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寓言两则东施效颦_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2542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寓言两则东施效颦_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寓言两则东施效颦_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寓言两则东施效颦北师大版东施效颦出自庄子,由于庄子受民间寓言故事的影响,所以在庄子笔下,一切生物和非生物都会说话、会辩论、会讲道理,这也体现了庄子著作的先进性。 教学本篇课文,我注意了三个要点: 1、突出妙趣横生之处。 妙在课前谈话与新授学习浑然天成,妙在舒缓的音乐中学生自然读出古文的韵味,妙在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加深感悟古文的意思,妙在抓住空白点演绎村里人见到东施的表现。 趣在走进东施的内心,有感情朗读能力在提高。趣在表演中理解“之”、“走”、“去”的意思。趣在情趣盎然中达成了背诵的目标,趣在用灵活的手段使学生感悟表达方法,并灵活运用表达手段。 2、 简洁、传神的

2、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 见西施“颦其里”而“美之”,写东施对美的关注和倾慕,然后用一个“亦”字写出她爱美心切,盲目仿效的心情。但由于只注意形态上的模仿而忽略了本质上的极大区别,弄出了邻里避之而唯恐不及的笑谈。那么,东施丑到什么程度呢?文中“坚闭门而不出”和“挈妻子而去之走”这样的侧面烘托写出了东施的丑态。 教学策略:不急于告诉学生作者对东施丑态的描写属于侧面描写,而是带学生分析这两句话的含义,学生弄懂了意思,老师追问,“从坚和去之走,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穷人和富人对东施的样子感到害怕,甚至把她当作怪物一样,远远地避开,可见东施的样子实在是不堪入目、难以忍受。教师再问:“作者并

3、未写东施的样子,可读者如见其人,这是什么描写方法?”学生短暂的思考后,脱口答道:侧面描写。教师顺势引导,对事物的描画不直接写其样子或形态,从侧面体现,这就是侧面描写。通过这样的教学,顺利地解决了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学习并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3. 写作方法“一事一议”。本文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向人们阐明一个道理。“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不切合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教学策略:在学生知晓了本文揭示的道理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事一议的文章的写作方法。、要选好议论的对象,应该是自己感受最深刻、针对性强、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事物。、态度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叙和议详略得当。带着这样的思考和收获,学习楚王好细腰,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就相对容易了。寓言二则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训和道理,对笔者来说,如何更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是应好好思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