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蝙蝠和雷达(6)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812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蝙蝠和雷达(6)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蝙蝠和雷达(6)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蝙蝠和雷达(6)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蝙蝠和雷达(6)_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蝙蝠和雷达(6)_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一、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2、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

3、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4、”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

5、、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朗读课文,进一步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把握课文的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难

6、点: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四、教学过程:(一)认识生字,导入课题1.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42页,一起读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2.“蝙”和“蝠”都是生字,其中“蝙”念第一声,你们念准了。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它们有什么不同点?4.嗯。“福气”的“福”、“蝙蝠”的“蝠”右半边都是一样的,这个字也念“fu”,有“满”的意思。顺着你的发现,像“蝙”和“蝠”这样,“虫”字旁表明它是一种动物,旁边的“扁”和“畐”都表示了它们的读音,这样构成的字有一个专门的称呼,谁知道?( “形声字”)。(二)检查预习情况,扫清学习障碍1.我们的汉字绝大多数都是形声字

7、。 比如我们这篇课文的12个生字里边就有11个是像“蝙蝠”一样的形声字。谁来读一读 ?2.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带到词语里面,你能不能一样读的正确流利。3.谁来用“避开”造句?很好,看来你已经做好了学习课文的准备。同学们请继续看屏幕。 4.你们见过蝙蝠吗?(出示图片、文字介绍)我请同学来读一读。5.那么雷达呢?(同时出示图片、文字介绍。)6.正如你们所看到的,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雷达是一种“电子设备”,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作者却用一个“和”字(补全课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本。 (三)读通课文,把握整体内容1.下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

8、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请你试着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尝试口头填空)2.你们读懂课文了吗?交流一下。(四)品读语言,融入情境运用1.科学家是从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上得到启示才发明雷达的,那么这蝙蝠在夜间飞行探路的本领到底有多高?你能不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2.请你们自己轻轻地读一读。(屏幕出示上段文字,生自由朗读。)3.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你会用什么?(“厉害”“神奇”“不可思议”)4.真会用词!通过朗读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生朗读,)(五)展开过程,体味精妙写法1.这蝙蝠的夜间飞行本领也太不可思议了,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

9、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做了一次试验。来!捧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2.老师像科学家们一样用一张表格来呈现这第一次试验,请看大屏幕。3.紧接着,科学家们又做了两次试验。如果也用一张表格像科学家们那样把试验的情况记录下来,看看我们应该怎么填写?(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引导修正后出示)4.三次试验后,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的第68自然段。(生默读课文第68自然段,然后交流,引导学生找出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进行探路的段落)5.好巧妙的配合!这样吧,我们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一位同学来做“障碍物”,蝙蝠飞行本领那么高,我请个子最小的孩子。一位同学做“蝙蜗”

10、,另一位来演“超声波”!(教师描述:这是一个漆黑漆黑,黑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只蝙蝠出来找吃的。它慢慢地向前飞,边飞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了,超声波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向前飞的时候就改变了飞行的方向。)(生传神地表演)6.那雷达又是怎么工作的呢?(引导学生与蝙蝠的飞行原理进行回答)7.请你完成课本上第44页的填空。(练习内容: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六)拓展延伸,激发探索兴趣1.像雷达这样,仿照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为人类服务,这在科学上叫做仿生学生活中还有模仿鸭蹼的潜水脚蹼,模仿海豚的潜水艇等等。(大量图片出示)2.其实到今天,仿生学不止用在制造机械上,还广泛应用于科技、家用器具、建筑甚至服装等等领域,你看,这一切多么有意思啊!课后大家不妨去找一找相关的书籍和网站,去尽情领略仿生学上的那些奇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