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
2、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2、体会诗歌韵味,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3、体会红军英雄的事迹与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第二小节,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了解红军时期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顾工写的一首现代诗我站在铁索桥上。2、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不少关于铁索桥的资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
3、了解一下铁索桥吧!3、(出示图片)看到铁索桥,你有什么感受吗?4、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体会吧!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听课件播放的范读。2、自由朗读诗歌,由学生自己提出阅读要求。(预设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作评价。三、再读诗歌,深入体会1、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1)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他看到了什么?可以在诗中划出有关的词句。学生回答后,师板书重点词“云雾、白浪”,并指导学生朗读。从“桥身摇晃、头上云雾、脚下白浪”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2)看到这些诗人想到了什么
4、?从诗中找出相关诗句,划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利用课件出示“攀着、冒着、冲破”,使学生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学生观看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段,看完后谈感受。再读这部分诗歌。2、诗人追忆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场面之后,又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前两节的学法自读自悟,然后全班交流,并练习朗读。(预设问题: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面对眼前的幸福生活,你想对革命先烈说些什么?从“轻轻地,轻轻地”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3、此时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从诗中找重点词来理解体会。(心潮汹涌激荡)诗人要高声歌唱,他要歌唱什么呢?四、品读诗歌,升华感情1、这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啊,让我们也高声歌唱吧!教师范读全诗。2、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朗读全诗。指名朗读,全班评价。 3、根据提示背诵 4、欣赏本诗歌曲。五、小结六、课后作业1、学唱本诗歌曲。2、选择喜欢的诗节背诵。板书设计:我站在铁索桥上看到 云雾 白浪想到 红军曾强渡 如今的模样英雄的土地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