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 鄂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3184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 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 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 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 鄂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8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卵石的有关知识。3、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认识科学小品文的特点。4、培养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习惯。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2、搜集与卵石相关

2、的资料,了解卵石的形成过程。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二、感知卵石特殊的语言(一)卵石的话师: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卵石说的话。1、学生自读,勾画相关句子。2、指名交流,师出示课件。3、生齐读。师:咦,你们发现了吗,句子中的我,我们指的是谁呀?指名回答。师小结。(二)学习第六自然段,感知卵石特殊的语言。师:默读第六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知道卵石是从西边流来的,还要和江水一同到东方去,边读边勾画出关键语句。师出示课件。1、生默读,勾画句子,师巡视。2、师指名交流。3、师小结。: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卵石斜躺在沙滩上的样子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六自然段,边读边画

3、出关键语句。4、指名交流,指导学生朗读。5、师小结,介绍说明方法。6、生齐读。师(出示图片):瞧,他们密密地排列在沙滩上,假如你们就是其中的一颗卵石,你会说指名交流。齐读第六自然段,感受卵石特殊的语言。师小结。(三)学习七九自然段师:请同学按照第六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根据学习提纲自学79自然段。(师出示自学提示)生自学,师巡视指导。指名交流。师小结。欣赏图片(出示课件)师:通过学习六九自然段我们发现了卵石这些特殊的语言。师出示课件,齐读。三、学习1011自然段。师:卵石的特殊语言可丰富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让我们自由朗读第1011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卵石特殊语言的关键句子。指名交流,师出示相关课件。

4、师小结。师:卵石就是这样日日夜夜讲述着自己的历史。听,他们在说话呢。师出示课件,学生相互说。指名交流。师小结。四、讲故事,体会特殊的语言。师:河边的卵石总是这样娓娓动听地讲述着奇妙的遭遇,听指名讲故事。师小结。五、总结全文。六、布置作业1、把卵石的故事讲给父母听。2、用自述的方式介绍你喜欢的物品。板书设计10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

5、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

6、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斜躺的样子特殊的语言矿物颗粒颜色形状大小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