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3.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4456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3.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3.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3.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3.4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

2、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材分析】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

3、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母亲河】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文章以宽广的视野,历史的眼光,介绍了黄河及其孕育华夏文明的历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母亲河”的无限风情和魅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黄河的雄伟壮丽,知道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文章不仅取材精妙、详略得当,而且语言简练而气势宏伟,极富感染力。来源:学|科

4、|网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情感经验的积累,对于这个学段的学生,应重视发挥多媒体资料的功用,引导学生在丰富生动的课堂氛围中和合作探究中受到情感的

5、启发。【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导放结合+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垫定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2.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1.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2.学写解说词。【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2.学生:按照要求预习,查阅有关黄河的资料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案(教师活动)学案(学

6、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谈话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黄河的课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课题。全班交流作者资料,试着用一句话交流作者资料。可以设计互动活动:吟诵和黄河有关的诗句。以优美的图片和诗句吟诵开始对课文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约15分钟)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出示黄河的图片及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简单介绍

7、黄河,对黄河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1.聆听老师的介绍。2.欣赏黄河的图片及中国地形图,简单交流自己的感受。1.提高概括能力,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2.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学会多途径的搜集学习课文需要的资料。来源:学|科|网三、朗读赏析,细读感悟。(约15分钟)1.指读课文,正音,交流生字词语。2.欣赏黄河上中下游及入海口的图片。3.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的学习,体会到:黄河水利资源丰富,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灌溉,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所以被称为“母亲河”。4.了解黄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根据时间填写表格。5.再读课文,交流探究。黄河为什么

8、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1. 读准字音。通过阅读,了解大概内容,深入理解题目的含义。2. 欣赏图片。来源:学.科.网Z.X.X.K3. 交流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的原因。4. 填写表格。5. 交流: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1.正确运用读书的方法.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地谈出自己的看法,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研讨、争辩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2.这一环节, 以读、思、议、辩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四

9、、拓展延伸,总结全文。(约5分钟)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交流一下。2.查找有关黄河近况的资料,想想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分组做一个保护环境的计划,制定一些措施。3.欣赏歌曲保卫黄河。布置作业:(1)你眼中的黄河是_。用文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来源:来源:学。科。网Z。X。X。K交流,然后练笔。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学会运用美妙的语言。可以提升的学生理解能力,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随文练笔,既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又体会思想感情。板书设计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养育中华儿女 孕育华夏文明教学反思整节课脉络清晰,各环节安排流畅紧凑。多媒体运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量地理

10、图片、动画和黄河视频资料,提供了生动直观的视听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自然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强化了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学习兴趣的维持度,在较好落实知识点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地理学科相关素材丰富多样,教师在平时应该注重搜集和整理,运用时就可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小组竞赛与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较为自主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而在学习进度的控制上往往会存在问题。如在黄河治理出金点子这一环节中,由于时间关系,学生交流讨论受到限制,曾尝试减少“黄河治理”讨论时间来弥补这一缺憾,效果不好。课后想来,还是应该把学习进度的控制权还给学生,不应该为追求知识的完整性打断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同时可在课外引导学生开展适量的自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