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无“文”之课_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24151 上传时间:2025-11-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无“文”之课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无“文”之课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无“文”之课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语文案例反思-无“文”之课人教版新课标今日,听了一节一年级语文棉花姑娘,先不论课的好坏,姑且依据老师的上课流程,试着还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认识“姑、娘”等生字,会用生字口头组词;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星”、“雪”两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模仿“雪白雪白”、“碧绿碧绿”说几个ABAB类型的叠词。我不知道我的目标表述和老师的构想是否一致。纵观整节课,老师没有引领学生“浸入”文本,只是识字读词写字通读课文。这节课,老师的字词教学相当扎实,从板书课题、从读音字形字义上分析“姑娘”一词、圈画生字、到认读生字卡片和词语,各种形式的识字学词在本节课尽显其能,个别读、开火车读、自主识记、齐

2、读等等,学生在生字词语中学得畅快淋漓。而此时,带给我的思考是:这与前些年摒弃的“集中识字”有何区别?离开文本的生字词语有何乐趣可言?读窦桂梅老师的“阅读课堂”,品她的“主题教学”,你会发现,无论是“一课一得”还是“一课多得”,都是教师通过语文课让儿童实现文与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与统一。这些生字词语不是孤立的,它们能够串联起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难忘的历史、一份美丽的情怀怎能将字词与文生生地切割开来?棉花姑娘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可爱的棉花姑娘,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这些活泼的小动物们,如果与孩子们相遇,应该是一段多么神妙喜悦的文本之旅呀。可是,一节语文课,孩子们只是枯燥

3、地、傻傻地读字认词,其间没有遇到一个小动物,没能与它说说悄悄话、同棉花姑娘一起担忧她的身体。假设我们将目标定位在:1、认识“姑、娘”等生字,会用生字口头组词,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星”;2、模仿“雪白雪白”、“碧绿碧绿”说几个ABAB类型的叠词。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分角色朗读燕子和棉花姑娘的对话,通过朗读感受棉花姑娘盼望医生给她治病的心情,了解燕子捉空中飞的害虫这一小常识。如此,这节课的生字词语的学习就不会是“无源之水”,而是在读字认词的同时与文本亲密接触,字蕴文中,文中育字,孩子们的思想会在阅读童话中积淀,那一颗颗对科学热爱的理想种子,也会变得澄澈通透。再谈

4、谈“模仿雪白雪白、碧绿碧绿说几个ABAB类型的叠词”这个目标的达成吧。老师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出示“雪白”、“碧绿”,问学生,“这两个词是表示什么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是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第二、“老师要变个小魔术”,课件出示“雪白雪白”、“碧绿碧绿”,引导学生了解像这样的两个词语重叠出现,叫“叠词”。第三、“你能说几个像这样表示颜色的叠词吗?”结果是,只有寥寥数个学生说出了几个正确的叠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来看看老师的要求“说几个像这样表示颜色的叠词”,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两个要求,一要表示颜色,二要是叠词。这两个要求单独出现不难,但如果同时出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就较大了。

5、我的设想是:第一、二步不变,但在出现这两个叠词时,着重花力气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认识ABAB类型叠词的构词方式;第三步:出示“火红”、“乌黑”,让学生换成叠词,进一步加深对叠词的认识,掌握变叠词的方法;第四步:“火红火红的、乌黑乌黑的”学生口头补充,即把词语放入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学会运用;第五步:“天空、大海”学生填叠词;最后放手学生试着说几个叠词。目标虽一致,但因为采用的路径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会有差异。这个语言文字训练,如果运用恰到好处,逐步引导,对学生的语感培养和词语积累都是有裨益的。任何时候,我们的语文课都不可把文和字词分割,二者是你中有我,我在你中,如同鱼水。离开了水的鱼,是没有未来和生命的;缺少了鱼的水,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还要有巧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