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2.文成公主进藏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446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2.文成公主进藏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2.文成公主进藏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2.认识本课生字,读读记记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复述故事。2.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1.谁能说说自己对文成公主的了解?2.导入:(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你们知道吗?文成公主知书达理,她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内地与西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

2、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二读提示自学课文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自读要求。(1)了解故事的经过,简要讲述。(2)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3)把疑问记录下来。2.自学课文。三汇报交流1.指名读故事,读出自己的理解。2.理清思路:求婚:试使臣智慧,答应求婚。进藏:出发搭桥过河撒羊毛过沼泽住石屋写血书神鸟报吉祥背乃巴山进藏贡献:来往密切,促进发展。3.提出疑问:(1)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暗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的鲜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贵美丽。(2)文成公主怎能背得动

3、乃巴山呢?人们喜爱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故事中的文成公主被神化了,有了超乎寻常的能力,展示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及丰富的想象力。文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快来找找。(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的变化。)4.结合课文内容,按故事发展顺序练习讲述课文。(注意思路要清晰,重点讲清进藏途中的几件小事。)5.指名讲述评价。6.谈体会。(为汉藏两族团结而不畏艰险,精神可敬;为内地与西藏的经济交流作出的贡献令人佩服,值得学习。)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

4、,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四拓展延伸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请同学讲述其他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2.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