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269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下列属于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文化遗存是A. 元谋人遗址B. 红山文化C. 大汶口文化D. 良渚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良渚文化位于长江流域,D正确;元谋人生活在是旧石器时代,排除A;红山文化是在北方,排除B;大汶口文化位于今山东一带,处于黄河流域,排除C。2. 东周贵族詹桓在回忆西周疆土之盛时曾说:“我自夏以后稷,魏、验、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慣、燕、亳,吾北土也。”“西周疆土之盛”主要得益于实行A. 禅让制

2、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描述西周的东西南北疆域可知,西周疆域广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有助于开拓疆域,C正确;禅让制不是西周制度,排除A;宗法制并不能开疆拓土,排除B;郡县制在全国推行是在秦朝,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3. 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地流行由贝币演変而来的蚁鼻钱:中原农耕地区开始使用由农具铲变而来的布币;东北部渔猎地区则出现了由工具刀演变而来的刀币:再后来又出现了由纺轮或玉壁演变而来的圆钱,从而形成了先秦货币四大体系。由此可见,先秦货币的形成A. 与各地区生产活动有关B. 反映了农业经济的繁荣C. 取决于所用材质的不同D.

3、 说明治铁技术发展迅速【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原农耕地区开始使用由农具铲变而来的布币”“东北部渔猎地区则出现了由工具刀演变而来的刀币”体现的是各地区的生产活动对当时货币的影响,A正确;B与材料“东北部渔猎地区”冲突,排除;当时货币的材质是铜,因此CD排除。故选A。4. 妄言罪是秦朝的罪名之一指发布反对或推翻秦朝统治的言论,即构成安言罪,处以族刑。这反映出秦朝A. 法律条文完备B. 儒学遭受打压C. 律法轻罪重刑D. 民族矛盾尖锐【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即构成安言罪,处以族刑”体现的是秦朝律法轻罪重刑的特点,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C。5. 公元3年

4、光武帝下沼州都丈量土地、核实户,而“朝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嬴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光武帝了解这一情况后,随即下诏,“遣谒者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查究相关官吏的责任。这些诏令旨在A. 加强中央集权B. 增加政府收入 C. 肃清地方史治D. 扩大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中央政府核查户口土地,以便于征收国家赋税,地方官员包庇豪右,不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因此中央政府督查地方官员相关责任,B正确;核查户口土地并不能直接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由于核查户口土地遭遇地方官员阻遏,然后才有整顿地方吏治一事,因此C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扩大统治基础与核查土地人口无关,排除D。6.

5、 下面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少数民族的内迁路线与分布图。该时期是A. 西汉初期B. 西晋末年C. 隋朝末年D. 三国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图片反映了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个少数民族大规模向内地迁徙,活动频繁,被称为“五胡内迁”,结合所学可知,此现象发生在西晋末年,B符合题意;西汉初年、隋朝末年、三国时期,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7. 隋朝时,政府在黄河沿岸修建了许多粮仓,著名的有兴洛仓(今河南郑州巩义河洛镇)、回洛仓(今河南洛阳小李村)、黎阳仓(今河南浚县大伾山北)、广通仓(今陕西华阴东北渭河入黄河口处)、河阳仓(今黄河北岸孟县南)、常平仓(今河南三门峡西)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

6、石以上,这些粮仓的设置意在A. 保障都城粮食供应B. 发展大运河商品经济C. 加强南北方经济联系D. 救济黄河流域的灾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隋朝,政府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上修建了许多粮仓,并且多靠近长安和洛阳地方,其意图是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A项正确;粮仓的修建与发展大运河商品经济没有直接联系,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隋朝在黄河沿岸修建的粮仓于南北方经济交流无直接关系,C项错误;封建政府的活动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修建粮仓根本目的还是维护统治,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而不是救济黄河流域的灾民,D项错误。8. 杜市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7、,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据此可知,杜甫创作这首诗的相关背景是A. 安史之乱B. 七国叛乱C. 藩镇割据D. 黄巢起义【答案】A【解析】【详解】杜甫生活于唐代中期,“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说明当时中央政府和藩镇军事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值安史之乱,A正确;B是汉代历史事件,排除;C是安史之乱之后的格局,而非背景,排除;D是唐末历史事件,当时杜甫已经去世,排除。9. 鸵鸟原产于西亚地区,旧唐书记载吐火罗(今阿富汗)使者上贡鸵鸟,高宗特別喜受。高宗死后,皇后武则天命人雕刻了石雕(见如图),放置于高宗乾陵的神道

8、(供参拜场所前的道路)入口。据此可确证,当时A. 丝绸之路推动了雕刻艺术西化B. 异域生物开阔了唐人的眼界C. 朝贡贸易改变了唐代物种结构D. 皇权强化需要依靠神权维系【答案】B【解析】【详解】原产于西亚的鸵鸟在古代中国石雕中出现,说明唐代中国与外国之间存在交流,而异域生物开阔了唐人的眼界,B正确;雕刻中出现鸵鸟不等于古代中国的雕刻艺术西化,排除A;鸵鸟是进贡物品,数量有限,不能改变唐代的物种结构,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10.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说:“前代选用,皆州府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異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由此可知,

9、隋朝鉴于前代选官制的弊端,创立了A. 科举制B. 中外朝制度C. 郡县制D. 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形成,科举制将选官的权力收归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A正确;BD属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排除;C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故选A。11. 唐宋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高峰。下列科技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 郭守敬编定授时历B. 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C. 孙思邈编著千金方D. 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名医孙思邈编著千金方,C正确;A是元朝的成就,排除;B是魏晋时期的成就,排除;D是汉朝时期的成

10、就,排除。故选C。12. 北宋初建之时,朝廷直辖的禁军数量只有19万人,主动攻辽时虽未获胜但形成了僵持;北宋后期,拥有60多万禁军,却出现了“靖康之耻”。材料可用来说明北宋A. 重文轻武的弊端B. 武器装备落后C. “冗兵”现象严重D. 禁军地位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宋代禁军人数增加,但是战斗力却在减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宋代过度加强中央集权,出现了“冗兵”问题,C正确;重文轻武从宋初就已经确立,因此不能解释宋代中后期战斗力减弱的现象,排除A;宋代军事技术有很大发展,排除B;禁军隶属中央,在军队中地位较高,排除D。13. 唐代的市署、市司等一系列市场机构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追求对市

11、场管理的“力度”,宋代的商税院等机构的设立则主要是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利益”。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市场管理的目的变化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D. 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唐宋相比,宋代实行市场管理的目的更多的是出于收税的目的,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正确;A不是原因而是现象,排除;宋代重农抑商政策相对宽松,排除C;D与题干现象无关,排除。14. 元朝设置行省的基本情况如表所示(部分)。由如表信息可知,这一时期的行省元朝行省概况江浙、湖广、江西搜刮财赋,其治所往往设在便于与朝廷联络和指挥的水陆交通要冲之处,而不置于该省的中心地带陕西

12、、四川、云南、河南位于中原关中及西南边境要地,以控制军事重镇为重心岭北、辽阳防范蒙古诸王,控制蒙古部众以及供给军需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维系了元朝的统治C. 侧重对地方军事遏制D. 拥有很大的自主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知,元代不同区域设置的行省有不同的作用,如江浙湖广行省主要是为了搜刮财富,而辽阳行省是为了防范蒙古诸王,由此可知,行省制度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系了元朝的统治,B正确;A不符合史实,元朝的财政收入由中央控制,排除;湖广江浙行省经济职能大于军事职能,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15. 在辽国境内,契丹语和汉语都是官方和民间的通用语言,契丹文字除了

13、被用来书写官方文书、碑碣、书状、印信等外,也被用来翻译大量儒家经典和文学、史学、医学著作。这反映出辽国A. 注重汲取汉族文化B. 与南宋文化交流频繁C. 境内民族融合加强D. 推行文化强国的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辽国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其将汉语和契丹语用作官方和民间的通用语言,而且翻译大量儒家经典和文学、史学、医学著作,说明当时的辽国注重吸收汉族文化,A正确;南宋与辽国并不是同时期的政权,排除B;民族融合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辽国尚武不尚文,排除D。二、非选择题16.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汉代、宋代、元代)的中枢机构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分别提取图1、图2、

14、图3的中枢机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答案】图1: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増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这与宋代分散中枢机构权力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1为宋代。图2: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下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掌管全国军事与监察;在中央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和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这与元代中书省职能变化、加强对边疆管理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2为元代。图3:实行三公九卿制;设立中外朝制度,中朝为皇帝直接控制,尚书令的作用提升。这与汉代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3为汉代。【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体现的是枢密院专掌军

15、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増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为此可以判断出是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图二反映的是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下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掌管全国军事与监察;在中央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和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据此可以判断出这是元朝的一省二院制;图三反映的是实行三公九卿制和设立中外朝制度,中朝为皇帝直接控制,尚书令的作用提升。这与汉代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的状况相吻合。17. 改革被视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时期,周王室的统治逐渐崩溃,奴隶制度也在逐渐解体,加速这一解体的催化剂就是各国一系列的变法。“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候之会盟,

16、夷翟遇之”,秦国在整个争霸战争中处于劣势,时刻有亡秦的危险。秦孝公求贤若渴,强烈支持商鞅变法。商鞅不负秦孝公的厚望,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材料二 大抵天下之事,久则不能无弊,固宜通变,然须合乎人情。宜于土俗,从容改图,而后天下蒙其福。宋至神宗,国势颇不振矣,安石所谓变风俗、立法度,未为不是。但其不达事理,不识时宜,直任己见而专务更张,遂使天下靄然,喪其乐生之心,而君子为之一空。有才而无识,可胜惜哉!若王安石起初不可谓非君子也,特因性执而少容,好学而泥古,遂至引用小人,基宋室之祸摘编自张居正资治通鉴直解(1)根据材料一并

17、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商鞅变法的措施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张居正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看法,并说明理由。【答案】(1)背景:周王室日益衰微;变法成为一股主流;兼并战争日渐激烈;秦国国力较为弱小;秦孝公欲变法图强,支持变法。说明:废井田、开阡陌,改革原有的土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并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推行县制,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看法:张居正对王安石变

18、法的评价较为客观。理由: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运动,其目的是富国强兵。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调整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封建统治秩序,増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王安石变法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统治,且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给劳动人民増加了新的经济负担,又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非议和反对,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依据)【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 战国时期,周王室的统治逐渐崩溃,奴隶制度也在逐渐解体”可知,周王室日益衰微;根据材料“加

19、速这一解体的催化剂就是各国一系列的变法”可知,变法成为一股主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渐激烈;根据材料“秦国在整个争霸战争中处于劣势,时刻有亡秦的危险”可知,秦国国力较为弱小;根据材料“秦孝公求贤若渴,强烈支持商鞅变法”可知,秦孝公欲变法图强,支持变法。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方面,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改革原有的土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并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方面,商鞅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推行县制,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在军事方面,商鞅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达到了

20、富国强兵的目的,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看法:根据材料“安石所谓变风俗、立法度,未为不是。但其不达事理,不识时宜,直任己见而专务更张,遂使天下靄然”“若王安石起初不可谓非君子也,特因性执而少容,好学而泥古,遂至引用小人,基宋室之祸”可知,张居正对于王安石的评价较为全面、客观。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运动,其目的是富国强兵。根据王安石变法措施效果看,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调整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封建统治秩序,増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从变法的局限性看,王安石变

21、法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统治,且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给劳动人民増加了新的经济负担,又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非议和反对,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18. 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作品简介顾恺之(348409年)的女史箴图(局部)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汉元常在虎圈观兽搏斗,妃嫔都在座奉陪。一只熊突然跑出了虎圈,冯媛挡熊救驾,汉元常感激惊叹,对冯媛倍加敬重。张萱于713741年任宫廷画职,绘制(號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唐天宝年间,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出游踏春。根据材料,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

22、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东晋与唐代绘画中女性形象变迁。论述: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虽受冲击,但在社会上仍有广泛的影响,女史箴图故事中,冯媛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君王,体现了宫廷中的女性高尚的品德,滲透着忠君思想。画面中冯媛的女性形象相较于皇帝的男性形象,明显偏小,且主从关系突出,反映出魏晋对女德的严格要求和传统礼制对女性的束缚。安史之乱前,唐王朝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空前繁荣,佛道思想的盛行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女性也一改过往娇柔弱小的形象,以丰腴作为审美的理想,號国夫人游春图中的女性雍容富贵,体态丰腴,体现出大唐盛世雍容繁丽的时代特征。综上,中国

23、古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变迁折射出鲜明的时代风貌。(“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从材料中的两幅作品及注解可以提炼出论点是东晋与唐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变迁。关于阐释可从儒家思想、社会环境、对外交流等方面对绘画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19. 三国时期,是巴蜀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诸葛亮根据益州前统治者郗俭和刘焉、刘璋父子“贪残放滥,取受狼藉”“割剥百姓”“赋敛烦扰”,使农民破产流亡,田地荒芜的情况,提出“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的方针(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反对“坊害农事”,同时适

24、当地约束豪强地主过分压榨农民。在南中少数民族地区,诸葛亮还组织夷人务农桑,煮盐治铁,派人传授织锦方法,提高生产技术,故西南少数民族称蜀锦为“诸葛锦”。诸葛亮为了抑制豪强地主的“专权自恣”,増加政府财政收入,重新恢复了盐铁官营的制度,“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蜀锦是益州的一大特产,诸葛亮把蜀锦生产放在发展手工业的首位,不仅使锦成为蜀汉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和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要商品,而且使成千上万的以养蚕织锦为业的益州百姓的生活来源得到了保障。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出现了“田畴辟,仓廪实,器楲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的繁荣景象。摘编自姚乐野汉唐间巴蜀地区开发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开发巴

25、蜀地区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诸葛亮开发巴蜀地区的影响。【答案】(1)主要措施:实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支持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发展织锦业。(2)影响:促进了巴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减轻蜀汉农民的负担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增加了蜀汉政府的收入;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蜀汉的政权统治;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解析】【详解】(1)主要措施:根据材料“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务农殖谷”可知,实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根据材料“在南中少数民族地区,诸葛亮还组织夷人务农桑,煮盐治铁,派人传

26、授织锦方法,提高生产技术”可知,支持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根据材料“诸葛亮为了抑制豪强地主的“专权自恣”,増加政府财政收入,重新恢复了盐铁官营的制度”可知,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根据材料“蜀锦是益州的一大特产,诸葛亮把蜀锦生产放在发展手工业的首位”可知,发展织锦业。(2)影响:根据材料“田畴辟,仓廪实,器楲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可知,诸葛亮在巴蜀地区的经济举措促进了巴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适当地约束豪强地主过分压榨农民”“轻徭薄赋”可知,有利于减轻蜀汉农民的负担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根据材料“増加政府财政收入,重新恢复了盐铁官营的制度”“使锦成为蜀汉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和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要商品”可知,增加了蜀汉政府的收入;诸葛亮的举措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蜀汉的政权统治;诸葛亮在南中少数民族地区的举措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