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20561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0.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4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34张PPT)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敢于说话,敢于表露爱意,或者是对男生进行言语上的大胆挑剔。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go)衣綦(q)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yn d),有女如荼(t)。虽则如荼,匪我思且(c)。缟衣茹藘(l),聊可与娱。诗经.郑风美女多如天上彩云;虽然多如天上的云,可并不是我思念的人;唯有素衣暗绿色头巾,还能欢乐我的心;漫步走出外城的门;美女多如山上的白茅,虽然多如山上的白茅;可并不是我思念的人,唯有那素衣红佩巾;还能娱乐我的心。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次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2、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不食人间烟火,含苞待放辛弃疾,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稼轩长短句。壮志难酬少有宏愿一生求索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

3、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壮志难酬辛弃疾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怀才不遇慷慨悲壮乐观旷达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此词作于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

4、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 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1、上阕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江天、山景、落日、断鸿、游子气象阔大中原旧疆,收复无日之愁之苦之大。比喻南宋国势衰颓,亦表达愁苦心情。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2、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

5、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拍遍”栏杆是表示胸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现了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烘托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3、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请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看、拍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张翰 乐于归隐许汜 谋取私利刘备 雄才大略桓温 叹时光流逝刘备、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6、)()()赞赏刘备的报国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借张翰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有一石三鸟的效果。刘郎在此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借桓温表达了自己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yu)酒。这一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

7、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志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辛弃疾有词人的气质,又有军人的豪情,他的人生理想本来是做统兵将领,在战场上博取功名。但由于历史的错位,他一生三仕三已,从29岁到42岁十三年间,换了十四任官职,42岁被弹劾罢职,52岁被启用为福建

8、提刑,三年后又被人诬陷落职。64岁再度出山,两年后66岁的老英雄又回到故居,68岁时含恨恨而死。宋宁宗喜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退居江西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tu)胄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

9、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孙权和刘裕。他们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1、上阕写了哪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刘裕:宋的开国皇帝,原名刘道成,字德舆。他出身贫寒,父亲早逝,幼年竟沦落到靠卖草鞋为生,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不过后来,刘裕少有大志,一心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带着如此雄心壮志,刘裕年轻时从军,成为东晋北府军的下级军官。不久,东晋将领桓玄起兵反晋,攻破晋都建康。于公元4

10、03年篡晋称帝,改国号为“楚”。公元404年二月初一,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讨伐,第二年,打败了桓玄,拥护晋安帝司马德宗重新作了皇帝,司马德为了感谢他,把它的职位封为了类似于今天的国家总理这样的职务。刘裕从此控制了东晋朝政,成为权顷天下的显赫人物。此后,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公元420年在扫除所有障碍之后,大权在握的刘裕终于代晋称帝。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

11、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典故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词人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追忆自己当年南归

12、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词人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刘裕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孙权:英雄难觅建功立业、令人仰慕上阕刘裕:寻常巷陌、金戈铁马刘义隆:草草出师,仓皇北顾警告当朝咏史抒怀下阕烽火扬州路,神鸦社鼓愤斥偏安借古讽今诗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壮

13、志未酬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1)(2)两题。(8分)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娖:通“捉”,提着。胡觮:箭袋。金仆姑:箭名。(1)结合全词,简析“春风不染白髭须”一句的含义。(4分)(2)赏析词中“拥”字和“飞”字的表达效果。(4分)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2分)感叹年老不能回到青春,表达了作者愁苦萦怀、英雄迟暮的落寞情绪。(2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1)(2)两题。(8分)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

14、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娖:通“捉”,提着。胡觮:箭袋。金仆姑:箭名。(2)赏析词中“拥”字和“飞”字的表达效果。(4分)“拥”字写出词人年轻时率部征战疆场的英姿和少年得志的意气风发;(2分)“飞”字写出义军回击敌人的力度和战斗的激烈。(2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1)(2)两题。(8分)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娖:通“捉”,提着。胡觮:箭袋。金仆姑:箭名。“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结尾的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结句写出了辛弃疾虽空怀满腔抱负,欲主战杀敌,却遭朝廷排挤,落得投闲置散,隐居乡间的抑郁和无奈。(2分)这看似平淡、轻松的自嘲却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