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善教者得法_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24112 上传时间:2025-11-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善教者得法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善教者得法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善教者得法人教版新课标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教,会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象。有的教学使学生觉得如乘轻舟,一路顺风;有的教学使学生感到如入深山,举足艰难。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善教者,得法,省时省力,“事半功倍”;不善教者,不得法,费时费力,“事倍功半”。如在识字教学中,“染”字易写错,难理解。如何教好这个“染”字呢?在最近学校组织的同年级教师同上一课的教研活动中,有三位教师可以称得上“善教者”,他们的教法独具匠心,耐人寻味。第一位教师为了解决学生易把“染”字多写一点这个难点,先在黑板上写了“九”和“丸”两字,然后提问:“染料店的染字右上是九还是丸?”

2、学生齐声回答:“是九。”“为什么是九不是丸呢”教师的问题犹如一石击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染料店里有没有药丸卖?”学生齐答:“没有!”“对!染料店里没有药丸!”学生齐笑,老师巧妙的点拨,一下子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第二位教师教“染”字,把“染”拆成三部分:水(三点水旁)、木、九。然后问学生为什么“染”字里面要有这些部件。学生经过讨论后争相回答。生1:因为染色要用水,所以“染”字里面要有“水”;生2:因为染料是从植物中提炼而成的,所以,“染”字里面要有“木”。为什么染字里面还要有一个九呢?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这时教师引导说,因为在古代“九”表示数量多,这里表示在染东西时要染多次才能染好。师

3、生讨论以后,教师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染”,这时“染”字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一样,深深地定格在学生的脑海里了。“染”字的含意比较抽象,如何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呢?第三位教师课前准备了一小团雪白的棉花和一瓶红墨水。上课时。她讲了字音、字形后,把棉花蘸上红墨水后取出,并在演示中引导学生观察,然后问道:“谁能用自己的话把棉花变色的现象讲清楚呢?”一位学生说:“红墨水把棉花染红了。”短短几分钟,“染”字的含意这个教学难点就被突破了。这三位教师遵循汉字结构和学生识字的规律,有的激人兴趣,引人深思;有的化抽象为形象;有的深入浅出而又妙趣横生。这样的教学方法和那些硬性规定学生抄写10遍甚至更多的机械重复的简单做法相比,效果一定会好得多。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得好:“教学的安排好比是因,而学生的发展进程好比是果。”教贵得法。只要我们善于针对学生的特点,抓住教材的特色,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到扬长避短,一课一得,久而久之,必能成为一位“善教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