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4西湖的绿人教版西湖的绿这篇课文着重讲了灵隐的“绿”、苏堤的“绿”、花港观鱼的“绿”,酣畅淋漓地表现了西湖山水的青春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篇课文最突出的是:1、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事、场景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场景的一般性叙述或概括性的描写。点面结合的写法就是“以面衬点”“以点带面”的写法。点,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描写手段,用于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与人物刻画西湖的绿。一文就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不仅从整体写出了西湖绿的特点,还选取了苏堤、花港观鱼等进行点的描写。使
2、“绿”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变化。2、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这是一篇描写西湖美景的作品。作者对西湖的景物观察细致,构思精巧。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使文章言辞精美,文采飞扬。例如“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洞绿得闲。”描写了西湖的“绿”变化多端。文中还有不少生动的比喻,如“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飞珠滚玉”形象地表达了溪水奔流的气势。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也使文章妙趣横生,增色不少,如“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一摆”“蹬着脚告诉你”,把原来是一片静态的景物,写得动感十足,景物就显得鲜活、生动。更增加了文章的
3、感染力。3、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景物,发挥想象和联想,尽可能透彻地体会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味,接近作者的意趣,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这样才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提高鉴赏能力。4、采用多媒体,形象直观教学在导课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三幅优美的画面,引出课题西湖的绿,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品味语言之前,先观看三个景点的录相,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只有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才能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相会、交流、撞击。值得探讨: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该讲究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呢,还是只侧重某一点,只要学生思考了,说了,或是写了,就算是有所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