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二语文诗词鉴赏每日一首课件09.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8805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PPT 页数:4 大小:1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二语文诗词鉴赏每日一首课件09.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高二语文诗词鉴赏每日一首课件09.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高二语文诗词鉴赏每日一首课件09.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高二语文诗词鉴赏每日一首课件09.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定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诗人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口齿(病齿)生凉,坐在幽寂、空旷的地方,顿感烦躁的心情都宁静下来了。这两句,抒写感受。“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脱掉鞋子,在岩石上铺上被褥,躺在岩石之上。诗人闲适自得之状,呼之欲出“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诗人欲留流白云对宿,恰好又逢明月相寻,两情相契,其乐融融!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白云、明月人格化,因此,这里的自然之景,已打上了诗人的烙印,是“人化的自然”。“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突出“真乐”之意趣。诗人自问无论出处,皆以道为准,未尝杂有机心,故能得“真乐”,即使听到“悲虫”之音亦感到愉悦。这首诗即兴即事,信笔写来,展现了作者退归后的生活情形及精神上物我两忘的境界。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简要分析。诗人欲和白云对宿,有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