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下语文教学杂谈-10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新课标 再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优化教学氛围,创造合作环境合作教学是以集体教学为主,兼补充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形式,一般以两人组或四人组为单位,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具体开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合作过程。这种合作,不仅能使学生取长补短,获得1+12的整体学习效应,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等优良品质。如在执教十六年前的回忆时,为了便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教师将班级小组调整为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以方便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合作的宽松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会读书,发展语言的同时塑造健全人格。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 有
2、效性策略有效读悟促学形式多样丰富“悟”的内涵提问的层次性深化悟人们认识事物都是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指导学生阅读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所以,设计提问时,也要注意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我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提了这样的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当学生再次读课文时,我又提问:把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段划下来写下你的读书体会?当学生再次读文时,我又提问:文中哪些句、段写的是李大钊?你从这些句、段中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依照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多少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书,层层深入,越读越有味,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提高了独立阅读能力。教学反思到底要反思些
3、什么德育过程的反思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传授知识与育人相结合的过程,两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不可分割。如果舍弃了育人,那学知等于失去了灵魂,如果舍弃了学知,那育人也就失去了依托。所以我认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切莫忘了育人。比如指导学生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己学会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概括段意,分析理解课文难句含义,学习倒叙和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归纳文中主人公李大钊的品质,学习他那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从容镇定,处变不惊意志,学习他忠于人民,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或者教导学生不怕困难,有耐心,有毅力,或者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4、,开拓未来,或者鼓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品德教育,从而使教学取得一箭双雕的效果。读写结合 相得益彰从写作手法入手新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应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这其实就是让阅读教学为学生作文作铺垫。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任务: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作者是怎样表现的?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写作手法。学生通过阅读不难理解:李大钊是一位对革命事业忠贞不屈的人。作者主要是通过典型事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来体现的。为了突出强调文中的对比手法,我抓住这样一段话:“父亲是很慈祥的。他不论多忙,对我的
5、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可以这一次不知为什么,父亲尽这样含糊地回答了我。”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此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旨在突出父亲当时心中充满了对革命事业的担忧,突出父亲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接着我又让学生用对比的眼光自读父亲被捕时的内容,通过对比父亲、敌人、我的不同表现,认识李大钊处变不惊、大义凛然的光辉形象。旨在加强学生对对比手法的认识和理解。待学完全文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小练笔:文中对于李大钊在刑场上的内容并没有写出来,你能不能根据文中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想象李大钊在刑场上的情景。可以试着运用对比的手法。此刻同学们的内心被李大钊崇高的精神所感染,创作热情高涨,再加之原文内容作基础,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了依据,其结果练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李大钊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稳步走上绞刑台,他深情地环视了一下四周的苍山绿岭,接着面向前来送行的悲痛的人群,庄严而坚定的宣告:共产主义事业在全世界,在中国必将取得光荣的胜利!快!快!快行刑!法官惊恐地喊,别让他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