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下第二单元习作二民风民俗教学设计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
2、,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学目标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
3、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做到民俗特点突出。4作文要内容具体,重点突出,语句通顺。教学重点、难点1.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2.合理地利用好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而不是抄资料。习作要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人们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的各种民风民俗。利用课外阅读、调查访问、亲身体验、上网等多种方法调查一些地方的
4、风俗习惯,并加以整理。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写完后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再修改。1、可以写节日习俗、有地方特色的服装饮食居民、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2、看到的、听到的、亲身感受到的民风民俗。3、抓住所写民俗特点,尽量写清楚民俗内容,把文章写具体。4、选材要新,写出真情实感。课前准备.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教师准备有关的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节口语交际课上,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
5、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二、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指导选材:你最想介绍哪种民风民俗?或者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请看老师搜集到的民风民俗资料。(课件出示:节日习俗、服饰、饮食三方面的内容,学生读资料拓展思路)(2)请学生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交流要写的内容,例如,各地不同的饮食、建筑、语言、节日、工艺品、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可以交流。如果学生有到外地旅游的经验可以写外地的;如果学生没有去过外地,也可以说一说本地的风土人情。2明确习作要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通俗。”请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6、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做到(1)民俗特点要突出;(2)内容要具体; (3)语句要通顺。你可以写:民风民俗民风: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民俗: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可以写节日习俗,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别致的民间工艺品,也可以调查访问,也可以亲身经历。3思路点拨(1)这种民风民族的特点是什么,通过你的描述,让读者对这种民风民俗有一种清晰的了解。这种民风民俗是怎样由来的,又是怎样发展到现在的。谈谈你对这种民风民族的感受(2)仔细回顾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结合自己的选材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才能凸现所写民俗的特点。想好后,组织学生交流,相互说说自己打算怎样写,
7、听一听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课件出示:北京的春节课文以时间为序,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我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要把这些说明方法用上呢!藏戏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主要采用了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3)提示学生写节日民俗的具体方法 在写传统节日民俗的事情时,一般涉及到的人比较多,因此还是注意场面的描写,一是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二是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的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三是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
8、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四是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写节日民俗就要体验节日里发生的事情,就要描写节日里发生的事情,写节日活动最重要的是写事,要写好事情细节,写细节应该写出生活的情趣 。4编写提纲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提示: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学生自由编写提纲。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三、读范文学写法课件出示,学生边读边学习写法 东坑“卖身节” 云南傣族的“泼水节”远近闻名,在我们东莞的东坑也有一个特别的
9、民间传统节日,全镇的男女老少和外地客人纷纷走上街头,互相泼水、射水作乐,以祈求一年的好运,这就是当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卖身节”(也称“射水节”、“欢乐节”)。 “卖身节”历经数百年而不衰,随着时代的变迁,“卖身节”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但人们依然保留了这天前往镇上赶集的传统。解放初期,人们又称“卖身节”为“翻身节”,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卖身节”演变成了“射水节”和“欢乐节”。 为了庆祝节日的到来,我镇在开幕活动中举行了一系列表演巡游节目有石排的醒狮表演,樟木头的麒麟队,还有出色的杂技团表演等等,在几十支特色方队巡游中,有苗寨、维寨、彝族等服饰鲜艳、特色迥异的民族舞蹈,有滑稽可笑的小丑高跷特
10、技表演惊险精彩的转碟、登人等杂技绝活让人禁不住摒住了呼吸,小演员们气定神闲的吴川飘色表演让人大开眼界,麒麟、醒狮狂舞,更是把喜庆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 卖身节的开幕式结束后,泼水活动正式开始大街上,男男女女们穿着雨衣,手持水枪对射。晶莹水花、纷飞四溅。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一股福水飞临而降。没有人嗔怪,因为那水是“福运”的使者。靓女们经常是福水集聚的目标,而无处躲避。辛劳的外来打工者们一年到头难得放松,这一天,大家就在厂门口展开射水激战,快乐随着水花一起溅落在每个人的脸上、身上。 整个东坑镇彩旗招展,人山人海,欢声笑语,人们不断泼水射水,呈现一派热烈欢快的气氛。 “卖身节”这一民间传统节日
11、焕发了勃勃生机,传统文化活动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使这个传统节日增添新意,发扬光大。找优点谈体会:本文的小作者生动有趣地描写了东莞卖身节上的人的精神风貌。场面描写,有开始,有结束,有局部,有全局,有场内,有场外,有详有略,摹画生动,感情浓郁,详略得当。 文章的语言生动、明快、凝练、传神,极富有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简洁、亲切、自然。四、课堂检测一、填空1.北京的春节课文以( )为序,运用了( )、( )、( )、( )等方法。我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要把这些说明方法用上呢!2.藏戏以( )为序,以( )的关系结构文章。主要采用了( )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二、我列的民风民俗提纲第一部分介绍( )的民风民俗是( )第二部分介绍( )民俗的( )( )第三部分介绍( )民俗的( )第四部分我对这种民俗的( )的感受五、学生自己进行习作练习。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六、作业完成习作并修改六、板书设计民风 民俗 风土人情 风俗习惯 节日习俗 地方服饰 特色饮食 独特民居 民间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