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林山水 “以点带面” 教学法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一线教师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法、学法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为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笔者是一名农村教师,亲身经历和参与了新一轮教改,现结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一课,谈谈自己在讲授这一课第二节时所用的“以点带面”教学法。一、通过
2、关键字眼这一“点”引出重点段落、重点语句、重点词语在讲授这一课之前,我先给学生出了一个问题:题目桂林山水这四个字主要描述了桂林的哪两处景物?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山和水”。接着我又板书了一个问题:自读课文,分别找出描写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的两个段落。大概有两三分钟,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表现得非常积极踊跃。我点名叫学生朗读这两个段落,并检查其他学生的答案正确无误后,又给学生板书了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分别朗读描写桂林“水”和“山”的段落,找出描写“水”和“山”特点的句子,并分别用三个关键字总结桂林“水”和“山”的特点。通过认真朗读,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并分小组逐组展示,最后总结出“水”和“
3、山”的特点分别是:静、清、绿;奇、秀、险。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题目中“山”和“水”两个字眼,循序渐进地找出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字词,并通过以点带面了解了课文描写的主要内容。二、通过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这一“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桂林山水一文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这也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师下一步可以把这一知识点安排其中。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三个句子和描写桂林山的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课文中还有的地方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学生以前接触过这类修辞手法,教师可让学生在自读文章时把文中用到的各种修辞手法找出来。学生通过上一部分对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的学习,很容易找到相关句子,如有个别学生对部分修辞还不太了解,教师可个别讲解和点拨。教师可先让学生依照描写桂林山水的几个排比句练习仿写,然后对总分总写作结构进行学习,以后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具体写作。在这一课,教师通过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逐步扩大教学范围,涉及到本课的写作方法。本文只是对“以点带面”教学法进行交流,笔者的想法提出来与全体教师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