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修三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含解析)1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指出,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领土和约。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贪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因此,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起来了。这里的“第三帝国”是指( )A奥匈帝国B苏联C美国D中国2意大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致力于在非洲抢占殖民地。当时意大利面临的有利条件是()A“新罗马帝国”实力雄厚B英国被迫困守本土C埃塞俄比亚放弃了抵抗D德国装甲兵的增援3斯大林说:“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
2、那里加强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这一言论反映的真实意图是 ( )A.帮助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苏联要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C.强制推广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苏联要与美国建立同盟关系4下列关于战后对德日法西斯国家处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两国都实行军事占领 B彻底摧毁了两国原有的政治制度C盟军占领德日两国的目的相同 D两国的法西斯分子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5直接参与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国家有:英国 法国 埃及 美国 以色列 A B C D6下列国际会议的内容没有涉及中国问题的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7下列会议的内容没有涉及到中国问题
3、的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描写到:到9月中旬时,德国人已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飞机已将这座城市炸成一片废墟。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使德国人不能利用他们的坦克优势,而坦克在开阔的草原地带已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这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这描述的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阿拉曼之战9下图所示战争由于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国家的广泛参与,被称为“小二战”。在这场战争中 ( )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发展到了顶峰德、意派出
4、大量军队直接参战苏联派出“国际纵队”同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美国商人向叛军供应了大量燃油A B C D10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实践了( )A德黑兰会议决议 B开罗会议决议C波茨坦会议决议 D雅尔塔会议决议11右图照片中,兴高采烈的伦敦人手中拿着报道德国投降消息的报纸庆祝胜利的场景。据此,该照片当摄于( )A1943年9月B1945年4月C1945年5月D1945年9月121942年,苏、中、美、英等二十六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表明( )A资本主义国家不再敌视社会主义制度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应付人类共同的威胁与挑战C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
5、了根本性的转变D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实力与轴心国势均力敌13下列关于大西洋宪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英两国首脑反对法西斯的联合声明B尊重各国领土、主权和自由、和平、反对侵略C奠定了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原则基础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14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所有民族和国家都当成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它们简单明确的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这“类似的总战略”是( )A、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B、通过“租借法案”援助被侵略国家C、美国对德日法西斯宣战D、建议召开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15“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各自保
6、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宣言中“野蛮和残暴的力量”指的是 ( ) A德、日、苏 B德、意、日 C德、苏、奥 D德、意、奥16歌曲雅拉玛中唱道:“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国家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 ( ) A统一战线下中国人民的抗战 B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C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D波兰人民的抗德斗争17最能体现大国强权政治色彩,而又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国际会议有(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A BC D18德国
7、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日本的不同之处在于()A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B国内群众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尖锐C法西斯势力得到军队与统治阶级的支持D利用民族复仇主义情绪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苏联政府和日本政府庄严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新生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1941年4月13日苏日中立条约材料二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2个月或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同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由日本1940年背信弃义进攻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194
8、5年2月11日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请回答:(1)材料一中苏联的对日政策对“二战”进程有什么影响?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相同之处? (3)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看法?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给了欧洲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和力量。在这场大战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问题:(1)、运用史实说明“给了欧洲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的“三大革命”是指哪些领域的
9、变化? (2)、导致“欧洲体系的崩溃”的这场大战是什么战争? (3)、简要叙述20世纪世界体系裂变和重组的历程。21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归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产量变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轴心国在1943年军火产量增长的原因。22漫画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观察关于二战的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漫画上有两个人物:希特勒和斯大林。希特勒拥抱的同时,在斯大林的背上狠狠的插上了一刀!图中的文字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图二漫画为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寓意由美、英两国共同去传承和
10、维护世界的自由。试述这一现象的影响。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第八十条 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第八十一条 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第八十七条 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材料二 1937年11月19日希特勒与英国枢密院长哈利法克斯谈话,希特勒提出:所有其余一切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系于大概迟早定会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针对波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
11、辑现代部分(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体现了什么国际原则? (2)材料二中希特勒为什么重新提起“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后来他有何行动? 24在世界大战的激烈厮杀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材料二: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
12、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各企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日本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美国193021826616251249869919331833514523335245701934292455709540707803193530096616076468678061936313114923328929959321937940123532981245890103219381740746741518639191131根据大国崛起相关数
13、据整理请回答:(1)材料一中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了什么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4)鉴于二战的巨大损失,为缓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的需要,二战后初期,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调整?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参考答案1B【解析】略2B【解析】意大利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的目的是建立“新罗马帝国”;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占领后,其人民仍坚持游击战争;德国装甲兵派往非洲时,东非
14、的意大利军队已向英军投降。3B【解析】4A【解析】略5B【解析】略6B【解析】略7B【解析】略8B【解析】略9D【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的“西班牙、共和军、叛军”等信息可以判断这场战争是1936-1939年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在战争中,德、意法西斯派出大量军队直接干涉西班牙内战,项正确;美国宣布“中立”,但美国商人却向佛朗哥的叛军供应了大量燃油,符合史实;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慕尼黑阴谋,错误;万余名反法西斯战士自愿前往西班牙,组成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并非苏联派出,错误。故选D。考点:西班牙内战点评:年至年,西班牙人民发起了反对国内法西斯武装叛乱,抗击德、意武装干
15、涉,捍卫民主制度和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此次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发生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民主力量同法西斯侵略势力的重大较量。战争的结局对西班牙和整个欧洲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10A【解析】略11C【解析】略12B【解析】C、D两项与当时历史不符,易排除;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主要是为了抗击法西斯,而不可能消除社会制度的对立,即可排除A项。13D【解析】略14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材料和历史问题的能力。应该紧扣“轴心国”“类似战略”等信息阅读材料可知类似战略”指的是美与其他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故选A。15B【解析】试题分析:选自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内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利用
16、极端的战争手段在全球的扩张,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乃至这个人类社会文明,反法西斯同盟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这种“野蛮和残暴的力量。故选B。苏联是二战中的重要的反法西斯力量,因此AC项不符合题意;二战前奥地利已经被德国吞并而不复存在,因此D项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法西斯集团1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打败法西斯狗豺狼”等信息可知,这符合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的特点,故C项正确;AB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1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17、问题的能力。巴黎和会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的分赃大会,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但是中国作为战胜国巴黎和会却规定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体现大国的强权色彩,签订的九国公约损害了中国的利益。雅尔塔会议上,苏美两国背着中国政府签订秘密协定,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争结束以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维护外蒙古的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带有明显的大国强
18、权政治的色彩 故本题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会议18D【解析】德国纳粹党宣扬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利用凡尔赛和约的不平等性,煽动民族复仇。19(1)苏联对日中立政策,虽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但也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解除了后顾之忧,客观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致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2)都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3)雅尔塔协定对外蒙古和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理是背着中国政府进行的,它以牺牲中国的领土主权来满足美苏各种战略需要和政治利益。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色彩。 【解析】此题是围绕苏日关
19、系而设计的一道材料分析题。材料比较简单,里面的内容容易归纳。回答此题必须紧扣材料,分析条约签字国家当时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以及为了本国利益所采取的斗争策略。从材料中明显可以看出,苏美英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公然拿中国国家主权做交易,这是典型的大国强权政治。20(1)政治方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如法国大革命、德意志统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经济方面:通过工业革命进入了工业社会。思想方面: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2)第二次世界大战。(3)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形成;经过一战,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国世界霸权受到美国挑战
20、;二战后,欧洲传统优势风光不再,雅尔塔体制构成新的国际格局,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20世纪80、90年代之交,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标志着东西冷战结束,世界格局进入到一个新的转型时期。【解析】略21(1)变化特点:同盟国和轴心国军费总量都得到增长;同盟国由落后变为领先;美国的增长量最大;德国投入的军费总量在轴心国中的比重最大(9分)(2)原因: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北非战役的失利刺激了军费增长;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与美军的激烈较量(6分)【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可以从同盟国和轴心国总量、同盟国、协约国的角度分别说明,或者表现最明显的国家进进行对比说明。轴心国在19
21、43年军火产量增长的原因可以从同盟国、协约国两方面分析,具体结合其战争形势说明。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22(1)苏联得以暂时不被拖进战争,赢得了备战时间;苏联领导人对希特勒的冒险性估计不足,导致苏德战争之初严重失利。德国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客观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8分)(2)美国放弃中立政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7分)【解析】苏联得以暂时不被拖进战争,赢得了备战时间;苏联领导人对希特勒的冒险性估计不足,导致苏德战争之初严重失利。23(1)内容:德国承认波兰、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三
22、国独立。(2分)原则:国家的战争罪行必须追究、被压迫民族实行自决。(2分)(2)原因:凡尔赛和约承认三国独立,企图尽力削弱德国,激起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对外扩张,企图借领土问题力图改变欧洲秩序;英法等国在战后欧洲秩序问题上实行绥靖政策。(4分)行动: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并入侵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2分)【解析】试题分析:(1)第八十条和第八十一条和第八十七条主要内容分别为德国承认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独立。这一内容体现了当时流行的民族自决的原则,同时对战败国家进行追责。(2)德国希特勒的这一番言论表明一战后对德国惩罚性的制裁激起了强烈的复仇情绪
23、。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后,积极的对外扩张,企图用战争的方式改变现有的国际秩序。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德国通过与奥地利合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和侵占波兰等逐步的侵略扩张改变了一战后的世界秩序。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秩序24(1)观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1分);表现: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1分)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世界贸易剧减(1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混乱(1分)。(2)特点:各国国防开支明显增长(1分);德日等法西斯国家增长迅猛(1分),美英法等国相对缓慢(1分)。(3)原因:各国缓解经济危机,扩大就业的需要;各国矛盾加剧,国际形势紧张;法西斯上台,扩军备战;美英法认识不足,军备相对放松。(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调整:各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1分)【解析】略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