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比较小鼠 T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相同的是()A.线粒体功能 BDNA 复制 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D细胞寿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线粒体在不同的细胞中均是提供能量,A 正确;效应 T 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再分裂,没有 DNA 复制,而 T 细胞可以分裂,能发生 DNA 复制,B 错误;不同功能的细胞中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C 错误;效应 T 细胞作用完会失活,寿命更短,D 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分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 ATP 的描述,正确的是()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 ATP 的唯
2、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 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 ATP 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 ATP 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无氧呼吸作用都能形成 ATP,所以此时光合作用不是细胞内 ATP 的唯一来源,A 错误;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二、三阶段,都有 ATP 生成,但只有第三阶段消耗氧气,故无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 ATP,B 正确;线粒体合成 ATP 需依赖氧气,C 错误;细胞质中消耗的 ATP 均来源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 ATP 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
3、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有同学用幼小植物做分组实验,一组用清水,另一组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浸泡相同时间后取出,在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后,对照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植物幼茎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度高于幼根 B.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相同 C.此实验中,重力因素是自变量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有可能一致【答案】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图示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此细胞的 DNA,RNA 和 ATP 的化学组成中
4、均有糖类参与 B.构成此细胞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C.神经递质、促甲状腺激素和抗体的释放都与囊泡的运输有关 D.此类细胞的生物与噬菌体、蓝藻、蘑菇唯一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NA 中存在脱氧核糖,RNA 和 ATP 都存在核糖,A 正确;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的多样性,跟其基本单位的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有关,B 正确;神经递质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和抗体的释放都是胞吐过程,与囊泡运输有关,C 正确;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D 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5、系的能力。5下图为真细胞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所需的原料在细胞中有 8 种 B.中均会发生碱基配对情况,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C.在分化过程中,不同细胞中的产物一般相同,的产物都不同 D.均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答案】C 考点:本题结 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 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 DNA 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6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有关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及结论,叙述错误的是()A.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指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科学家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呈现出暗亮暗三层结构,
6、大胆提出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C.卡尔文用14C 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发现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D.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实蛋白质是否是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魏尔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A 错误;1959 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 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7、B 正确;卡尔文利用标记 C 的同位素来追踪它的转移途径,C 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外面,所以通过放射性35S 标记的噬菌体组别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 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肝脏在人体具有重要的作用,肝脏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肝细胞。在相关激素的作用下,既能将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又能在适宜的时候将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回答下面相关问题:(1)胰岛素促使肝细胞合成肝糖原,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2)在肝细胞中,葡萄糖合成肝糖原与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所需的酶是否相同?。(3)
8、如果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那么葡萄糖出肝细胞的方式是 。(4)肝细胞中能产生 ATP 的细胞器是 。(5)一般接受激素信息的受体在细胞膜上,但也有的在细胞内的。肝细胞接受胰高血糖素的受体位于 。(6)肝细胞的生命历程中,是否会衰老?。肝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是怎样控制细胞自动死亡的?。(7)下面中心法则的过程里可以在肝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发生的有 。【答案】(1)信息交流(2)否(3)协助扩散(4)线粒体(5)细胞膜上(6)会 基因 酶 细胞裂解(7)【解析】试题分析:(1)胰岛素分子分泌后进入血液,主要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肝细胞,题图中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受体
9、(糖蛋白)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2)葡萄糖合成肝糖原与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两个反应不一样,根据酶具有专一性特点,用到的酶不一样。(3)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浓度是从低到高,从内到外,属于高浓度到低浓度,应该是协助扩散。(4)能产生 ATP 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肝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线粒体,因此能产生 ATP 的细胞器为线粒体。(5)胰高血糖素属于多肽类分子,不能进入到细胞内,一般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6)肝细胞也要经历细胞的生命历程,也会发生衰老,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通过表达出相关酶,来控制
10、细胞死亡。(7)肝细胞能发生分裂、转录和翻译。因此存在过程。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和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某校学生做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 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将等量的无菌葡萄糖溶液及等量的酵母菌混匀后分别加入到 A、B 两个锥形瓶中并密封(瓶中无氧气),如下图装置实验。一段时间后,当测定甲、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 CaCO3相等时,立刻停止实验,将 A、B 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分别得到
11、滤液 1 和滤液 2。请分析回答:(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实验中 NaOH 的作用是_。(2)A、B 两个锥形瓶中酵母菌产生 CO2的场所分别是_和_。(3)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 B 瓶实验结果的是_。(4)在此实验中,可以利用_的原理进行探究。如下图,取等量的滤液 1 和滤液 2 分别倒入 U 形管的 A、B 两侧并标记,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如果 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如果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反之,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答案】(1)有无氧气 吸收空气中的 CO2(2)线粒体基质 细胞质基质(3)(4)渗透作用 A 侧
12、液面高于 B 侧液面【解析】试题分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 CO2 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所以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有无氧气。实验中 NaOH 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CO2。(2)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产生 CO2 的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时产生 CO2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酵母菌产生 CO2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B 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一开始有氧气,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数量 增加,后来无氧后,只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数量减少,再加上酒精大量产生,不利于酵母菌生长,因此曲线正确,消耗葡萄量越来越慢,正确。(4)利用渗透作用的原理
13、,可以得知滤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大小,由于葡萄糖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 A 侧和 B 侧液面的变化反映滤液 1 和滤液 2 中葡萄糖含量若 A侧液面上升,B 段液面下降,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若 A 侧液面下降,B 段液面上升,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A 侧液面与 B 段液面高度相同,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的理解和拓展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意在考查实验探究能力。9人眼的虹膜有褐色和蓝色两种颜色,褐色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已知一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人的
14、蓝眼与褐眼是一对相对性状,那么相对性状是指 。(2)想要判断控制某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核基因还是质基因所用的方法是 。(3)这对夫妇响应国家号召,想生两个孩子,那么他们生一个孩褐眼,一个孩蓝眼的几率是 。结果,这位妈妈一胎就生出个龙凤胎(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是褐眼,女孩是蓝眼的几率是 。(4)这个男孩被怀疑携带有白化基因,最简洁的检测方法是 。(A.测交 B.配子染色,显微镜观察 C.对其基因进行电泳)【答案】(1)同一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2)正交和反交(3)1/2 1/4(4)C【解析】试题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判断控制某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核
15、基因还是质基因所用的方法正交和反交,如果正交和反交结果一样,说明属于性状由核基因控制,如果结果跟母方有关,则性状由质基因控制。(3)人眼 的虹 膜由 一对 等 位基 因控 制,遵循基 因 分离 规律 由 于蓝色 是 由 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且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蓝眼男人的基因型为 aa;由于褐眼女人的母亲是蓝眼,所以褐眼女人的基因型为 Aa,一个褐眼女人(其母亲是蓝眼)(Aa)与蓝眼男人(aa),其后代 Aaaa1/2Aa(褐眼):1/2aa(蓝眼),因此生一个孩褐眼,一个孩蓝眼的几率都是 1/2。生出个龙凤胎(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是褐眼,女孩是蓝眼的几率是 1/21/2=1/4。(4
16、)男孩被怀疑携带有白化基因,这为杂合子,利用电泳可以出现 2 条带。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2015 年 10 月 5 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其提取物青蒿素对疟原虫具有强效的杀灭功能,药效几乎“立竿见影”。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青蒿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调查寄生在大田青蒿体表虫卵种群密度的方法是 。(2)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作用和 作用实现的。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17、的形式沿着食物链传递。(3)青蒿大田栽培中,控制其有害动物数量是提高其产量的措施之一,在有害动物种群密度为 (等于 k/2 大于 k/2 小于 k/2)时,有利于有害动物的防治。(4)青蒿同化的能量中,不能被其他生物再度利用的能量是 。(5)恶性疟疾病人服青蒿素 6 小时后,疟原虫开始减少,20 小时杀灭率在 95%以上,疟疾病症消失,机体康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答案】(1)生产者 样方法 (2)光合 化能合成 含碳有机物 (3)小于 K/2(4)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5)直接【解析】试题分析:(1)青蒿为菊科植物的地上部分,因此属于生产者,青蒿体表虫卵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因此可
18、以用样方法来调查。(2)碳元素以 CO2 形式,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的循环形式为 CO2,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为含碳有机物。(3)有害动物种群密度在小于 K/2 以下,增长速度比较慢,有利于有害动物的防治。(4)生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是不能被其他生物利用的。(5)青蒿素能直接杀死体内的疟原虫,属于直接价值的体现。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农作物收获后,燃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如何回收利用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某同学设计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秸秆,获得
19、糖液发酵生产乙醇,从而实现再次利用,请回答以下问题:(1)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_为碳源,并在加入_的培养基上筛选周围有_的菌落。(2)纯 化 菌 种 时,为 了 得 到 单 菌 落,常 采 用 的 接 种 方 法 有 两 种,即 和 。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需要倒置培养,其原因是_。(3)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在产生乙醇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答案】(1)纤维素 刚果红 透明圈(2)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防止皿盖上凝结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3)酵母菌 无氧(密闭或密封)【解析】试题分析:(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 的选择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
20、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为了防止皿盖上凝结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需要倒置培养。(3)发酵生产乙醇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的原理,因此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酵母菌,产生乙醇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无氧。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与分离,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实验操作的理解与运用。12现有甲、乙两个番茄品种(染色体数 2n=24),其
21、基因型分别为 AAbb 和 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光照强度大于 500 勒克斯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aa 或 bb)作用的结果。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将 两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然后,放到大于 500 勒克斯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番茄品种花粉经过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而成的植株是 倍体。(2)将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时,使用_破除细胞壁。(3)在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融合后形成 的细胞类型有_种(这里仅考虑 2 个原生
22、质体的相互融合)。(4)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5)细胞融合后诱导产生的细胞团叫_。(6)在大于 500 勒克斯光照下培养,能分化的细胞团的基因型是_(这里只考虑 2个原生质体的相互融合)。由该细胞团分化发育成的植株,其染色体数是_。【答案】(1)单倍体(2)纤维素酶(或纤维素酶和果胶酶)(3)PEG 3(4)再生出细胞壁(5)愈伤组织 (6)AaBb 24【解析】试题分析:(1)由配子直接发育来的植株是单倍体。(2)叶肉细胞有细胞壁,因此要制成原生质体时,先要把细胞壁分解掉,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要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3)人工 诱导 原生 质体 融 合的 过程,诱 导植物 细
23、 胞融 合的 方法 有物理 法 和 化学法,常用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PEG),可用的物理方法是离心、震动、电刺激。若只考虑两两结合的情况,会出现 3 种类型的融合细胞,即甲细胞自身融合形成的细胞,乙自身融合形成的细胞及 甲和乙细胞相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4)原生质体长出了新的细胞壁,说明细胞融合成功。(5)细胞融合后形成杂种细胞,杂种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6)大于 500 勒克斯光照下培养,隐性纯合基因(aa 或 bb)有致死作用,只有双杂合子才能存活,因此只有基因型为 AaBb 的存活。由该细胞团分化发育成的植株,其染色体数是 24 条。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