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2019年末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后简称新冠病毒)是一种从未在人体中出现过的RNA病毒,新冠病毒主要攻击肺部细胞,感染者常伴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肺炎、肺衰竭甚至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新冠病毒的核酸水解能产生四种核糖核苷酸B.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其拟核内C. 新冠病毒在肺部细胞中能合成自己的蛋白质D. 肺衰竭症状的出现说明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B【解析】【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外壳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为非细胞生物,营寄生生活。【详解】
2、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初步水解产物为4种核糖核苷酸,A正确;B、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存在拟核,B错误;C、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肺是新冠病毒的主要靶器官,新冠病毒侵入后,利用宿主细胞的氨基酸、酶等合成自身的蛋白质,C正确;D、感染者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出现肺炎、肺衰竭,表明人体免疫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故选B。2. 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因此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B. 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C. 分布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
3、,有的具有物质运输功能D. 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无法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等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3、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4、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4、【详解】A、细胞膜的脂质结构(磷脂双分子层)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A正确;B、水分子以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通过离子通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B错误;C、细胞膜上的一些蛋白质分子可协助一些离子或小分子等物质通过,有物质运输功能,C正确;D、细胞膜的静态模型认为膜是静止的,不能流动,因此无法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现象,D正确。故选B。3. 酵母菌经诱变可产生线粒体中不能合成H的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显色剂TTC原本呈白色、能与O2竞争性结合H从而形成红色物质(T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也受到一定影响B. 利用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来酿酒,其产量将高于普
5、通酵母菌C. 筛选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可加入TTC,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线粒体颜色D. 加入TTC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线粒体呈白色,而普通酵母菌的则为红色【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线粒体中不能合成H,无法和TTC结合量呈红色;野生型的酵母菌线粒体可以合成H能与TTC结合呈红色。详解】A、据题干可知:呼吸缺陷型的酵母菌线粒体中不能合成H,但无氧呼吸全程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故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不受影响,A错误;B、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线粒体无法合成H,不能完整进行有氧呼吸,故其无氧呼吸作用较强,则利用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来酿酒,其产量将高于普通酵母菌,B正确;CD、根据“
6、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线粒体中不能合成H,TTC呈白色,而TTC与H反应后呈红色”可知,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被染成红色的为普通酵母菌,线粒体呈白色的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可通过观察颜色筛选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C、D正确。故选A。4.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抑制癌基因发生了突变B. 分化后的细胞,核DNA没有改变,但mRNA有变化C. 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运输效率加快D. 衰老的细胞,细胞核体积变小,物质运输的功能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同的细胞mRNA不同。2、细胞癌变是
7、原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容易转移。3、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对个体的生长发育有利。【详解】A、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制癌基因发生了突变,A错误;B、细胞分化仅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和蛋白质有变化,B正确;C、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相对表面积减少,物质交换效率减弱,C错误;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物质运输功能减弱,D错误。故选B。5. 老鼠的毛色有栗色、黄棕色、黑色、棕色和白色,受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两只纯种雌雄鼠杂交,得到的F1自由交配,F2有栗色
8、、黄棕色、黑色、棕色和白色共5种表现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基因型C_A_B_C_A_bbC_aaB_C_aabbcc_ _ _ _表现型栗色黄棕色黑色棕色白色A. 两亲本的表现型只能为栗色与白色B. F1的基因型只能是CcAaBbC. 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9种D. F2中棕色雌鼠占3/128【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因为两亲本均为纯种,故F1的基因型只有一种,且F2中每对基因均出现了显性和隐性的
9、组合,有5种表现型,因此,F1的基因型为CcAaBb,两个纯种杂交能产生基因型为CcAaBb的组合共有:CCAABBcaabb、CCAAbb caaB、CCaaBB ccAAbb、CCaabb ccAABB四种,所以两亲本的表现型除了栗色与白色外,还可以是黄棕色与白色、黑色与白色、棕色与白色,A错误;B、因为两亲本均为纯种,故F1的基因型只有一种,且F2中每对基因均出现了显性和隐性的组合,有5种表现型,因此,F1的基因型为CcAaBb,B正确;C、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33= 9种,C正确;D、F2中棕色雌鼠占3/41/41/41/2=3/128,D正确。故选A。【点睛】6. 如图为某XY型
10、性别决定生物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区域上的基因成对存在,为同源区段:、区域分别含有X、Y染色体所特有的基因,为非同源区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X、Y染色体的区域在减数分裂时可以发生交叉互换B. X染色体的区域与Y染色体的区域也可发生交叉互换C. 区域的基因在X、Y染色体上均有,遗传时不会出现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D. 通常雄性生物体细胞内只有一条Y染色体,其上的基因没有等位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在遗传时往往表现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详解】A、X、Y染色体的I区域为同源区段,在减数分裂时可发生交换,属于交叉互换,A正确;B、X染色
11、体的区域与Y染色体的区域为非同源区段,若发生交换,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属于染色体变异,不属于交叉互换,B错误;C、 I区域上的基因在X、Y染色体上均有、但是在遗传时也会出现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例如基因型为XAYb与XbXb的个体杂交产生的后代会因为性别而有差异,C错误;D、X和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因此存在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A。【点睛】7. 人类对遗传物质及遗传规律的探索之路,艰辛曲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样本量越大,统计的结果越准确B. 摩尔根利用果蝇的眼色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 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2、中,R型菌发生基因突变转化成S型菌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标记DNA与蛋白质的元素是二者各自特有的【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4、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
13、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样本量越大,误差越小,统计的结果越准确,A正确;B、摩尔根利用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通过假说-演绎法最终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标记DNA和蛋白质分别是各自所特有的P和S元素,D正确。故选C。8. 将数目相同、体色分别为绿色和褐色的蚱蜢投入到绿草地中,经过数周后,找到的蚱蜢几乎全为绿色。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绿草地诱导褐色蚱蜢突变成绿色蚱蜢B.
14、控制绿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几乎不变C. 绿草地的选择决定了蚱蜢进化的方向D. 绿草地环境直接选择的是蚱蜢的基因型【答案】C【解析】【分析】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又能影响环境。【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绿草地只是起到选择作用,不能诱导蚱蜢体色突变的方向,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数周后,找到的蚱蜢几乎全为绿色”,说明控制绿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B错误;C、在绿色草地的选择下,褐色的蚱蜢逐渐被淘汰,蚱蜢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蚱蜢定向的向绿色体色进
15、行进化,C正确;D、绿草地环境直接选择的是蚱蜢的表现型,D错误。故选C。9. 向光素是植物细胞膜上接受蓝光信号的物质。研究人员取植物的胚芽鞘均分为a、b两组,另取植物Y的胚芽鞘均分为c、d两组,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将四组胚芽鞘进行一定的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并检测其生长素的含量及分布,相关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a组b组c组d组处理黑暗单侧蓝光照射黑暗单侧蓝光照射生长素总量40单位40单位40单位40单位生长素分布状况均匀均匀均匀向光侧少于背光侧生长状况直立生长直立生长直立生长向光弯曲生长A. 蓝光照射并没有引起胚芽鞘中生长素的分解B. b组胚芽
16、鞘由于缺乏向光素,无法感受到单侧蓝光的刺激C. 分析c、d两组的实验结果可知植物Y的细胞膜上存在向光素D. d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答案】D【解析】【分析】1、据表可知,a、b、c、d四组生长素总量都是40单位,说明蓝光照射并没有引起胚芽鞘中生长素的分解。2、a组和b组生长素都是均匀分布,说明b组胚芽鞘由于缺乏向光素,无法感受到单侧蓝光的刺激。3、c组在黑暗条件下,生长素均匀分布,d组在单侧蓝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可知植物Y的细胞膜上存在向光素。【详解】A、据表可知,a组和c组黑暗处理,b组和d组单侧蓝光照射,a、b、c、d四组生长素总量都是40单位,说明蓝光照射
17、并没有引起胚芽鞘中生长素的分解,A正确;B、b组生长素均匀分布,是由于胚芽鞘缺乏向光素,无法感受到单侧蓝光的刺激,B正确;C、c组在黑暗条件下,生长素均匀分布,d组在单侧蓝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可知植物Y的细胞膜上存在向光素,C正确;D、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组在单侧蓝光照射下,生长素向光侧少于背光侧,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说明向光侧和背光侧都是促进生长,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故选D10. IGF-1也被称作促生长因子”,是生长激素(GH)产生生理作用过程中必需的一种活性多肽物质,IGF-1在人体内持续合成对机体的代谢具有重要意义。如图为1GF
18、-1分泌调节的示意图,甲表示某种腺体,GHRH表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IH表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激素GHRH、GHRIH、GH的作用方式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B. 腺体甲除能分泌GH外,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激素IGF-1的合成与分泌存在着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D. 腺体甲内分泌细胞和下丘脑内分泌细胞上都存在IGF-1的受体【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
19、馈调节。【详解】A、GHRH、GHRIH、GH均为激素,不同激素的化学组成不同,但是它们的作用方式却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和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等,A正确;B、腺体甲为垂体,除能分泌GH外,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C、下丘脑分泌GHRH,GH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GH, GH随血液运输到内脏、骨骼肌等处的细胞,促使这些细胞合成和分泌IGF-1的,当IGF-1含量增加到-定程度时,会抑制腺体甲垂体对GH的分泌,显然该过程中存在着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C正确;D、由图示可以看出IGF-1能作用于甲这下丘脑内分泌细胞b,显然腺体甲内分泌细胞和下丘脑
20、内分泌细胞上都存在IGF-1的受体,D正确。故选B。【点睛】11. 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其中抗体的作用与激素B相同,表示某些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B. 细胞乙产生抗体的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中心体、线粒体的直接参与C. 若细胞甲为甲状腺细胞,则该病的患者会出现新陈代谢加快、体温偏高等症状D. 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可知,细胞乙能产生抗体,因此细胞乙为浆细胞;垂体产生激素B能作用于细胞甲,且细胞甲产生的激素A能反过来作用垂体,若细胞甲为甲状腺细胞,则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激素B为促
21、甲状腺激素;浆细胞分泌产生的抗体能够与细胞甲中的激素B的受体结合,其中抗体的作用与激素B相同,从而导致激素A分泌增多,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详解】A、分析图解可知,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引起的,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B、细胞乙产生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参与合成、加工、运输与分泌抗体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不需要中心体参与,B错误;C、若细胞甲为甲状腺细胞,则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由于抗体的作用与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相同,但甲状腺激素对浆细胞没有反馈作用,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产热,因此该病的患者会出现新陈代谢加快
22、、体温偏高等症状,C正确;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使得抗体分泌减少,能够有效的缓解该病的病症,D正确。故选B。12. 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依靠科学技术,大力推广立体农业是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小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的按树-菠萝农林生态系统就是立体农业的典型代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桉树、菠萝高矮结合,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B. 该农田中不同地段上生长的菠萝数量不同,这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 在该农田环境不受破坏
23、的条件下,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D. 桉树成林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3、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
24、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详解】A、桉树、菠萝高矮结合,反应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A正确;B、该农田中不同地段上生长的菠萝数量不同,这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随机分布型,B正确;C、在该农田环境不受破坏的条件下,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不相同的,C错误;D、桉树成林后水土流失减少,说明桉树成林后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13. 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如图为紫色洋葱及根部的放大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提取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可取洋葱部位的细胞为实验材料B. 以部位细胞为实
25、验材料,可进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C. 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时,只能采用部位的外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D. 若要验证生长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可采用部位细胞为实验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部位为洋葱管状叶;部位为洋葱鳞片叶;为根冠细胞;为分生区细胞;为伸长区细胞;为成熟区细胞。【详解】A、部位为洋葱管状叶,其颜色呈绿色,可作为提取光合色索的实验材料,A正确;B、部位为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可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B正确;C、部位为洋葱管状叶,部位为洋葱鳞片叶,部位为根的成熟区,都可作为探究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材料,C错误;D、部位为伸长区,而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
26、细胞的伸长,因此,可作为验证生长素作用的实验材料,D正确。故选C。【点睛】14. 如图为某雌蜂(二倍体)体内正在分裂的两个细胞(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及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细胞可以由甲细胞分裂产生,乙细胞分裂产生生殖细胞B. 与乙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其基因型一定是AabbC. 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含有基因A、a的原因可能是交叉互换D. 若该雌蜂产生的子代雄蜂体内出现了与乙细胞相同的细胞,其原因只能是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
27、,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
28、此甲细胞分裂不能产生乙细胞,A错误;B、乙细胞中含有基因A、a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故与乙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或aabb,B错误;C、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D、雄蜂是由雌蜂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而卵细胞发育过程中不经过减数分裂,只经过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与乙细胞相同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只会出现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D。【点睛】15. 肝脏与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代谢及转化等过程密切相关,参与部分血浆蛋白的合成;同时还具有消化(分泌能够乳化脂肪的胆汁)、解毒(通
29、过单核吞噬细胞进行吞噬、分解)、免疫(通过单核吞噬细胞将细菌、抗原-抗体复合物清除)等功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肝脏可以合成、储存与分解肝糖原,在血糖调节中具有重要意义B. 肝脏细胞代谢旺盛,产热较多,对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具有重要意义C. 肝脏一旦发生病变,机体易出现组织水肿、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减弱等症状D. 肝脏的解毒与免疫功能均与吞噬细胞中溶菌酶的分解作用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1、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人和动物的储能物质是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其中肝糖原可分解和合成以调节血糖。详解】A、肝脏可以将暂时不用的葡萄糖合成为肝糖原贮存起来,血糖浓度降低
30、时肝糖原可以分解提高血糖浓度,故在血糖调节中具有重要意义,A正确;B、肝脏内进行着旺盛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代谢,产热较多,安静时肝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对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具有重要意义,B正确;C、据题干信息可知:肝脏参与部分血浆蛋白的合成,故肝脏一旦发生病变,会影响血浆蛋白合成,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变低,表现出组织水肿;肝脏能分泌乳化脂肪的胆汁,因此肝脏一旦发生病变,消化脂肪的能力减弱,C正确;D、肝脏的解毒与免疫功能均与吞噬细胞有关,但溶菌酶存在广泛,唾腺细胞、泪腺细胞、造血细胞等大多数细胞可产生,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肝脏的解毒与免疫功能均与吞噬细胞中溶菌酶的分解作用有关,D错误。故选D。16. 如
31、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及相关食物网。甲戊为不同种的动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第二营养级中的甲和乙属于同一种群B. 戊可以是三级消费者或四级消费者C. 第四营养级的戊与第三营养级的丁之间的关系为捕食或竞争D. 最高营养级的戊还可以将能量传递给该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成分【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存在的食物链有草甲丙,草乙丁戊,甲乙戊,共3条食物链。【详解】A、图示甲和乙属于第二营养级,但据题干信息可知两者为不同生物,故不是同一种群,A错误;B、由食物链草乙丁戊,甲乙戊可知,戊可以是二级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B错误;C、在食物链草乙丁戊和
32、甲乙戊中戊处于第四或第三营养级,与丁为捕食和竞争关系关系,但若仅考虑食物链草乙丁戊,则第四营养级的戊与第三营养级的丁之间的关系为捕食,C错误;D、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戊,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故最高营养级戊的能量还可将能量传递给该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成分分解者,D正确。故选D。三、非选择题17. 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高温胁迫严重影响着很多地区的粮食产量。光合复合体(PS)是光反应中吸收、传递并转化光能的一个重要场所,D1是PS的核心蛋白,研究发现高温或强光会造成叶绿休内D1遭到破坏,损伤的D1可不断被新合成的D1取代、使PS得以修复。为解决高温胁迫导致的减产,近期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工
33、程的方法,在植物体内补充了一条由高温驱动的D1合成途径,从而建立了植物细胞D1合成的“双途径”机制。科学家对野生型作物与转基因作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测定,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分析并回答:(1)叶绿体中的蛋白质是由_和_共同控制合成的,故叶绿体为半自主性的细胞器。PS位于叶绿体中的_(填部位),需要通过蛋白质和_的共同作用来行使功能。(2)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3)据图分析,与野生型作物相比,C1T1下转基因作物产量_,但科学家通过检测发现该条件下转基因作物中D1的mRNA和蛋白质含量却有所增加,推断此时转基因作物的产量很可能是受光合作用_阶段速率的限制。(4)与野生型相
34、比,高温条件下转基因作物产量_,原因是转基因作物_。【答案】 (1). 叶绿体基因(叶绿体DNA) (2). 核基因(核 DNA) (3). 类囊体(基粒) (4). 光合色素 (5). 植物种类、温度、CO2浓度 (6). 基本不变 (7). 暗反应 (8). (常态CO2浓度下和高CO2浓度下均)明显增大 (9). 补充了一条由高温驱动的 D1合成途径,在高温条件下该基因表达,D1合成增多,使PSII得以修复,光合速率增大。【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
35、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1)叶绿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其中的蛋白质是由叶绿体基因和核基因共同控制合成的。PSII是光反应中吸收、传递并转化光能的一个重要场所,显然是光反应进行的部位,位于类囊体(基粒)部位,其功能的行使需要蛋白质与光合色素共同作用。(2)实验结果显示了转基因作物和野生型作物
36、、高温和低温以及常态二氧化碳和高二氧化碳的区别,因此,不难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有植物种类、温度、CO2浓度。(3)据图分析,与野生型相比,C1T1条件下转基因作物的产量基本相同,但科学家发现在该条件下转基因作物中D1的mRNA和蛋白质含量却有所增加,D1的增加会提高光反应速率,然而产量却未提高,故可能是暗反应阶段的速率受到限制,导致该组转基因作物的生物量并未增加。(4)图中C1T2组与C2T2组转基因作物的生物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说明高温条件下转基因作物产量明显增大。原因是转基因作物补充了一条由高温驱动的D1合成途径,在高温条件下D1合成增多,使PSII得以迅速修复,光合速率增大,生物量增大。
37、【点睛】熟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能把握题中的相关信息并能合理的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点,对实验结果合理的分析与运用是本题的易错点。18. 已知某种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其花色的红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R、r控制。三位同学为研究花色的遗传规律,选取该种植物进行了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选取一株开红色花的植株进行自交,为避免其它植株的花粉干扰,应对该植株的雌雄花做的处理是_。(2)若甲同学用植株自交得到子代中,开红花的有122株,开白花的有42株,则_性状由R基因控制,植株基因型为_。
38、(3)乙同学取另一株红花植株自交,发现子代出现了开粉色花的植株,且得到的自交子代中,开红花、粉花、白花的植株数目依次为127、32、11,乙同学根据该实验结果推测,这种植物的花色性状可能还受另一对等位基因(假设为D、d)控制,子代开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4)丙同学取下植株叶片的部分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并于培养过程中用X射线照射部分植株得到植株,红花植株与未经照射得到的红花植株IV杂交,所得子代中红花、粉花、白花数目之比为6:1:1,丙同学推测是由于植株的_基因发生了突变,请你推测除基因突变外,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还可能是_。【答案】 (1). 植株雌花未成熟时进行套袋处理,待雌蕊成熟后,进行授粉
39、,再套袋处理 (2). 红花 (3). Rr (4). RRdd、Rrdd或rrDD、rrDd (5). R或D (6). R或D的配子存在致死现象【解析】【分析】1、对于自花传粉的植物杂交的一般步骤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2、若某个体自交,子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该性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由题可知:该植物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故植株进行自交,为避免其它植株的花粉干扰,应在在雌花未成熟时,进行套袋处理,待雌蕊成熟时,采集该植株雄花的花粉,洒在雌性花的柱头上进行授粉,再进行套袋处理。(2)由于植株开红花,其自交后,子代开红花的有122株,开白花的有42株,红花:
40、白花3:1,出现了性状分离,故白花为隐性性状,红花为显性,即红花性状由显性基因R控制;植株I为杂合子,其基因型为Rr。(3)红花植株II自交,子代红花、粉花、白花数目依次为127、32、11,即红花:粉花:白花12:3:1,子代的和为16,说明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植株II基因型为RrDd,自交后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应为R-D-:R-dd:rrD-:rrdd=9:3:3:1,则粉色花所占比例为3/16,基因型可能为RRdd、Rrdd或rrDD、rrDd。(4)植株II基因型为RrDd,组织培养过程中用X射线照射,得到植株III,植株III与红花植株IV杂交,子代中红花、粉花、白花数目之比为6
41、:1:1,子代中R-或D-的个体比例减少,则推测可能为R或D基因发生突变所致;除此之外,若是含有R或D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也会造成子代中含有R或D基因的个体数量减少。【点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明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3:1和9:3:3:1的变形,并能结合题图分析作答。19.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食欲受到下丘脑的综合调节,从而使机体得以维持自身的能量稳定。食欲素是一种由下丘脑分泌的、可促进动物摄食的神经肽,能使动物产生进食欲望并刺激特定神经元进一步分泌食欲素。瘦素是动物体另一种控制食欲的激素,它由脂肪组织分泌,通过监控体内的血糖水平来调节分泌水平,以抑制食欲,同时瘦素也能抑制食欲
42、素的分泌。(1)食欲素使动物产生进食欲望,其靶细胞位于_。分泌的食欲素刺激特定神经元进一步分泌食欲素,该过程属于_调节。食欲素与瘦素对动物体重的调节属于_关系。(2)研究发现,大多数肥胖者血清瘦素水平比非肥胖者高,其体内出现瘦素抵抗现象,即瘦素虽然分泌很多,但是发挥不了作用。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3)高原缺氧的条件会使人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科学家推测可能是氧气浓度较低时食欲素的分泌受到抑制,现要通过观察大鼠摄食和体重的变化情况来验证其推测。他们选取性别、年龄、体重相近的健康大鼠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请完善表格中的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组别步骤A组B组C组第1步正常氧气条件下培养
43、低氧条件下培养_条件下培养第2步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大鼠的摄食情况和体重变化第3步注射2ml_注射_注射_第4步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大鼠的摄食情况和体重变化预期实验结果:_。【答案】 (1). 大脑皮层 (2). 正反馈 (3). 拮抗 (4). 靶细胞瘦素受体减少或瘦素受体被破坏 (5). 低氧 (6). 生理盐水 (7). 2 mL(等量)食欲素溶液 (8). 2 mL(等量)生理盐水 (9). 与A组大鼠相比,B组大鼠第-次检测时摄食减少、体重减轻,第二次检测时症状有所缓解;C组大鼠两次检测均表现为摄食减少、体重减轻。【解析】【分析】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给与不同的处理)
44、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注意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性)得出结论。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下丘脑还能控制生物的节律,下丘脑既能产生兴奋,也能传导兴奋,并且还有分泌功能。【详解】(1)食欲素能使动物产生进食欲望,即产生饥饿感,而感觉的形成位于大脑皮层,故其靶细胞位于大脑皮层。分泌的食欲素刺激特定神经元进一步的分泌食欲素,使食欲素分泌更多,显然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食欲素可使动物产生进食欲望,进食增加,从而使体重增加;而瘦素抑制食欲,减少进食,使动物体重减轻,因此食欲素与瘦素对动物体重调节属于拮抗关系。(2)瘦素虽然分泌很多,但是发挥不
45、了作用。出现该现象可能是靶细胞上瘦素受体减少或瘦素受体被破坏等原因导致的。(3)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证明低氧条件下大鼠摄食减少,体重减轻是由于食欲素分泌减少引起的,显然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是是否低氧、和是否注射瘦素,因变量是食欲和体重的变化,因此实验设计应先让大鼠在低氧条件下出现摄食减少、体重减轻等症状,再注射食欲素溶液,若大鼠恢复,则证明其症状是由食欲素的分泌减少引起的。故实验设计中,A、C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实验步骤如下:第1步为将生长状况,体重一致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编号为A、B、C三组,并称其体重获得每组的平均值。第2步,A组处于正常氧气条件下,B、C两组置于低氧条件下,其他条件相
46、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大鼠的摄食情况和体重变化。第3步,检测体重后再给A组注射2ml生理盐水;B组注射2ml食欲素溶液;C组注射2ml生理盐水,B、C两组依然置于低氧条件下饲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大鼠的摄食情况和体重变化。实验结果为:与A组大鼠相比,B组大鼠第-次检测时摄食减少、体重减轻,第二次检测时症状有所缓解;C组大鼠两次检测均表现为摄食减少、体重减轻,从而证明上述推测。【点睛】熟知下丘脑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解答实验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激素调节的特点也是本题的考查点。本题第五空是易错点。20.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及生活过程中积
47、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并记录下来,传承至今。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清代的知本提纲提到:“凡一切腐藁、败叶、菜根及大蓝渣滓,并田中锄下杂草,俱不可弄。法用合土窖罨,凡有洗器浊水、米泔水及每日所扫秽恶柴土,并投入其中盒之,月余一次,晒干打碎,亦可肥田。材料二礼记月令记载:“盂春牺牲毋用牝(母兽);禁止伐木;母覆巢;毋杀孩虫、胎、天、飞鸟。”(1)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田中锄下杂草”的目的是_,杂草与作物的关系是_。(2)材料一中锄下的杂草、败叶等材料不能直接用作肥料,“合土窖罨”指的是这些富含有机物的材料需要经过_转化为能被植物根系吸收的_。(3)材料二中“牺牲毋用牝”是指祭
48、祀用的牲畜不要用雌性,若过多捕杀雌性,会造成种群的_下降,进而影响种群密度。“毋杀孩虫、胎、天、飞鸟”是指不能杀幼虫、幼鸟、幼兽,否则易使种群年龄组成变为_。【答案】 (1).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 竞争 (3). 微生物的分解 (4). 无机物(无机盐) (5). 出生率 (6). 衰退型【解析】【分析】1、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3、种群的年龄
49、组成:(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详解】(1)“田中锄下杂草”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杂草与作物会在资源、肥料等方面存在竞争,故两者是竞争关系。(2)植物根系不能直接利用环境中的有机物,有机物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分解成无机物(无机盐)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3)种群密度的
50、大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若过多捕杀雌性,会造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造成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进而影响种群密度;衰退型是指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若过多杀幼虫、幼鸟、幼兽,会使幼年个体数目减少,易使种群年龄组成变为衰退型。【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生物的种间关系等,要求考生识记生生物的种间关系,掌握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了解人们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1. 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纤维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在垃圾中的比例不断增大。纤维素的紧密结晶结构,使其具有很强的不可降解性,积累过多会导致环境负担加剧。可利用纤维素酶或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生活垃圾中的
51、纤维素。回答下列问题:(1)日常生活物品中,纤维素含量较高的有_(列举2种)(2)某同学想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分解能力较强的纤维素分解菌,以下为他在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两种培养基的配方表。A培养基配方成分纤维素粉NaNO3Na2HPO47H2OKH2PO4MgSO47H2OKCI酵母膏水解酪素含量5g1g12g09g05g05g05g05gB培养基配方成分CMC-Na酵母膏KH2PO4琼脂土豆汁刚果红溶液(10mg/ml)含量510g1g025g15g100mL5mL通过培养基的成分,可判断出A培养基的用途是_。B培养基为_(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可用于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用
52、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使用B培养基所用方法的缺点是可能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有_而出现假阳性反应。(3)若要使用酶解法使纤维素水解为葡萄糖,至少需要_三种酶共同参与。有同学设想可用固定化酶技术来分解垃圾中的纤维素,利用该技术可以使酶_,降低成本,酶的固定一般采用_法。【答案】 (1). 棉花、木材、作物秸秆 (2). 选择纤维素分解菌 (3). 固体 (4). 淀粉酶的微生物也产生模糊的透明圈,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形成明显的透明圈 (5). 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6). 利用效率提高 (7). 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解析】【分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纤
53、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主要包括C1酶、Cx和葡萄糖苷酶纤维素分解菌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常用刚果红染色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计数纤维素分解菌菌落。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2)分析表A,该培养基中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故属于选择培养基,可选择纤维素分解菌;分析表B,该培养基中含有CMC-Na、酵母膏,且有刚果红染液,故可以鉴定纤维素分解菌,该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实验时,加入染色剂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染色剂,方法二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染色剂,第二种方法中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也产生模糊的透明
54、圈,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会出现“假阳性反应”。(3)纤维素分解菌可分泌纤维素酶,其为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为了提高酶的利用效率,可以采用固定化酶技术将其固定;酶的固定化常用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因为酶分子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露出,因此一般不用包埋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培养、计数等内容,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熟记相关知识并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22. 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JEV是一种RNA病毒,其复制的过程需要E蛋白参与。市售灭活疫苗缺乏长效免疫,必须多次加
55、强接种。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了三种新型JEV疫苗:E蛋白疫苗(A疫苗)、重组病毒疫苗(B疫苗)和DNA疫苗(C疫苗),实验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请填写图中物质的名称:_;_。(2)A疫苗不易储存,可通过蛋白质工程对其进行改造,蛋白质工程的一般途径是_;要获得大量的B疫苗,常选用微生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与其他生物相比,其_。(3)研究发现:当受体细胞分别为大肠杆菌和酵母菌时,所形成的E蛋白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原因是_。A酵母菌有细胞核可进行基因转录,而大肠杆菌无细胞核B大肠杆菌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无法对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C两种受体细胞在基因表达时所使用的密码子不同D
56、两种受体细胞在基因表达时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同(4)如图表示N质粒和成功导入E蛋白基因的EN质粒,EcoR V为限制酶apm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tet为抗四环素基因。在含_的培养基能生长、含_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菌落为含有EN质粒的菌落。【答案】 (1). cDNA (2).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 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4). 易培养、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少 (5). B (6). 氨苄青霉素 (7). 四环素【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57、。2、分析下图:N质粒中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四环素的抗性基因,故含有N质粒的细菌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的培养基中生存;EN质粒由于导入了目的基因,故重组质粒中只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故含有N质粒的细菌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存。【详解】(1)乙型脑炎病毒RNA经逆转录可得cDNA;将E蛋白基因和P质粒连接需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为: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生产上常用微生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该类细胞易培养、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少。(3)A、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可进行基因转录,A错误;B、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由于大肠杆菌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无法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故当受体细胞为大肠杆菌或酵母菌时,所形成的E蛋白结构不完全相同,B正确;C、自然界所有生物共有一套密码子,C错误;D、两种受体细胞在基因表达时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同,D错误。故选B。(4)由于重组质粒(含EN基因)中的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细菌无法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生存,从而抑制了E蛋白的表达,但可以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存。【点睛】本题结合流程图等信息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解答(4)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图形判断重组质粒上所含抗性基因情况,以此为基础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