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实践活动3教学过程:一、阅读短文, 完成后面的练习(一)步骤 1、认真默读全文,了解整体意思。 2、认真阅读短文后面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3、结合短文内容,逐一回答。 4、解答之后把答案放回到语言环境中,自我检查这样回答是否正确,具体。(二)解答 1、给6自然段加标点(独立加, 订正,并说理由) 2、写出近义词 断定判断 肯定 劝阻阻拦 相劝 犹豫犹疑 迟疑 羞耻耻辱 羞愧 3、写出短文主要内容 按下面思路去概括: (1)货轮在航行中发生了什么事? (2)船长怎么做的? (3)孩子或就职后怎样做的?船长的反应是什么? (4)这件事给人什么启迪? 4、给人怎样的启迪?写出来二、口语交际 1、
2、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在困难面前,你是怎样克服的? 2、独立思考(可结合事例来说) 3、小组内交流 4、个别在班上说说(其他同学注意倾听,说说他的发言你觉得那好,哪些地方还应该怎样说说就更好了)教学反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教学对话,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平等对话;二是阅读对话,学生与课文作者之间的沟通对话。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建构意义。上述片段中貌似平等的对话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师生的对话成了“课堂上的孤独行为”。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四是对话到底,方式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