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掌握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影响2了解洋务派产生的时代背景,明确“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及其实践,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3明确维新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掌握维新思想的特点、实践及其历史影响4对比分析向西方学习进程中不同派别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及其特点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1页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自守,愚昧无知。2表现(1)林则徐成就: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成就:编撰了
2、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2)清政府内部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2内容: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3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5意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三、维新变法思想1出现早期维新思想(1)背
3、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4)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2发展康梁维新思想(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2)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撰写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3)实践:发动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地位: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4、资料回放(教材第69页)这段材料反映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材料中“师夷”“款夷”的主张冲击了闭关锁国政策和“鄙夷”的观念,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制夷”的主张彰显了爱国之心。误区警示在民族危机之下,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但是,林则徐、魏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因此,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不是要改变社会制度。特别说明“中体西用”的客观积极影响:“中体西用”客观上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促进了西学的传播,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向“现代
5、”转变。精要点拨洋务派、早期维新派与维新派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改革中国的教育,使一大批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其中一部分人成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早期维新派宣传西方的政治制度,为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特别提醒康有为采用“儒表西里”“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维新思想,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托古改制”体现了康有为思想的灵活性、策略性和妥协性。历史纵横(教材第70页)这段文字反映了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这次论战体现了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了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特别说明不同派别的“体”“用”观:(1)洋务派的“体”
6、是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用”是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2)维新派认为西方自有西方之“体”“用”,是不可以分离的,既要学习技术,也要学习制度。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2页探究主题一地主阶级探索“中体西用”“师夷长技”1对西学由抵制到主动学习史料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探究点:史料揭示了国人对西学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变化原因。提示:变化:由天朝上
7、国、盲目自大排外变为主动学习西方科技。原因:西方入侵,民族危机日渐严重;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西方文明的传入等,清政府面临严重统治危机;部分知识分子对西方认识加深。2“师夷长技”的目的史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序探究点:试谈一谈史料中“师夷”的含义及目的。提示:含义:“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自然科技和军事科技。目的:抵抗西方的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等。“中体西用”的含义及其实质和评价(1)含义:“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
8、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2)实质: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3)三种史观评价现代化史观“自强”和“求富”的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全球史观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文明史观“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
9、,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郑观应在危言新编凡例中提出:“道为本,器为末,器可变,道不可变。庶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而非孔孟之常经也。”这反映出他()A对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已有了充分认识B主张把中学与西学放到平等的位置C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已有深刻理解D已经意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必要性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结合时代背景,从时代的高度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分析和认识能力。得分思路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部分先进分子认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重要性,但受时代的限制,他们仍把中国传统的制度和思想视为“本”,把西方先进技术视为“末”。他们已意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10、对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必要性,但是反对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传统思想。综合上述分析,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D探究主题二资产阶级改良派探索兴民权、行君主立宪1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史料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探究点:据史料概述康有为的政治立场与目的。提示:立场:主张制定宪法;召开国会、兴民权、三权分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目的:救亡图存,谋求国家富强。2康有为救国思想特点史料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
11、不受到西方的影响。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探究点:据史料与所学,说一说康有为救国思想的特点。提示:借孔子言论宣传变法;将西方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将思想宣传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1维新思想的四大特色(1)由技术到制度: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2)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4)救亡图存: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2康梁维新思想与西方文艺复兴思想的比较(1)他们都旨在宣传资产阶级新思
12、想。(2)他们都借助传统文化的形式,以减小阻力。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的传统文化来宣传新思想,维新派是借助孔子的名义来宣传变法。(3)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做的贡献(1)政治上:维新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2)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13、。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命题立意通过严复进化论宣扬目的考查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素养。得分思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严复“煞费苦心”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目的是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故A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倡导反清革命,故B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严复“煞费苦心”的目的是,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物竞天择,适
14、者生存”的思想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答案D一、学思之窗(教材P69)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答案:林则徐、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但当时洋务派“师夷”的目的兼有镇压农民起义和抵御列强侵略,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还是有区别的。二、本课测评(教材P71)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三、学习延伸(教材P71)讨论一下,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支持洋务运动?
15、答案:洋务运动兴起于清朝内忧外患之时,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加剧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使封建统治面临危机。一部分地主阶级开明人士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挽救统治。清政府内部产生了很大分歧,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外国列强为了方便侵华,大力支持洋务派;慈禧太后为巩固统治地位、取得列强的支持,暂时支持洋务派。随堂训练对应学生用书第54页题组1“中体西用”“师夷长技”的主张1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
16、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解析:当时在民族危机不断加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答案:C2“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可见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是()A军事科技B工业科技C启蒙思想D政治变革解析:战舰、火器和养兵、练兵之法属于军事科技的范畴,故答案为A项。答案:A题组2由学技术到学西方政治制度3关于维新变法,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曾这样说:“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说法的
17、是()A康有为孔子改制考B严复天演论C梁启超变法通议D魏源海国图志解析: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故A项正确;严复天演论宣传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梁启超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借助孔子宣传变法无关,故C项错误;魏源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借助孔子宣传变法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4严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也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在戊戌变法时期,严复提出()A“世道必进,后胜于令”B“伸民权”“设议院”C“令百官易
18、服而朝,小民一听其便”D“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解析:“世道必进,后胜于令”是严复的主张,故A项正确;“伸民权”“设议院”是梁启超的主张,故B项错误;“令百官易服而朝,小民一听其便”是康有为的主张,故C项错误;“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是谭嗣同的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A题组3家国情怀历史素养5下图是金观涛、刘青峰所著观念史研究中的示意图。该图统计了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对此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师夷长技思想的开始出现B维新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C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D民主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解析:1895年后数量大幅上升,这和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19、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相关,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思想,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图示无法体现民众普遍接受,排除B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使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排除D项。答案:C6甲午战争后,有一份中国报纸载文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一说法旨在()A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B宣扬西方制度的优越C激发国人的民族危机感D呼吁人民推翻清朝统治解析: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故有题干材料中“救亡”一说,以激发民族危机感,故C项正确;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没有体现题干材料,故排除;“呼吁人民推翻清朝统治”是辛亥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