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废丞相(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 专权乱政 ”、妨碍皇帝行使权力。(2)措施:罢黜 丞相 职位,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2设内阁(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职位,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 内阁 ,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3)特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 中央一级 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二、军机处1军机处(1)目的:适应 西北军务 的需要。(2)设立:清朝 雍正 年间,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3)特点(4)影响:进一步加强了 君主专制 制度,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2建
2、立密折制: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加强皇帝对 地方行政 的控制。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目的: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基本原则(1)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3措施(1)设 理藩院 主管边疆和民族事务。(2)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3)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 改土归流 ”。4作用: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问题情境明朝内阁制材料(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予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
3、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钱穆国史大纲思考运用:有人认为张居正等专权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弱化,这种说法对吗?提示:不对。张居正等专权是倚仗皇帝等的宠信,没有皇帝的宠信,也就没有他们的专权。这说明权臣专权恰恰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图解历史古代中国削弱相权的方式构图解史军机处的特点信息提取:反映出清朝中枢决策机构逐渐走向封闭性,但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图解历史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图一、新教材新增知识清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实行大事集权、小事放权,保持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的政策。(1)设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兼管蒙古、新疆、西藏行政。(2)确立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及其继承
4、人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同时确立驻藏大臣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3)清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以上做法因地制宜,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二、新史学最新视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不可只用“黑暗专制”四字一笔抹杀的,在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存在着开明性。(1)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职权划分最重要的便是皇权与相权的划分,在相权制约下君主的专制统治有一定的开明性。(2)从中国古代政府的组织结构、职权分配制度、选官制度等的设置中也可以看出,君主也要按照一定的法理、传统政治理念实行统治,而不能完全凭借自己
5、的意志去行事。(3)儒家思想对君主的道德修养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主,使其不能实行绝对的独裁专制,而要在统治中注重民意,在专制下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明统治。主题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朝,进一步扩大于雍正朝。上奏人撰写奏折不得泄密,不经任何机构、人员,直达御前。这种方式既快速又保密,使皇帝能更直接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宫廷决策效率,有利于君主集权,也加强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针对训练(2020陕西榆林调研)清朝的密折制度规定,皇帝特许的官员可以将相关政务、人事等方面的第一手情况“密折奏事”,由专人送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这一制度的推行()A确保了官员呈
6、递奏折的权利B利于皇帝严密掌控行政体系C消除了臣下与君主间的隔阂D建立起近代文秘制度的雏形解析:“皇帝特许的官员可以将相关政务、人事等方面的第一手情况密折奏事,由专人送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有利于皇帝严密掌控行政体系,故B项正确。答案:B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内阁与军机处的比较比较项内阁军机处不同点朝代明朝清朝设置原因皇帝政务负担沉重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皇权;处理西北军务的需要权限明成祖时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明宣宗时拥有了票拟权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特点皇帝的最高幕僚、内侍机构人员简单(简);行事快捷(速);外界干涉少(密)相同点由皇帝较亲近
7、的人员组成;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有利于提高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都无决策权三、“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运用史料说明问题】明代内阁与唐以前宰相职责的不同史料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大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摘编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要求: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内阁的职责与唐以前宰相有何不同。试答:答案:唐以前的宰相位高权重,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明代内阁的主要职责是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大臣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这说明内阁始终不
8、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从史料中发现问题】明代内阁制的影响史料明成祖在位时,大学士职官的设立,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摘编自英崔瑞德、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发现问题:史料表明在宰相制度废除之后,封建君主找到了一种制度,这种制度保留了宰相作为皇帝助手的职能,但又杜绝了“皇帝助手”演变为“百官之首”的可能。要求:
9、根据史料,分析内阁制度设立的影响。试答:答案:有效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封建专制皇权得到强化。【运用史料论证问题】军机处的职权与评价史料军机处撰拟的谕旨诏令不经过内阁,而直接由军机处密封,经驿马递送给各地方督抚,称为“廷寄”,直接交给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各地方的奏折也不经内阁而直接交军机处。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要求:根据史料,概括军机处的职权,并据此论证“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一论断。试答:答案:职权:负责撰拟皇帝的谕旨诏令;将皇帝的诏令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负责保管地方奏折。论证:清代军机处上传下达,皇帝通过军机处直接指挥中央文武官员和地方大臣,清代的君主专制达
10、到了顶峰。主题二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一、“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明代地方管理体制的变革(1)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合称三司。三司鼎立,互不隶属,各自听命于朝廷,以加强皇权对地方的直接控制。(2)明朝中期,为进一步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开始设立巡抚和总督。巡抚本为临时差遣带有监察性质,后兼地方军政,也有了相对固定的治所,遂成为一级地方官员。总督因军事需要而设,后成为一级地方官员,但巡抚与总督都属于中央系统。(3)明代的三司与巡抚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受制于中央。三司受中央部门领导,分掌地方事务;巡抚由皇帝直接派遣
11、,统领地方事务。二、“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获取史料信息明清时期督抚制度的特点史料总督巡抚在明代制度下还尚好,因其必有事才派出此等官,并且都带一个都御史的衔。这就是说,由中央政府都察院的都御史临时派到地方去办事,所办是巡抚、总督等事。譬如倭寇来了,沿海地方没有总其成的人,就派一个总督或巡抚去,这是临时的。过几年,事情平定了,这官仍旧回中央,机关也撤销了。但一到清代,总督巡抚又变成永久的,在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上面再加巡抚总督,地方行政就愈来愈坏了。我们现在再从历史演变源头上说来,汉时由刺史变成为牧,以及唐代之十道观察使,这些都是由监察官变成地方行政长官的。只有节度使才是军事长官变成
12、行政长官,然而还是意在开边对外的。明清两代之总督巡抚,则是意在对内防乱,不在对外开边。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要求:从史料中找出明清时期督抚制演变的特点。试答:答案:督抚由临时委派到永久存在;由负责专门事务到负责地方行政;由一般加衔到正式建制。全国卷全国2016T27近几年全国卷加大了对本讲的考查频率,题型以选择题为主。2018年高考全国卷以第41题形式出现,考查内容主要涉及明朝的内阁制、宦官参政、地方督抚制以及明清乡约制度。明清在制度继承与创新、国家统一与开拓疆域、多民族治理与交融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符合当前新高考命题的主要潮流,需重点关注。全国2017T27全国2020T27地方卷浙江202
13、0T7;北京2019T15感悟真题明确命题方向1命题点:明代内阁(2020高考全国卷)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解析:A对:从材料“以利不胜费止之”“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可以看出内阁首辅张居正屡次促使皇帝改变决定,权势强大。B错: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内阁的设立就是其重要表现之一,但内阁权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皇帝的授权,其次是内阁大学士的个人能力、资望及皇帝对他的信任度,内阁不能严重制约皇权。C错:从材
14、料无法看出社会经济凋敝的相关内容,且明朝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D错:材料只是强调张居正制止了明神宗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且明太祖时已废除丞相。答案:A2命题点:明代宦官识字与君主专制的强化(2017高考全国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是由于皇帝允许宦官参政,以牵制内阁,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这是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异变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
15、化,而不是皇权衰落,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内阁,排除C项;中国古代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答案:A3命题点:明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2016高考全国卷)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明朝初期,地方由三司分别掌管“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到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地方行政权力出现了由明初的多人掌握到明中叶以后一人
16、掌握的变化,这样有利于统一协调地方各部门工作,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尤其是到明清时期,地方权力不断缩小,故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六部权限是否受到削弱,故排除C项;北宋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此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故排除D项。答案:B4命题点:明代行政机构(2020高考浙江卷)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A丞相B内阁C六部 D刺史解析:C对: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中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
17、、工部的总称。明代六部与唐宋时期相差不大。A错:明代朱元璋时废除丞相。B错:内阁是明成祖时设立的,唐宋时没有,且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D错:刺史负责监察地方,不是行政机构,且明代没有刺史。答案:C5命题点:明代君主权力的强化(2019高考北京卷)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
18、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答案:D模拟精练好题精练赢高考1(2020四川德阳三模)洪武十年,明太祖在中央设通政使司。通政司意为“政令通畅”,掌握内外一切奏章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出纳王命,为朝廷之喉舌;宣达下情,广朝廷之聪明,于政体关系最重也”。明初设立通政使司旨在()A分割地方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行政管控D弥补丞相职能解析:通政使司的主要职责是上传下达,保持“政令通畅”,从而加强了明太祖对行政事务的管理和控制,故选C项;通政使司是中央官
19、员,没有派驻到地方,排除A项;通政使司主要职责是上传下达加强皇权,排除B项;通政使司“出纳王命”分割了丞相职能,排除D项。答案:C2(2021湖南雅礼中学高三质量检测)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分封诸子于各地,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朱元璋这一措施()藩国所在区域 封王数量藩王权力 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辽宁 10 拥有五千到三万的王室卫兵;外敌入侵时可以负责大小一切事务河南、山东 3 湖北、湖南、四川 4 A解决了蒙古贵族的威胁B体现的是分封制的优势C埋下了政局动荡的隐患D拓展了明朝统治的区域解析:藩王权力较大,后期势力日益膨胀,因此埋下了政局动荡的隐患,最终酿
20、成了“靖难之役”,故选C项;“解决了”明显错误,后期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排除A项;体现了分封制的隐患,排除B项;没有拓展明朝统治的区域,排除D项。答案:C3(2021安徽A10联盟高三模拟)下图为明代巡按御史机制运行要件示意图,该图反映出明代巡按制度()明代巡按御史机制运行要件 A巡按御史获得独立监察权B实现了对官员的有效监督C以服务于皇权为主要目的D确立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解析:根据明代巡按御史机制运行要件反映的信息可知,巡按御史受皇帝委托,可以汇报巡查、监督、惩处和举荐中央各部与地方各级官员的情况,反映出明代的巡按制度以服务于皇权为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故选C项;该图反映出巡按御
21、史的监察权来自皇帝,要对皇帝负责,没有独立性,排除A项;封建专制体制下的监察以皇权为中心,难以实现对官员的有效监督,排除B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没有真正确立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排除D项。答案:C4(2021广东惠州高三模拟)清朝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理藩院则例钦定西藏章程回疆则例苗例等,因俗而治。这些法规()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B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意识D加强了民族间交流交融解析:根据材料“清朝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因俗而治”可知,清朝结合具体民族情况治理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故选A项;仅仅从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无法体现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结合具体民族情况治理少数民族地区,与天朝上国和民族间交流交融无关,排除C、D两项。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