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542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2.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同时着地。)历史上谁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伽利略。)2.请简单介绍你对伽利略的了解。1564年,伽利略出生于意大

2、利比萨市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1581年他考入比萨大学,遵从父命学医。在大学里,他深深地爱上了数学,发明了“液体静力天平”,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589年夏天,他受聘为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年仅25岁。他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33倍的天文望远镜。在望远镜的帮助下,他发现了新宇宙,维护哥白尼的“日心说”,却遭到反对哥白尼“日心说”的教会的迫害,以致被送上法庭。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科学,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伽利略是怎样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3.有不懂的问题,要记下来。三汇报交流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1)字音。违背(wi,不读wi)的确(d)更改(gng)(2)字形。注意:“释”左半部由“丿”和“米”组成,不要写成“采”。(3)词义。信奉:信仰敬奉。文中是指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奉若神明,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表现出人们对权威的盲目迷信。胆大妄为: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文中指人们认为一个年轻的数学教授竟敢反对他们深信不疑的亚里士多德,简直是胡作非为,胆子太大了。磅:英制质量单位,1磅合0.4536千克。2.课文主要内容。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追求真理,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们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

4、,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四默读课文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

5、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1.思考:伽利略是经过哪几个过程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引发疑问(第3自然段)-反复试验(第4自然段)-公开试验(第5、6自然段)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2.读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伽利略是个什么样的人。伽利略是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念书时,就善于提出不寻常的问题,可见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