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
2、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欣喜若狂、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3、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比较朗读、语言实践中体会说明文中用词的科学准确,学习锤炼语言,理清演化步骤,
4、在反复诵读中学习文章科学的推理想象与生动有序的表述。4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感受科学古生物的神奇,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教学难点: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一起欣赏几幅图片好吗?(课件播放)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这些动物吗?生:认识,是恐龙。师:同学们,你们都是从哪里知道恐龙的?恐龙在我们眼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啊?生1:从电视上看到的,凶猛生2:网络上查到的,非常的高大。师:那你们所知道的恐龙大都在哪里活动啊?生:在水里生:在陆地上师:嗯,同学们积累的课外知识真不
5、少,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学习习惯。那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关于恐龙的一篇文章。同学们,请伸出你们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下课题-31.飞向蓝天的恐龙。师:好,同学们我们用最洪亮的声音来读一下课题好吗?生一起读课题。师:同学们,读完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生:恐龙怎么飞上天的?师:同学们,恐龙生活在离我们很遥远的中生代,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去探究一下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现在请同学们抓紧快速的阅读课文,看看本文到底讲了哪些事情?二、阅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师:同学们,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去探究一下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现在请同学们抓紧快速的阅读课文,看看本文到底讲了哪些事情?标出段落
6、,划出文中生字词并思考恐龙和鸟儿的关系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声音越来越小了,是不是已经读完了?生:读完了师:同学们在读了课文后,能对自己刚才提出的问题简单说说吗?(纷纷举手,学生发言)生1:我知道了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生2:我知道是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生3:我还知道是骨胳中空,身体轻盈的恐龙。生4:我知道它们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生5:我还知道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然后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
7、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关于恐龙的问题都很感兴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恐龙是怎么飞上蓝天的做出了一个结论,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快速的到第一自然段中把这个句子找出来。(指名答)师:找到的同学举手(学生纷纷举手)师:看来同学都会找。(课件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三、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师:这个结论多么不可思议,这句话告诉我们恐龙和鸟类的关系,读着这句话,我发现这句话用词很准确,你发现了吗?师:谁来告诉我们?生1:我发现“一支”这个词语用的得很准确。师:说说你的理解,明白了什么?生1:“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
8、而不是全部。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生2:我还发现“漫长的演化”这个词用的也很准确。师: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理解的?生2:“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师:,他们说的很好,恐龙种类多,演化成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漫长的演化”很准确。师:这漫长的时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生:中生代时期。师:是的,中生代时期离我们很遥远,那时还没有人类,恐龙主宰着个世界,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有温柔可爱的以植物为食食草恐龙,还有凶猛异常、茹毛 饮血的食肉恐龙。那时,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称做
9、“恐龙时代”。同学们猜猜看从中生代时期到现在有多少年?生1:一千万年。生2:三千万年生3:一亿年。师:老师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谁来读一下?(课件出示句子:经过6500万年,恐龙的一支演化成凌空翱翔的鸟儿。)师:同学们看这个数字(板书6500)后面还有“万年”,生:哇.有这么长时间啊!生1: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呀!生2:没想到恐龙时代离我们有这么遥远。师: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发现课文中一些词语用的非常准确。这就是科普类文章的特点,要求用词要非常的准确。四、找证据,理解恐龙演化过程师:同学们根据前面内容我们知道了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演化变成了鸟儿,笨重、迟钝的恐龙和轻灵、五彩斑斓的鸟儿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下第二自然段,看看它们的相似之处在哪里?生陆续举手示意生1:恐龙和鸟儿在骨骼方面有相似之处(教师出示恐龙和鸟儿的骨架)生2: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西地区首次发现了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师:同学们的证据找的非常准确。既然我们从这两个证据上发现鸟儿是恐龙的后裔,那恐龙到底是怎样演化为鸟儿的?或者说恐龙到底是怎样飞上蓝天的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的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小组完成表格。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完成了,现在就请几个小组出示一下你们的合作成果。让几个小组出示答案小组派代表口述恐龙到鸟儿的演化过程。五、课堂检测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