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王位世袭制: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家天下的局面设立。2商朝:内外服制度:是_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商王控制下的附属国有很大自主权。为强化王权,商王垄断_。二、封邦建国1背景(1)公元前1046年,_建立西周。(2)摄政的_大举实行分封。2目的: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3内容(1)_是最高统治者。(2)_是分封的主体,分得_、物资、武装和人口等。(3)异姓分封包括_、姻亲、先代贵族等。(4)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4作用(1)通过分封,_的势力范围不
2、断扩大。(2)周王确立了_的地位,有效控制各诸侯国。(3)使贵族集团形成“周王_卿大夫_”的等级序列。三、宗法制度1目的:巩固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2内容(1)以_为核心。(2)确立严格的_、_体系。3特点:_和政治关系相结合。4作用(1)保障了贵族“_”特权。(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国”与“家”结合。(3)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5保障: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是_,即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知识点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下列对于夏朝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已经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国家政权已经建立了完善
3、的分封制度A BC D2公元前11世纪中期,商王朝为周所灭。确切地说,此前的周属于商朝的()A内服 B外服 C封国 D邻邦知识点二封邦建国(分封制)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A内外服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郡县制4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实行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A中央与地方的地位趋于平等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加强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减弱D国家控制的疆域逐渐缩小5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
4、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6右图是江苏省丹徙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名为“宜侯矢簋”。此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的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B说明了周王朝实行井田制C体现了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D说明了周王对于功臣的重视知识点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7“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内外服制度 B郡县制度C宗法分封制度 D礼乐制度8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
5、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BC D9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图一太庙图二祠堂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与王权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国”与“家”结合10周朝制定礼乐制度,主要是为了()A提高整个国家的文明礼仪水平B提高人民的艺术水平C解决贵族之间的关系问题D防止外服部族叛乱题号12345678
6、910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二(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请完成:(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一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3)材料二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12阅读下列两幅图片:材料一西周分封形势图材料二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西周封国主要有哪几类?(2)材料
7、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3)根据你的理解,上述两种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答案解析】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清单一、2.商神权二、1.(1)周武王(2)周公 3(1)周王(2)同姓亲族土地(3)功臣4(1)周人(2)天下共主(3)诸侯士三、1.分封制 2(1)嫡长子继承制(2)大宗小宗 3血缘纽带4(1)世卿世禄 5周礼对点训练1A“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度”是西周的周公执政时期,故包含的选项均不正确。2B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区,外服是周边属国地区。商朝时期,周属于商的属国,所以是商的外服。3B内外服制是商朝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中的“异于商者”,可排除A;C在材料中
8、没有体现;D不是周朝的制度,可排除;由“封建子弟”“君天子臣诸侯”可知此“制”是指分封制。4B西周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相比,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加强。5B商周时代主要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故属于平民的乙是不可能被分封为诸侯王的。6A从铭文的记载可以看出它反映的主要是周朝的分封制。甲骨文成为成熟的文字是在商朝。7C“同姓”体现了一定的血缘关系,这是宗法分封制度的特点。8C西周宗法制规定,周王和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故正确。“周王正妻所生之子”都属于嫡子,但不会都是“长子”,而能够成为大宗的只有嫡长子,故不正确。9B依据所学知
9、识,由太庙可判断C、D两项正确,由祠堂可判断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10C周朝的“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综合运用11(1)周初的分封制。(2)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3)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12(1)同姓亲族建立的封国,如晋、鲁、卫等;功臣、姻亲建立的封国,如齐国;商代降族建立的封国,如宋国。(2)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3)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为西周分封制奠定了政治基础。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历史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
10、息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实际上考查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注意题干中的“举例说明”。第(2)问,结合课本知识,根据图示情景回答。第(3)问,注意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结合在一起的政治制度,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解答时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图一中可获取分封对象的类别和空间信息;从图二中可以获取西周社会形成森严等级,具有层层相属特点的信息。教材问题解答解析与探究通过分封制,西周的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层层相属的体系。在分封制和宗法制条件下西周的社会结构具有族权和政权合一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一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落后,难以形
11、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二是分封适应了当时的历史状况;三是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为西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自我测评1商代附属国独立性相对较大,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更为密切,臣属关系更为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分封制是指周王将姻亲、功臣和旧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各分赐给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其特点是层层分封,上下级有严格的隶属关系。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对各地的统治,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的一种制度。其主要特点是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和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
12、内部纷争,强化了王权,从而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的地位。3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如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肉食种类: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肉干)、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卿大夫五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乐舞的规格也有差异。礼乐制度自周公制定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不可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