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1蝙蝠和雷达_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7200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1蝙蝠和雷达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1蝙蝠和雷达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1蝙蝠和雷达人教版新课标2019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1.以图为媒,巧设疑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电教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然后设问: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现代仪器,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一下子学生的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入新课后,学生发现蝙蝠飞行本领高

2、超,于是,人们怀疑它的眼睛特殊敏锐,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以小组为单位自学4-6节课文,亲自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了面向大多数,让每个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人人动脑,个个动手,我将预备好的表格发给学生,分小组讨论填写。学生自学后大多数学生得出结论:蝙蝠飞行探路不是靠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情绪高涨,因为是自己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所以有一种成就感。明白蝙蝠夜间探路的原理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飞机夜行雷达的工作原理,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3、利用多种感官,突破重难点。 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

3、联系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大面积的练说,如三次试验的过程,我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完成表格里的内容,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对照屏幕进行复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再如学习蝙蝠飞行和雷达的工作原理时,学生先读课文后利用小纸条摆出示意图的同时进行练说,自己说,小组说,在进行全班的讲说,演说,多层次、多回合、大面积的语言练习,既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又留意了说的层次性,还帮助学生积累课文语言。除了练习说,还利用动手操作、观察板书,突破重难点。如果说学生正确的动手操作是对理解课文内容的反馈的话,那观察板书就是一种强化。在学生板演各自的原理时就给他们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纸条,而二者原理相同部分纸条的颜色却是一样的,直观地显现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凭借这示意图,很容易地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降低了学习的难度。4、拓展延伸,知识迁移 在学生已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扣住课题进行牵引:“蝙蝠和雷达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在这时提出这一问题,基本上已是水到渠成了。学生都能明白雷达的发明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于是,再问学生:人们还从哪些动物、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过什么呢?让学生们联系课内外知识讨论“潜水艇”、“水草和锯”、“蜻蜓和直升飞机”、“人脑和电脑”等,激发学生对仿生科学爱好,并介绍给学生仿生学的有关书籍,让学习延伸到了课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