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陈琳墓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怀古咏史诗托古讽今、怀人伤己的特点和鉴赏思路及常见的表达技巧。2、了解并掌握文化常识。3、正确理解作者的身世际遇和思想感情;珍惜今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重点:掌握鉴赏思路。难点:把握分析表达技巧。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方面,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1、阅读课文及其注释,了解作者及其所写历史人物陈琳的简略生平。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及其重点词语的内在含义,其中重点词语有“青史”、“遗文”、“飘蓬”、“词客”、“霸才”、“识”、“怜”、“埋没”、“荒凉”、“惆怅”、“书剑”等,并试述诗句的大意。教学过程导入:“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
2、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余秋雨) 一、 朗读诗文,初读感知二、 解题,了解诗人和背景1、 题目提供了哪些信息?生答:触媒陈琳, “墓”点出陈琳为作古之人,此诗为怀古之作。2、诗人温庭筠:晚唐诗人、词人。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故屡试不第,常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擅词:与韦庄齐名,时称“温韦”。陈琳,三国时人。擅作章表书檄之文,亦工诗,为“建安七子”之一。曾为袁绍幕僚,起草讨曹檄文而名声大噪。曹平袁后不计前嫌,任用其为司空军谋祭酒,管纪室。军国书檄,多出其手,倍受重用。其墓在今江苏邳县。此诗为诗人下江淮一带,过陈琳墓地,触景生情,追古遣怀感慨之
3、作。三、再读诗歌,疏通大意1、学生齐读古诗,根据课前预习结合课后注释请学生疏通文意。2、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补充解析重点词句。青史:古时以竹简记事,故史籍为“青史”。 飘蓬:诗中常以此喻漂泊的游子(杨花、柳絮同有此意) “欲将书剑学从军”:“书剑”指文武才能。“学从军”,古代文士落寞时总爱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壮怀激烈或愤懑难抑时还爱做从军梦。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就连羸弱的李贺也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四、整体把握回顾鉴赏思路:弄清触媒 弄清史实 把握古今联系 体悟情感 分析技巧 古(陈琳) 联系古今(异同) 今(诗人)青史留名 身世飘零霸才有主 对比 霸才无主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总结:由此可以看出此怀古咏史之作,表面凭吊古人实则自伤身世。 五、深入赏析诗中四联有一联明显异于其他三联,是哪联?提问:颈联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除对偶之外,颈联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参考:借景抒情(借荒凉萧索之景,表达内心的寂寥郁愤);虚实结合(前句实写眼前所见陈琳墓萧条荒凉之景寄托诗人对先贤的缅怀,后句联想想象当年的铜雀台,实则为追思曹操,表达对重才明主的追思和渴求);哀景衬哀情(以荒凉萧索之景,映衬内心的寂寥郁愤)。六、作业布置用所学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思路鉴赏长沙过贾谊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