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下教学内容:上下。(教材第6465页)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2.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3. 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有关上下的体验及其相对性,能用语言描述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难点:体会在描述物体位置前,必须先确定参照物,从而体验上和下的相对性。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今天是大树爷爷的生日,可是小兔把请帖放到一个盒子里找不到了,你们愿意帮助它找到请帖吗?(出示盒子)师:那你们猜猜它在哪个盒子里?这可是一个神奇的盒子,只能打开一次。
2、不过有两条提示:请帖在1号盒子的下面,它有可能在哪?请帖在3号盒子的上面,它在哪?生:2号盒子里。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生:因为请帖在1号盒子下面,它有可能在2号、3号盒子里;请帖在3号盒子上面,它就只能在2号盒子里。师:那我们来看有没有呢?(教师打开2号盒子拿出请帖)你们真能干,都能当小警察了。刚才我们一起寻找请帖的过程就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上下)设计意图:由生动活泼的动脑筋故事引入并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兴致很浓。通过看、说、问,初步掌握对“上下”相对位置的认识。二、合作探究:师:小兔子拿着请帖和小鸟最先到达大树爷爷
3、的家,给大树爷爷庆祝生日。(一)出示小鸟和小兔子的情境图。师:谁来说说小鸟和小兔子的上下位置?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生1:小鸟在上面,小兔子在下面。生2:小鸟在树上,小兔子在树下。师:不一会儿大树爷爷的好朋友小松鼠(出示小松鼠图)也赶来了。你能说说小松鼠在哪里吗?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生1:小松鼠在中间。生2:小松鼠在小兔子的上面。生3: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师:老师想说,小松鼠在上面,你们觉得怎样?(这时需要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后,再指名学生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生1:我认为不正确,因为小松鼠是在中间。生2:不够准确,因为小松鼠跟小兔子比,小松鼠是在小兔子的上面,但是跟小鸟比,小松鼠是在小鸟的
4、下面。(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都给予肯定。)设计意图: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体验上和下的相对性。(二)操作体验、理解位置。1. 游戏(找一找)。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学得多认真哪!能很快地说出小动物的位置。老师看有些小朋友有点累了。现在,我们来活动活动一下双手,好吗?请跟老师一起做:嘴巴、鼻子、眼睛、眼睛、嘴巴。(边说边用手指)小朋友看看同桌的眼睛、鼻子和嘴巴,说一说它们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设计意图:加深对“上下”相对位置关系的理解。2. 我说你摆。学生按照老师说的要求摆放数学书、铅笔盒、橡皮。摆好后用“上下”进行描述。3. 我摆你说。(同桌互相合作,一个摆一个说。)师:按自己喜欢
5、的方法摆好书、文具盒、橡皮的位置,然后请同桌说。摆错了,帮助改正。教师巡视。设计意图:在摆玩具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上下”的位置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也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位置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吧!课后反思:1.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生动活泼的动脑筋故事引入并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2. 通过玩具的摆放和找一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感性信息,体验上下的相对性。在游戏中,加深对“上下”相对位置的认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3. 把评价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既是对学生的肯定,又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