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鱼游到了纸上(8)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827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鱼游到了纸上(8)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鱼游到了纸上(8)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鱼游到了纸上(8)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鱼游到了纸上(8)_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鱼游到了纸上(8)_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鱼游到了纸上(8)_人教新课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

2、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教学目标:“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

3、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事专注、勤奋的品质。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

4、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理解鱼“游到纸上”与“游到心里”的关系。3、学习人物的写作方法:细致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并能简单运用。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体会

5、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 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人的专注力是十分了不起的,只要你认真地专注于自己所钟爱的事,坚持不懈,你就能做出连你自己都感到吃惊的事情来。”今天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因这样的品格,不仅得到了人们的赞美,而且获得了成功,齐读课题。1、揭题质疑,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堂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事专注、勤奋的品质。(重点)、理解鱼“游到纸上”与“游到心里”的关系。(难点)、学习人物的写作方

6、法:细致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并能简单运用。齐读目标,释标2、生字词学习花港 茶壶 鱼缸 罢了 绣花 厂徽 聋哑 泉白如玉 清澈见底 自由自在 赏心悦目 举止特别 天真活泼 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自读词语 开火车读 易错字讲解“ 港、壶、徽”,“壶”注意平宝盖下面是“业,“徽”不要和“微”搞错。3、课文大意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在( )观鱼时,发现了一位( )的青年,他看鱼时( ),画鱼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把水中的鱼儿画得( )。举止特别:是指人的动作和表情很特别。二、 走进文本,感悟品质1、走进主人公,出示照片,你能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他的样子吗?自己

7、描述 用课文中的话复述 齐读句子。2、感悟画鱼 这位年轻人,不仅人长得秀气,而且还会画鱼,不信,你听:“呦,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多媒体出示句子)(1)问题: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如:青年画的画太像了,像活的鱼一样。从“惊奇地”一词体会到,小女孩看到聋哑青年画的鱼很像,感到很惊奇。青年画鱼画的很好,可以用“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来形容。(师适时激励性评价)(2)这句话,应当用一种什么语气来读?(惊奇)(3)你能读出小女孩惊奇的心情来吗?(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A、自读句子 B、分组读句子。(2)问题:快速浏览课文(7-9段):找出青年画鱼的句子读一读,说

8、说你从青年画鱼的动作中体会到什么?“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多媒体出示句子)谈谈你的体会。(他画鱼很认真) 板书:画鱼 一丝不苟、认真从哪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画鱼认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 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细致。) 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做事很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在这里呢?(青年画鱼,认真,一点不马虎。)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那你能不能也用一丝不苟来说句话。 感悟“工笔素描和挥笔速写”有感情朗读,齐读,男

9、女赛读。3、感悟看鱼 问题:这个青年人为什么能把鱼画的栩栩如生,能把鱼画活了?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1)出示句子(一):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说说你的体会。(静静地看,忘记了其它),板书:看鱼 专注你注意到了“静静”,真好,静静地看着就是怎样的看?(静静地看,就是专心致志的看。就是一心一意地看。就是聚精会神地看生:不发出声,细细地在观察。)静静地看,专心致志的看,聚精会神的看,带着你的感受齐读。(2)还有吗?出示句子(二):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

10、吃饭,忘了回家。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忘我、坚持不懈)这一年多来,他为了看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带着这种感情齐读。板书:鱼游到了心里。4、总结,正是这样的功夫,让我们看到这样的境界,所以他画的鱼,得到人们的赞叹,(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赞叹着,议论着。他们会赞叹和议论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如:一位戴眼睛的老爷爷挤了过来,看着画,说一位老伯伯也走了过来,探着身子,看着画,说一群小朋友闻声跑了过来,有的使劲挤到青年旁边,有的站在鱼缸边,看着画,又看看鱼缸里的鱼,再看看画,说一位阿姨站在了青年对面。她听着周围人的赞叹、议论,望着专心致志画画的青年,由衷的说5、研讨“

11、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鱼游到纸上”是“鱼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鱼游到纸上”的原因。鱼先“游到心里”,再“游到纸上”,是长期认真看鱼、刻苦练习画鱼的结果。联系生活,谈一谈青年学画鱼的故事,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怎样的启示呢?三、课外延伸,分享故事1、王羲之苦练书法2、课外推荐:达芬奇画鸡蛋、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罗丹雕塑四、课堂知识反馈: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要像聋哑青年、文中的父亲一样,做一个( )的人。小结:聋哑青年就是靠勤奋专注,持之以恒的精神让鱼游到了心里,游到了纸上,从此拥有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人生,老师希望也坚信同学们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五、 作业1.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2.小练笔,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写在本子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