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465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学年9月份考试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I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0分,共56分)1.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这段文字的创作文体属于A. 楚辞B. 唐诗C. 宋词D. 元曲【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是战国时期屈原的著名作品中哪个词语。屈原创作了楚国方言的离骚体,故A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楚辞2.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杰出

2、成就,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说法正确的是A. 对外来科技排斥和不兼容,形成了独立的科技体系B. 比较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 富含理性探索精神D. 不断发展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紧密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古代科技主张兼收并蓄,吸收优秀的外来科技自成一体,故A项错误;中国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科技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试验,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技特点3. 1867年,曾国藩奏称,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生计日蹙,今若“听其创置电线铁路

3、,则车骡任辇旅店夫之生路穷矣其余如小轮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自华人附和洋商者行之,亦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可行。”可见,曾国藩尚未清醒认识到( )A. 外资入侵的危害性 B. 工业时代的必然性C. 西方技术的先进性 D. 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痛深水火,生计日蹙”、“生路穷矣”、“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核心意思,即外国技术(包括外资)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在材料

4、中直接能够体现出来,即曾国藩意识到了,不符合题干要求;进一步分析,可知,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性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了洋务运动。可知,他意识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性”。B项表述,材料内容无从体现,符合题干要求。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阶段)洋务运动【名师点睛】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

5、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4. “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A. 图1战国人物龙凤图B. 图4清代墨兰图(局部)C. 图3明朝本草纲目插图D. 图2北宋清明上河图

6、(局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体现的书中有画的文人画特点,墨兰图是文人画代表,故D项正确;A是人物画;是科学著作;是风俗画。考点:古代中国文学艺术艺术文人画5. 吴虞指出:“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迫亦散。”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直指A. 旧文学 B. 旧道徳 C. 君主专制 D. 愚昧迷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引文强调的是封建统治者不遗余力地教孝、教忠,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孝道进行猛烈的批判,据此分析可知材料中新文化运

7、动把矛头指向旧道德,故选B。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6.2015年1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名单中突出四大发明,但也有叠铸法、水碓、转轴舵、新莽铜卡尺等发明。该材料主要表明A. 中国古代科学侧重于实用性B. 传统科技中也有近代科技成分C. 四大发明是传统科技的典范D. 中国传统科技在现代仍很发达【答案】A【解析】题目中列出的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表明了我国古代科技侧重于实用性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科技发明没有近代科技成分,故B项错误;“四大发明是传统科技的典范”与题目主旨不符,故C

8、项错误;中国传统科技在今天并不发达,故D项错误。7.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你认为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影响最大的应是A. B. C. D. 【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的主流由民主科学思想转变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而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方面贡献最大,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宣传民主与科学,主要是五四运动前影响大的人物;BC主要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五四运动后”的时间限

9、制,结合所学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然后可以选出答案。8.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打破世界相对封闭的状态,使之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是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打破世界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而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发明,故选B。9.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 有理而后有气C. 宇宙便是吾心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答案】C【解析】“心”动才有幡动是

10、陆王心学的观点,和宇宙便是吾心是吻合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是二程的观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确理而后有气是王夫之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的观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0.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儒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B. 儒学在政治上确立统治地位C. 儒家思想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D. 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表明如

11、果学通学精儒学取得高官厚禄就非常容易,说明了当时儒学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答案选择B项。A项在材料内容中没有体现,C项也是无关项,D项出现在明朝。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地位的确立11.湖北自张之洞提倡学堂后,而“新潮输入,革命已伏萌芽”。这说明张之洞以上举措的主要作用是A. 改变了思想观念B. 维护了清朝统治C. 建立现代教育体制D. 民主共和思潮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湖北师范学堂,有利于西方进步思想传入,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故A正确;B项与“新潮输入,革命已伏萌芽”不符,排除B;新中国成立后,现代教育体制才建立,故C项错误;民

12、主共和思潮兴起于19世纪90年代兴中会成立以后,排除D。12.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段材料体现的思是( )A. 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B. 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C. 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D. 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主张“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提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这种思想

13、有利于神化君权,加强中央集权。故应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力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13.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 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归纳,并做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诸子百家,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相关知识点。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等,不难知道,道家学派主张统治

14、者应该“无为而治”,这样便可以缓和阶级矛盾。A项是儒家学派的主张,不正确;B项表述与“无为而治”相反,不正确;D项是无关选项。故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学派的主张“无为而治”14.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A. 王韬 B. 康有为C. 粱启超 D. 陈独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新文化运动以“打倒孔家店”为口号,斗争锋芒直指封建礼教和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陈独秀,故

15、D项正确;A项是早期维新派;BC项是维新派。所以答案选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名师点睛】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4、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中国知识

16、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15.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A. 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B. 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C. 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D. “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答案】B【解析】“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其实也就是重建社会秩序,这也是材料所强调的争鸣核心所在,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就是错误的,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经济等的繁荣

17、,不符合题意,排除;百家争鸣也关注社会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6.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 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表明此时的陈独秀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已经表现出怀疑态度,可见是受到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18、。A是在1915年,而且初期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B是在1924年兴起;D是在1921年,与题干时间“1920年”不符。故答案选C。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17.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 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B. 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C. 吸收道家思想宣扬无为而治D. 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董仲舒

19、是持性善论的观点,孟子是主张性善论的。同时董仲舒提到“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表明董仲舒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于天意,这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故B项正确;由材料中“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可知董仲舒认为“善”出自人性,但人性不一定是“善”的,这是性善论的观点,但荀子主张性恶论。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君权神授”,与道家的无为无关,也没有体现出其排斥了其他学说。故C、D项错误。18.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据此你判断他所擅长的字体是()A. 楷书 B. 行书C. 草书 D. 隶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隶书的特点是“蚕

20、头燕尾”,与作品不符,故D可排除;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与作品不符,故A项可排除;草书,勾连不断,审美价值高于实用价值也不符合;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在书写特点上既具备楷书的特点,又具备草书特点的是行书,故选D项考点: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点评:此题为以文补图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以图像为主题情境,另以文字来补充图像内容不能反映的信息。解答此种类型的试题,关键在于从图像中提炼信息,并以文字传递的信息为补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筛选,得出正确答案。19.王夫之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认为“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这里的“

21、器”是指A. 客观存在的事物B. 人们感知事物的器官C. 万物发展的规律D. 进行科学试验的仪器【答案】A【解析】王夫之认为主观认识都是由客观现象引起的,故“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说明了人们认识事物要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观察研究的依据,故排除BCD,选A。20. 徐渭在画上自题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由此可见,他的画属于( )A. 文人画 B. 风俗画 C. 宫廷画 D. 山水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材料,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特征。结合

22、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徐渭是明代诗人、画家。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徐渭的画符合文人画的特征,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排除BC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人画的特点21.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

23、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如宋词。因此选C。ABD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22.宋刑统斗讼律规定:“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这一材料体现了A. 儒家思想的法典化 B. 法家思想的具体化C. 道家思想的合理性 D. 君主专制的必要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说到的徒刑都是针对“兄姊”、“弟妹”、“兄弟之子孙、外孙”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的,这是对儒家所提倡的和谐家庭关系的一种维护,而且是用法律的形式,

24、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家思想的法典化23.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宣传维新变法的刊物,民报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机关刊物,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该杂志从第二期第一号更名为新青年。所以应该排除C项而选择B项。【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青年24.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 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 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

25、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 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不正确,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之一;C项不正确,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应该是赢得了民族独立。根据“文明史观”,追求近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近代化25.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著作是A. 新青年B.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C.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 共产党宣言【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

26、较观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篇文章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故C项正确,排除AB两项。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26.顾炎武弟子潘耒为日知录作序:“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

27、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由此可知,顾炎武著日知录旨在A. 精详考据B. 博辨文辞C. 借古讽今D. 明道救世【答案】D【解析】日知录是代表顾炎武思想的最主要著作,“考据之精详,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可以得出精详考据不是作者的本意,故A项错误;题干中“文辞之博辨,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可以得出博辨文辞不是作者的意图,故B项错误;题中“采用其说,见诸施行”可得出作者的目的是为了让其学说施行,不仅是对今天的讽刺,故C项错误;从题中“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可知其意是明道救世,故D项正确。2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

28、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 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 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 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排除B;C项错在“全面”;D项错在“政治制度”。答案为A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新思想的萌发28. 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A. 民贵君轻B. 无为而治C. 以法治国D. 兼爱非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道就是无的意

29、思,它是道家学派的核心。无为就是无所作为,顺其自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这就是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通过弱者道之用来说明以柔克刚的道理,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是儒家思想;C选项是法家思想;D选项是墨家思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无为而治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4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由本以治末,洋务之纲领也。欲明洋务必自此始。王韬弛园文录外编材料三 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

30、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王韬纪英国政治(1)据材料一,说明王韬生活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其主要贡献。(2)概括材料二观点并作简要评价。(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王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一,指出其原因。【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学东渐。贡献:传播西方思想,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变革。(2)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评价: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不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3)变化:由主张中体西用到主

31、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原因:对西方社会的了解,使王韬认识到中国落后根本原因是政治制度问题。【解析】【详解】(1)背景:王韬生活的时代背景可以结合18491894年的历史史实回答,即根据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概括。贡献:根据材料“将古三经译为英文”“前往牛津大学作学术演讲”“推行西式教学”,结合王韬的主要活动总结概括。(2)根据材料“由本以治末”,结合所学,材料二体现了王韬的洋务思想,即中体西用,对该观点的评价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转化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3)从材料三的信息可得出,王韬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这与王韬的英国之行,以及对

32、西方的了解有关。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材料二 下面是战国时期两位思想家的言论摘录:“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材料三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材料四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2

33、)材料二中的两位思想家分别是谁?概括二人的思想主张。(3)材料三代表了哪一社会阶层的利益?(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思想主张?【答案】(1)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意义: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思想家:孟子;荀子。主张:“仁政”;“

34、天行有常”。(3)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4)法家思想。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不会倒退。【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是以九家之术各引一端”可得,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历史意义结合教材内容从该现象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不同学派的影响与作用等角度回答。(2)材料二中的第一则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是施行“仁政”,由此可推知该思想家是孟子;由第二则材料中的“天行有常”可知该思想家是荀子。(3)材料三反映的是墨家的思想,墨家代表的是下层群众的心声。(4)根据材料“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结合所学,材料强

35、调“变”,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法家思想。法家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其主张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即可。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胡适口述自传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材料二 由今而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材料一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出自谁的什么文章?作者在文中歌颂的是什么?材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信念?【答案】(1)转变:从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

36、原因:受十月革命的影响。(2)文章: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歌颂:俄国十月革命。信念: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世界胜利。【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分化,一部分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宣传马克思主义。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部分人的思想转变是受到当时十月革命的影响。(2)根据材料“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可知该文章是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该文章是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他在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根据材料“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可得出其信念是坚信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