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B.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D.三民主义

13、在南京提出6(2011年海南单科)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7(2012届广东梅岗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20世纪初期,中国某政府在建立时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这个政府“揖美追欧”的表现有()实行三权分立实行内阁责任制实行“耕者有其田”鼓励发展工商业A BC D8某宪法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14、。”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主权属于全体人民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完全照搬美国宪法D具有民主平等思想9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为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选项中的()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0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15、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11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12.五四精神反映了五四运动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精神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是()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B.成就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二、非选择题13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

16、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 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 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 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若有人问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大概的答词必然是爱国救国。五四特有的精神是(一)直接行动;(二)牺牲的精神。陈独

17、秀材料二五四运动有三种真精神,是学生牺牲的精神,是社会制裁的精神,是民族自觉的精神。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族自觉的精神万岁!罗家伦材料三我认为五四学人的精神中最重要的两点,是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诉求的爱国精神和对自由民主的不懈追求。但在发扬爱国精神的时候应该谨防盲目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出现。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大国,应该具有大国心态,应当具有宽广发展的眼光。因此我们应当在不忘历史的基础上爱国,分清哪些是国外对我国的敌视,哪些是我们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陋习。杨凤城请回答:(1)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精神的基本内容。(2)你认为五四精神最核

18、心的内容是什么?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有人说五四精神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是近代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这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的碰撞”经历了怎样的历程?(4)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代青年在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A解析:B、C两项说法明显不对,D项只说出了材料表达的表面意思,只有A项说法符合题意。2D解析: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南京条约,故D项正确。 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共增开11处通商口岸,

19、此时上海已开放,故A、 B两项不正确;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没有开设通商口岸的内容,故C项不正确。3B解析:鸦片战争是由于英国在世界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费正清的观点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的。这样的观点显然是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故选B项。4B解析:鸦片战争前,英国货物输入中国地主要是在广州。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造成输入广州的货物减少。5A解析:注意材料中的“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说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世纪指封建社会,而这场战争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是中国近代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线,故A项正确。6

20、B解析:材料中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倩影”指的是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所以“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7C解析:题干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8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日本国志”“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两)”可知袁昶所说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9A解析: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故A项最有可能。10B解析:项反映了顽守旧思想的士大夫对近代外来思想的排斥;项体现了义和团等民间组织反抗西方列强的极端思想。故答案为B项。11D解析:题干的大意可归纳

21、为“多国对中国义和团的镇压”,由此可知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D解析:辛丑条约惩办“首祸诸臣”,地方官员不敢反抗外来侵略,故可能作为小说中所述情节的背景。13(1)理由: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迅速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订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武器未能及时更新,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2)在战前及战争期间,日本上下团结,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全国民众力量也未被动员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

22、。(3)近代中国社会:中日甲午战争的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以不同方式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国际格局: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迅速成为东方的帝国主义强国;朝鲜为日本所控制;俄国抵制日本向中国东北扩张,与法、德共同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给中国;日本取代中国成为东北亚格局的中心,资本主义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14(1)“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原因: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2)现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说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各自独占的殖民地。(3)原因:义和团运动

23、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方式: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爱国运动1B解析:“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银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反映的正是共产与平等的理想。2C3D解析:孙中山、洪秀全的共同主张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这是“继承”,从建立旧的农民政权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发展”。A、B、C三项前者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要求,后者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愿望。4A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开明专制化”并不是他的选择,

24、所以有君主参与的政权都是其反对的对象,排除B、C、D三项,正确答案为A项。5C解析:辛亥革命爆发于武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在广州;三民主义在东京提出。排除A、B、D三项,答案为C项。6A解析: 判断革命性质的主要依据是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7D解析:20世纪初的中国“某政府”就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当时并没有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排除含的选项。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史论结合的原则,材料体现了民主平等思想。9B解析:本题是站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角度,从长远来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

25、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答案为B项。10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当时辛亥革命已经发生、中华民国已成立一年有余,但国内的农民却不知中华民国为何物,这说明辛亥革命脱离群众,对农村的影响有限,故应选 C项。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注意提取题干部分的四个小标题。“动荡了”是指辛亥革命以后至191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传播了”是指五四运动的思想条件;“愤怒了”是指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强烈反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故选C项。12A解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诱因是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转交给了日本,民族危机加深,故五四运动的首要

26、任务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13(1)政治革命。史实: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2)社会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3)影响: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14(1)基本内容:爱国、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牺牲、敢于斗争、思想解放等。(2)核心内容:爱国主义。史实:反对巴黎和会上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的提出;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为此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这些都体现了五四运动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3)历程:从维新思想到民主革命思想再到民主、科学思想。(4)在发扬爱国精神的时候应该谨防盲目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出现,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