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21搭石 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5366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21搭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21搭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21搭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21搭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21搭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21搭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搭石 说课稿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

2、,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语文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了语文的学科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还提出了一个“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从这两方面看,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四年级学生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基于以上的这些认识,我具体说说搭石的教学。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21课,文中用质朴的语言截取了农村生活中秋凉摆搭石、老人调整搭石、人们协调走搭石、互相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等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

3、凡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体现了人们善良、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学习这篇课文,这种美好感情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而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正是学生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根据语文的学科性质和三维目标,结合课文与中年段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来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互相礼让、老幼互敬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2、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生活,怎样从平凡的生活中要发现美、表现美。其中前者是本课教学重点,后者是教学难点。下面我说说我的主要教学过程:一、紧扣教学目标,创设情景,激活学

4、生的思维导语是相当重要的,好的导入应该紧扣教学目标。所以,根据这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头:同学们,同学里面你最想夸夸谁?为什么要夸他?孩子们听了肯定就各抒己见,一个同学说:“我要夸夸我的同桌,他的作业很认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另一个同学又说,我夸夸劳动委员,他很爱劳动,每次大扫除,他干得最积极,最认真等等。从孩子们的这些回答中,我进行小结:同学们说的认真和爱劳动等都属于心灵方面的美,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都能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搭石的作者刘章爷爷也是这样一个有心人,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在平凡中发现美和表达美的。通过这样紧扣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导入,学生明确了本

5、节课的学习方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二、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说说什么是搭石?接着让学生读读有关句子,边读边想象人们是怎样摆搭石的,摆搭石时会怎么想呢?然后在黑板上用蓝色笔画出一条小溪,提供一些形状不一的石头图片,请学生出来挑选石头“摆搭石”,最后说出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摆。这样通过边读边想象,动手摆一摆的过程,学生就更好地从课文里的“根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距”等词语体会到人们那种用心、细心、助人为乐的心灵美。这里就给学生指出了学习本课的方法,也就是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来感受生活中的心灵美,这样做

6、有助于后面的自主学习。这篇课文脉络非常清晰,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了。所以接着,我就紧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让学生略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还写了几个这样的场面。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接下来,我根据学习“摆搭石”时的方法,给学生提出读书要求:1、自由读课文,划出文中让你感受到美或者让你感受深刻的地方。2、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那些场面。3、在文中相应的地方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4、把你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一下。然后让学生根据我的要求自主学习。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学会做读书笔记。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

7、墨不读书。” 让学生读书的时候,读到一些优美的、深受感动的语句,或划一划,或摘录,或读到感触自己心灵的地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更加深刻,能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习作能力,这些单凭教师的分析讲解是达不到这个效果。?而且,这样做就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经过了独立、深入的思考,学生才能产生独特的思想,体现了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通过独立的思考,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才会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更好地激发智慧的火花,使小组交流不只是流于形式。而且这

8、样的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了学生的自读课文、写感受和交流感受之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再分两种方式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一是演一演,请两组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场面来演一演,演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二是说一说,请其他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最深的场面,说说感受到了什么,怎样感受到的。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再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水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重点词句,学生就更深入感受作者家乡这道风景中的音乐美、图画美,和人们平凡的行为中透射出来的无私奉献美、和谐美、谦让美、敬老美等。这样通过读

9、、写、说、演的过程,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受到了思想的教育,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最后,教师小结,指出作者是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然后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三、学会表现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只是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除了要让学生进行了人性美的熏陶,关键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美,表达美。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回归于生活,通过选取生活中的小片段来拓展延伸,正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因此,在课外拓展环节,我先回到导入时说到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平常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事情也能体现课文的

10、这些美,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美的兴趣,然后有目的让学生回忆自己家里吃晚饭的过程,想想每天吃晚饭那么平凡的事情中你能发现哪些美,然后把吃晚饭的场面写出来。通过这样借助教材教会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学生可能会在吃晚饭那么平凡的事情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父母间夫妻的恩爱,自己对父母的孝顺,一家人的和睦美等,并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把这些生活的美表现出来。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的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养成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最后的课外延伸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四、开放的板书设计,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本课板书为一幅风景画: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每一块石头上写着奉献、助人、协调、谦让、敬老等。这个板书设计是紧扣了发展与创新的新理念来设计的,风景画恰好体现了作者家乡的自然风景美,石头上的字正是体现了搭石所折射出来的人性美,最后还给予学生开放的想象空间,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综观这节课的教学,担当了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做好了他们表达感受的倾听者,我没有过多的花架子,注重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实实在在中学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