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4古诗两首_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2521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4古诗两首_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4古诗两首_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4古诗两首苏教版在教学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两首诗时,我主要运用了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将两首诗比较异同:一、不同之处:1、抓住背景,一是“安史之乱”,一是“金兵南侵”。由于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他们的经历也各有跌宕。要想理解诗人内心的情感,就必须要有时代背景作铺垫。所以,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诗人生活年代的情况“安史之乱”和“金兵南侵”的相关资料,为更好地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奠定基础。2、抓住作者,一是唐朝,一是宋代。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被人誉为“诗圣”,而他的诗又记录了相关的史实,被人称为“诗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乃杜甫的“生平第一

2、快诗”。而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一生作诗九千余首,可谓“多产诗人”。示儿是他的“绝笔诗”,相当于遗嘱。3、抓住插图,一是“意气风发”,一是“抱憾终老”。在教学中,我觉得书上的插图也应发挥作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幅图中,诗人一家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漫卷诗书”的场面也表现得十分直观。而示儿一图则显得哀伤而凄凉。弥留之际的陆游,在孤灯残烛的映照下显奄奄一息。在布满皱纹、饱经沧桑的脸上,挥之不去的是遗憾之愁云。在这样的画面映衬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读来催人泪下。4、抓住“诗眼”,一是“喜”,一是“悲”。教学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围绕“喜”字展开

3、,诗人为何而喜?让学生找找诗人“喜欲狂”的表现,抓住“即从”“穿”“直下”“向”等词体会诗人的“归心似箭”;示儿可围绕“悲”字展开教学,诗人因何而悲?从哪些词句中让你感受到诗人的悲伤?5、抓住文体,一是律诗,一是绝句。教学中,可相机让学生认识律诗和绝句的区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是一首七言律诗;而示儿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是一首七言绝句。二、相同之处:虽然两首诗有着诸多的不同,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内心无比强烈的爱国之情。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通过写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来体现;示儿则通过诗人临终前的牵挂“但悲不见九州同”来表达。一喜一悲,难以掩饰的是杜甫和陆游拳拳爱国心。学生通过比较、诵读,很好地把握了这两首诗的情感基调,并又收集了一些相关爱国诗句,进一步进行比较,既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也丰富了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