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3新型玻璃_语文S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2516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3新型玻璃_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3新型玻璃_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3新型玻璃_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3 新型玻璃 同步练习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读拼音写汉字。语文课本中

2、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

3、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c do sh lin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急( )( )窃 特( )窗( ) shun cn zu sh凉( )( )放 ( )犯反( )二、认真读课文并组词。警()犯( )罪( )殊( )源( )店( )筑( )楚( )来源:三、我会写反义词坚硬( )清楚( )炎热( ) 安全( ) 集中(

4、 ) 特殊( )四、选择下面句子运用了那种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D.打比方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2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 3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4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 ) 五、阅读答题。_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开始萌发。春季,是竹子生长的(初期旺期中期)。可这时,常常因

5、为土壤比较(干旱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日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成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从下面选出合适的题目填入文前的横线上。竹竹笋竹林竹器2把短文中两处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画去。 3给“日”字只添一画写出不同的常用字,至少写出4个。这些字是:_4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是一个(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5通读全文后,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一夜之间能长一、二尺,()不到一年能长成()。竹林新竹春笋6这篇短文介绍竹的用途的顺序是( )( )( )。7本文主要写了竹(),赞扬了竹()。A成材迅速B无私奉献C用途广泛D默默无闻参考答案 一、 急促 盗窃 特殊 窗帘 凉爽 存放 罪犯 反射二、 警察 犯罪罪犯 特殊 水源 酒店 建筑 清楚三、 柔软 模糊 寒冷 危险 分散 普遍 四、1. A 2 . A B C 3. C 4 . D五、1 2划去:初期 中期 干旱3申 由 甲 目 旦 旧 4B5 6竿 梢 叶7B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