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麋鹿 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1874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麋鹿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麋鹿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麋鹿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7、麋鹿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熟读课文。教时目标:1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坎坷经历。激发保护野生动物的感情。2学习当讲解员,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坎坷经历。教学重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坎坷经历。激发保护野生动物的感情。教学难点:学习当讲解员,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坎坷经历。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11、麋鹿(板书。带着亲切的语气再读一遍。)2 课文开篇就向我们描绘晨曦中麋鹿在黄海滩涂活动的场景,CAI出示第一自然段(配乐)让我们一起把这段文字来读一读,用心感受一下。生齐读。3麋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静谧、悠

2、闲的环境中,并茁壮地成长着。那么它们的样子又是怎样的呢?你知道吗?(板书:外形特点)(过渡引起下文)二辨一辨,想一想(精读第二段)1你认识麋鹿吗?如果,我们的教室里出现一头“鹿”,你能辨别出它是否是麋鹿吗?CAI课件出示辨一辨:“驯鹿”图。学生辨别不清。2别急,只要你认真读了课文就能分辨这到底是不是麋鹿了。3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最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并画出有关介绍麋鹿外形特点的词语和句子。CAI课件出示要求。4生自由读,师巡视。5全班交流。第2节重点抓住: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四不象。第3节重点抓住:麋鹿的“角”、“尾巴”、“蹄子”、“毛色”。CAI随机

3、出示并做相应的比较。6现在你能分辨出这到底是不是麋鹿了吧?(不是,这是驯鹿。)CAI课件出现“麋鹿”。这才是真正的麋鹿,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四不像。多么奇特的外形!7那么,第3自然段除了介绍麋鹿外形,还介绍了什么?(板书:生活习性)8请你找出这一自然段中与麋鹿的生活习性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在小小组里讨论下面的问题:(CAI出示)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系吗?提示:可以从尾巴、蹄子、毛色这几方面来找。9学生朗读讨论后交流尾巴-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麋鹿生活在沼泽中,长尾巴有利于驱赶蚊蝇。)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宽大的蹄子使它在沼泽中能轻快敏捷的行动。)毛色-夏季棕红色,

4、冬季棕灰色。(毛色的变化则有利于它隐蔽自己。以上这些特点,你一定会想到了其他一些动物类似的进化过程。(鲸、人猿)他们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的。8 麋鹿也是如此。麋鹿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也仅存数百头,它的繁殖能力很低。麋鹿的繁殖能力低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你快速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然后告诉我。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怀孕期超过9个半月,比其他鹿类长。麋鹿每胎仅产一仔。雄性的角6岁才发育完全。9指导朗读。分组读2-4自然段,再次体会一下麋鹿的奇特外形和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10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

5、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用心读读课文第5-7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CAI出示问题。如果你产生了这样的情感体验,说明你真正地读懂了麋鹿。三 读一读,悟一悟1 生用心读。2 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句先读给同桌听一听。3 你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随机指导朗读(带着你的情感体验读)CAI课件随机出示两段课外资料。(生1:我有点悲伤,因为我从课文中知道,麋鹿这种动物差点灭绝都是因为人类破坏环境以及战争造成的。如果麋鹿真的灭绝了,那也是人类自己惹的祸。悲伤的语气读

6、。CAI出示课外链接资料。生2:我有点感动。-因为我发现麋鹿在国外相继死去,而英国的贝福特公爵对生活在自己庄园里的麋鹿精心饲养,所以麋鹿生长良好,迅速繁殖,最为可贵的是,他无私地将麋鹿向各国输出,我很敬佩他。感动的心情读。生3:我很高兴,自豪,因为只有祖国富强了,麋鹿才能回归祖国,回归故乡。自豪的语气读。 CAI出示课外链接资料。生4:我也很高兴,因为书上说:“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就有麋鹿”,这足以证明,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物种。高兴的语气读。生5:我很悲伤生6:我很生气 )评价:言之有理,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一读。老师也有同感,请用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你把

7、麋鹿的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请你把体会最深的句子读一读,让大家也听一听麋鹿的心声。四、演一演1、提示角色:对麋鹿大家了解吗?口说无凭,表演为证。老师要大家表演出来,给大家两个角色,一是做讲解员来介绍,二是你就变成麋鹿,自己介绍自己。( CAI课件出示要求。)2、小组表演:4人小组表演,三个各表演麋鹿的三个方面的“奇”,另一个做导演指导。(CAI课件提示身份、语气)3、上台表演:评议(导演指导),评最佳表演奖。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

8、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五、写一写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

9、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1、看来,你们都读懂了麋鹿。课文学完了,此刻你又会联想到什么呢?(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2、以“ ,我想对你(们)说 ”(横线上可填麋鹿或人类等)为题写一段话。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或学生谈感想。(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保护野生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