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公审驴学习目标:1、认字13个,写字7个。理解:“审 “懊恼 ” “闻所未闻” “冒名顶替”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感受包公审驴的足智多谋,断案入神。教学重点:感受文中任物的智慧认识小偷使用掉包计的害处。来源:学*科*网教学难点:了解包公审驴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体会包公审驴的足智多谋。时间预设 : 自主学习10分钟 交流协作15分钟展示激励5分钟预习案来源:学|科|网(第一课时)1、读课文查阅资料,勾画、标注、做摘录。2了解主人公包公的神奇故事,自读后完成学习任务。来源:ZXXK3、将不懂的问题标出记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来源:ZXXK包拯,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
2、。庐州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以断案英明、刚直著称于世他的脸像木炭一样黑,额头上印有月亮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人称他是包公。预习自测学习建议:请测测自己的预习情况吧、要细心的做,认真的思考。一字多音组词语 jun( ) ch ( ) tng( ) le( ) 圈 差 通 了qun( ) chi( ) tng( ) lio( ) 3、补充词语踪影( ) ( )名( )替 闻所( )( )奔( )走 ( )面( )方 ( )实实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加几个小标题。( ) ( ) ( ) ( )来源:学科网ZXXK我的疑惑学习建议: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
3、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解决。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惑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质疑探究 质疑解疑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包公为什么审驴?在什么情况下审驴?(提示:自自读课文标出重点词语简要概述,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探究点二:包公是怎样审驴的?(提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 并品 谋并平品味对人物的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习侧面的描写的作用)。_探究点三 综合探究本文除了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谁也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_ _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通过对课文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故事中小偷和包公都使用了计
4、谋,小偷把计谋用在歪门邪道上,机关算尽,仍难逃法网;而包公用计谋是为了伸张正义,所以美名传天下。)2、包公不仅审驴、也审过牛,还审过石头呢,大家想进一步了解包公审案的故事,可读包青天一书,相信读后你会对包公有更深的认识。训练案 (第二课时)基础训练题把最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包公采用_办法,不仅找到丢失的驴,而且还捉住了偷驴的人,说明包公_.。(2)丢驴的人使用了_计谋找回了丢失的驴。(3) 偷驴的人使用了_计谋计谋一头好驴,但是最后还是被断案入神的包公所使破,绳之以法。有错必改:综合训练题课内语段阅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2、读短文,回答问题。 张飞审瓜 一个少妇抱
5、着小孩回娘家,路过瓜田,遇上一个恶少。恶少见她貌美,便行调戏。少妇不从,被诬偷瓜。双方争执,告到县衙。恶少暗中用钱收买为他看瓜的地保,嘱他摘三个大瓜到县衙作证。张飞升堂审讯,问恶少,恶少说少妇偷他的瓜,有人证物证;问少妇,少妇说恶少调戏她。张飞“想了一想”,佯断少妇偷瓜,命少妇跟随恶少回家,又命恶少把三个大瓜抱回去。恶少左抱右抱,抱了这个滚了那个,怎么也抱不起来。张飞虎眉一竖,拍案而起,痛斥恶少:“你堂堂男子汉,三个瓜都抱不动,她是弱女子,又抱小孩,怎能偷你三个大瓜?分明是你调戏。”经过审问,果然不错。于是,张飞严惩恶少40大板,并捆绑起来,游街示众;处罚地保交出贿赂钱给少妇,并为少妇打伞开道,送她回娘家。(1)、为文中的多音字组词dio( ) sho( ) ch( )调 少 处tio( ) sho( ) ch( )(2)、认真读文,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诬: 嘱: 佯断:(3)、请你结合故事,用自己的话给张飞一个评价吧!3、找故事,演故事。课后找一找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并和同学们演一演,体会一下他们的聪明才智!比如: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