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六)论述、实用类阅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514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六)论述、实用类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六)论述、实用类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六)论述、实用类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六)论述、实用类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六)论述、实用类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六)论述、实用类阅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项突破六现代文阅读(三)(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高效精练(六)一、 阅读下面的论述类文章,完成13题。绘画史上的悲剧意识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等,他们的作品,或线条匀停紧挺,或设色富丽谐洽,或神貌逼真鲜明,我都是很喜欢的,但总的说来,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他们强调传神,但主要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梵高?很多年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过一

2、次历代画展,我在已经看得十分疲倦的情况下突然看到徐渭的一幅葡萄图,精神陡然一震。后来又见到过他的墨牡丹黄甲图月竹,以及我很喜欢的杂花图长卷。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徐渭遭遇过复杂的家庭变故,又曾惶恐于政治牵连。他厌弃人世、厌弃家庭、厌弃自身,但他又多么清楚自己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千古重量,这就产生了特别残酷、也特别响亮的生命冲撞。而实际上他的佯狂背后埋藏的都是悲剧性的激潮。在中国古代画家中,人生经历像徐渭这样凄厉的人不多,即便有,也没有能力把它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明确延续着这种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见到的强烈悲剧意识的,便是朱耷。他具体

3、的遭遇没有徐渭那样惨,但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悲剧性感悟却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他的天地全都沉沦,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让一些孤独的鸟、怪异的鱼暂时躲避。这些鸟鱼完全挣脱了秀美的美学范畴,而是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它们是秃陋的,畏缩的,不想惹人,也不想发出任何音响的,但它们却都有一副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冷冷地看着,而且把这冷冷地看当作了自身存在的目的。它们似乎又是木讷的,老态的,但从整个姿势看又隐含着一种极度的敏感,它们会飞动,会游弋,会不声不响地突然消失。毫无疑问,这样的物象也都走向了一种整体性的象

4、征。比朱耷小十几岁的原济也是明皇室后裔,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他与朱耷都是“金枝玉叶老遗民”。他虽与朱耷很要好,心理状态却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有朱耷那么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与更广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悲剧意识有所泛化。但是,当这种悲剧意识泛化到他的山水笔墨中时,一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风格也就蔚成气候。沉郁苍茫,奇险奔放,满眼躁动,满耳流荡,这就使他与朱耷等人一起与当时一度成为正统的“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潮流形成鲜明对照,构成了很强大的时代性冲撞。有他们在,不仅是“四王”,其他中国绘画史上种种保守、因袭、精雅、空洞的画风都成了一种萎弱的存在,一对比,在总体上显得平庸。徐渭

5、、朱耷、原济这些人,对后来著名的“扬州八怪”影响极大,再后来又滋养了吴昌硕和齐白石等现代画家。中国画的一个新生代的承续系列,就这样构建起来了。1. 文本中有关绘画史上的“悲剧意识”的表现有哪些?【答案】 拉斐尔、罗丹和梵高等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通过笔墨、气韵、章法表现出来。 把凄厉的人生经历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 在纸幅上以残山剩水、孤独的鸟、怪异的鱼这些形象冷眼看着天地。2. 结合原文,请简要分析徐渭、朱耷、原济三人画风成因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答案】共同点: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痛苦(或不幸遭遇)。不同点: 徐渭惨遭家庭变故和政治牵

6、连; 朱耷和原济都是明朝遗老; 原济广泛接触自然,悲剧意识泛化。3. 作者说,“他(朱耷)的悲剧性感悟却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为什么这样说?【答案】徐渭主要表现个人的不驯和无奈,朱耷从整体上突出了畸形的个性生命对畸形的社会的白眼。二、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章,完成46题。忆夏志清夏志清走了,在2013年的岁尾。随着他的离去,一个文学批评的夏志清时代似乎正在隐退。夏先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是一本很有态度的文学史。在“冷战”时期,夏志清没有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而完全依据文学审美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在他看来,文学的判断力至关重要。而他的判断,除了欧洲古典主义、英美形式主义的评价

7、尺度外,还体现出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批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批评态度。夏志清是在阅读了乔伊斯、普鲁斯特等现代小说之后再看五四小说,眼光颇高,他也没有像一般的史书那样四平八稳、缺乏观点,而是在书中明确表达了喜欢与不喜欢,好小说与坏小说,甚至鲜说“之一”。夏志清的学生之一、著名学者刘绍铭曾说:“中国现代小说史让人佩服的地方倒不在其史料丰富,而在于夏志清作为一位文学评论家的见识。他当年盛赞的几位作家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周作人后来的文学地位日渐被重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读者。”2007年年底,学者李凤亮曾在朱崇科陪同下去夏先生纽约寓所与其作了数小时学术访谈,事后整理成两万字长稿,从洛杉矶寄给他

8、。一个月后李凤亮接到夏志清的修改稿,夏先生对访谈中一些过头话都作了认真仔细的修改。朱崇科回忆说:“当时已经86岁的夏先生精神矍铄,是一个坦率机智的人,童言无忌。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他都口无遮拦。他经常毫无保留地自我表扬,他经常重复的话是我聪明得一塌糊涂。”夏先生自哥伦比亚大学退休,选中了青年学者王德威为接班人。夏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对他爱护有加,大力栽培,两人情同父子。2013年12月11日,王德威去疗养院看望了夏志清。王德威回忆说:“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正在吃东西,抱怨三明治太不好吃了。这时医生来了,他当着大家的面直截了当问医生:我到底怎么样?医生说:你很好。他说:你别讲假话了,我们都是现代人,

9、我不相信这套的。我已经永垂不朽了,因为我写了中国现代小说史。哈哈!”夏志清的离去,留下文学批评史上一段绝唱。正是因为他激越不羁的批评个性,形成了他批评的独到发现与巨大冲击力。今天文学批评界所缺的,不是裹脚布式的长篇大论,恰是那种批评的真诚甚至偏见。4. 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追忆夏志清先生的?请作简要分析。【答案】 生活态度上,童真乐观,直面人生,幽默风趣,较为自负。 学术研究上,西为中用,见解独特,治学严谨,奖掖后进。5. 文中多处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 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夏志清治学、性格、人品等方面的情况。 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趣味性。6. 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批评的真诚

10、甚至偏见”?【答案】“批评的真诚”:完全依据文学审美作出评价,具有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态度;“批评的偏见”:观点可以激越,明确表达喜好(或避免四平八稳、缺乏观点的长篇大论式批评)。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夏志清在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三、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章,完成79题。我的兄弟王小波王小平小波的出生正赶上我父亲遭受贬黜的时候。一场风波,这就是他的名字的由来。我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当时他尚在母亲腹中,无法不直接承受这种悲哀的影响。他生下来就严重缺钙,他后来把钙片当炒豆吃,这与他最终长成一个一米八四的大个不无关系,而且看起来有点傻头傻脑。我母亲常溺爱地叫他傻波子。小时候,我发现他

11、的思想常定格在一个东西上,陷入冥想,中断了对外界的反应,很不像他那个年龄应有的样子,站在其他活泼的祖国花朵之间,似乎是一个异类,因此受到了一些误解。后来他上了学,但似乎从来没成过一个好学生,总是怀着不服管教的叛逆之心。有一次老师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但两眼平视,一声不吭,弄得老师无奈他何。他就这样,不关心课业,所以成绩单根本看不得,因此挨了不少揍。他那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玩,玩得忘情而投入。剩下的就是看书;不管什么纸片捡起来就看,连农作物栽培手册都看得津津有味。虽然落了个傻名,功课也不好,但兄弟姐妹都知道他绝不傻。他看书奇快,和我比快时回回占先。据他说,他一小时能看一百多页,而我充其量能

12、看六七十页光景。小波自小和我投契,一块儿捣乱,一块儿挨揍。说来我们俩都不是什么好鸟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平日里偷鸡摸狗,无恶不作,给我爸妈气得不善。那时,革命的重头戏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对我们来说,那是另一个星球上发生的事情。我们生活在革命的层次之外。倒是花树泥土的气味,自然中的光影转换,景物中隐藏的异种气氛,像谜一样令我们着魔。诙谐是小波的另一天性。他喜欢笑谑,经常能敏捷地抓住可笑的东西。饭桌上是他驰骋谈锋的地方,时常妙语如珠,以马克吐温式的幽默,惹得众人喷饭。他对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当时叫顽童历险记大为倾倒。他把这本书翻了又翻,直到它成为一堆碎片。在我看来,他就是那个顽童。当时

13、的北京郊区,有不少白杨夹道的大路。春日的早晨,我和小波在笔直的大道上驾车东行。驾的当然是自行车。当时我们在有节奏的锵锵声中骑车东进,眼前大道如弦,两边的旷野向远方伸延,真是大块烟景,不禁心旌荡漾。我想起古人的诗句,就大声念起来:“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小波在旁边纵情大笑。比起诗中的境界,我们眼前的景致差不了什么,只是身穿补丁衣服,骑着破车,与五陵贵公子有一定差距,但这点可以用想象来补足。我们想象自己鲜衣怒马,玉面绮貌,在长安大道上行进。随着马背的颠簸,玉珂轻叩,发出有节奏的清音,若合符节。而脚蹬子有规律的撞击,把我们的想象与现实弥合得天衣无缝。脚下的路好像永远走不到

14、头,我们也愿意永远这样走下去,好像可以一直走到天国。那是一个令人沉溺的境界。我们在不息的穿越空间中陷入梦境,一切都没入薄暮之中,空气也变得黏稠而滞重当从梦境中醒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不传之秘,那就是天国和人间、王子与贫儿、古代和现代的间距其实其薄如纸,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在两重世界间自由穿行。这种意思,好像成为小波的一个思维习惯。在他的历史小说里,他把现实和历史自由交接,用两者之间的反差和气氛变换制造出一种特殊韵味,传达出他内心的感觉。那时的小波,因为年纪尚幼,没有写过什么东西,但却在积累着美的印象,孵育着自己的趣味,或者说,一颗趣味的内丹。在我看来,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

15、他们行住坐卧,都如蚌含珠,默默孵育着这颗内丹,像练气士一样呼吸沉降,萃取天地间的精气,使这颗内丹在感觉的滋养中成长。当内丹大成时,它会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与外界发生感应,此时艺术家趣味大成,进入一种高超的境界,谈笑咳唾,皆成珠玉。这种内丹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纯美境界的把握,一种至高的品位。人们喜欢小波的作品,实际上是喜欢他的品位。(有删改)7. 在作者眼中,王小波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 耽于冥想,被误解的异类(或不服管教,或叛逆)。 玩得投入,看书奇快。 天性诙谐幽默。 想象奇特,喜欢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自由穿行。 养成了独特的艺术趣味,作品有至高的品位。(答出任意四点即可)8. 这篇传记在材料的选取使用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 真实性(生活化),注意捕捉人物在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人物本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典型性,选取能表现人物的艺术趣味的养成的典型事例来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人物的风貌。9. 文章结尾处说,“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答案】 内丹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一种美感体验,是一种独特的不流于俗的趣味。 内丹养成之后,会成为艺术家认识外部世界的奇异方式,使艺术家进入高超的艺术境界。 内丹实际上就是艺术家的至高的品位,彰显着他们对纯美境界的把握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