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太平洋的来客_湘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505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太平洋的来客_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太平洋的来客_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太平洋的来客教学反思太平洋的来客是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以及海潮形成的原因。作者从海潮涌来时的形、声、色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语言形象、逼真,气势恢宏。是一篇极好的练习朗读、培养语感的佳作,同时也是一篇适宜渗透写作方法,读写结合的典型范例。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下效果:1.读中理解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了全文后,我让学生大声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边读边想象。然后让学生交流,此时,你也是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中的一名游客,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或引用课文语句,或

2、用自己的话,发言积极热烈。然后我引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先在小组内练习交流,然后在每组推荐一名能代表本组水平的同学做代表全班交流,最后指定一名在这一堂课表现最出色的同学配乐朗读,其余同学可以跟着默默背诵,也可以静听想象。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朗读既有自己的个人特点,又读出了钱塘江大潮磅礴的气势。2.读写结合。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分感性的了解,对课文中描写的景象有了一种感情上的认同后,我因势利导的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文章的语言文字为什么会有魔力般的作用,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呢?那就是因为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术。接着,我引导学生赏析

3、作者声、形、色的多角度的描写方法,生动传神的比喻修辞手法,用词遣句的准确精妙。完了我让学生在本周的日记中模仿这一部分的写法描写一场雨。从收上来的学生日记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能从声、色、形三个角度来描写雨,少数同学还能运用生动的比喻将雨景描写的生动有趣。如毛雨点同学写道:豆大的雨点门形成一串串密密挤挤的清清亮亮的珠帘挂在迷濛的空中。杨婷婷同学写到:调皮的雨点象一群快乐的孩子在我的雨伞上条踢踏舞,整齐而欢快的节奏让我也想跟着他们一起跳。二、成功之处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第一部分,即海潮涌来时的情景。这一部分既是朗读训练的重点段落,也是渗透写法、读写

4、结合的契机。在教学后,我觉得以下两点把握较好,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发展。三、不足之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自己本节课对学生在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方面的培养,则如蜻蜓点水,这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先结合课文第二个自认段初步理解课题,通过学习三、四、五自然段文中的三个事例进一步理解课题。最后以读促悟,通过读课文二、六、七、八段,读这些对课题作解释、归结的话,透彻理解作者的观点。课尾的拓展,我让学生列举自己搜集到的能证明作者观点的其他事例,锻炼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模仿课文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的写法进行小练笔,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