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3).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1025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慈母情深教学反思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所写小说母亲,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贫穷、艰辛的生 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 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之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深的母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我很喜欢这样的课文,不唯美,不矫情,不 浪漫,似乎是从最平淡的生活小事中信手拈来,用朴素而又平实的语言,写出一份人间 挚情。我因为这份平凡和真实而感动,所以选择这篇文章作为教师交流展示课。其实对 于课的选择也透露出我的心境一一平淡而朴实。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我所面对的也是一群聪明的五年级学生,基于这两点 (即课文类型

2、及学情),所以备课时,我牢牢记住这几个关键词:方法、能力、情感。 我想,教学中,我没必要做过多的讲解,只要学生在这堂课上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理解, 独立阅读能力有进一步地提高,受到一定思想启迪,这就足矣。回首这一堂课,谈谈我的个人反思:本课教学设计,我始终努力坚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的教学为主线,以个性的悟 读为手段,让学生穿梭在语言文字中尽情地读,读出了意,读出了情,读出了语文的韵 味。一、以读为本。语文课程标准标中指出: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 中有所感悟。课前,关注预习中的读。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放手让他们在课前进 行有效地预习是必要的。学习生字,扫除障

3、碍,读熟课文,感知大意,寻找疑虑,设法 释疑,课前的预习自然能做到有效地读。读通,读顺,读熟文本,这是于永正老师说的 学习课文的“保底工程”故在课堂中第二个环节检查预习的情况时,我只需他们说说 课文的大意即可。课中,关注自学中的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 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 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 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中,请学生自由地阅读,梳理学法,然后让学 生根据阅读提示,抓住重点词句投入到自主品读中,学生或圈,或点,或读,或画,或 写,或

4、说交流,品味,个性化的见解畅所欲言,不亦悦乎。对文本关键语段的深入理解、体会,感受慈母情深,我都大胆放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 悟,在感悟中阅读。抓住“哪里使你感受颇深?” “哪里能够表现出慈母的深情?”让 学生去读,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再自主学习,自主感悟,所以在之后全班的汇报交流 中,学生把读懂了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容,化无声语言为有声语言,体会到了母亲挣钱的 艰难,体会到了慈母情深,也感悟到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通过这节课 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慈祥,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这 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二、

5、授之以渔。课堂上最应该注重的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才能真正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 习方法。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 教的境界”从扣紧题眼入手,我紧抓住“深情”两字,用着重号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唤醒学 生对重点词的关注意识,旨在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阅读文本,暗示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对词语有了敏感,就有了良好的语文意识。阅读课的生命就在于教师为学生与文本之间创设桥梁进行对话。在学生汇报读书所 得时,我也不时地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去感悟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如:当学生汇 报

6、:“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 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我相机引导:哪个词语是重点,学生说出“极其瘦弱”, 于是让他再读,语感一出,体会也就到位了。又如:母亲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 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把钱塞到我手中,并对旁边的那个女人大声喊道:“我挺高 兴他爱看书的!”我顺势引导学生:用你们刚才抓重点词语感悟的方法来说说你对这一 句话的理解。学生对“揉得皱皱的”“龟裂”等词语有了敏感,深入体会,并从母亲的 语言中读出了其蕴含的深意。学生的智慧,需要我们用方法这把钥匙去开启。叶圣陶先 生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当学生习得了方法,在以

7、后的阅读实践中,独立阅读 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三、以情促情。课前,我由一首孟郊的游子吟引入主题。当情到深处,升华感情时,我播放一 曲深情的烛光里的妈妈渲染意境,抓住“慈母” 一词,联系生活实际,畅谈生活中 慈母的形象,此时激活了学生亲近母爱的情感,学生披情入文,形成了 “未成曲调先有 情”的美好境界。他们有的流下了感恩的泪珠;有的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对母亲的祝福; 又的理解了母爱的伟大,陷入深深的反思叶嘉莹教授说“不仅要明白作品所写外表事情方面的主题,更可贵的还在能掌握作 品中流露的作者隐意识中的某种心灵和感情本质,从而自其中得到感发。”所以,在感 悟文本的时候更注重的是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当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并读出作者 的情感后,学生此时的情感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当然,由于本课内容及意境的深远,使得这一课时的时间会比较紧,我所预设的一 些环节没能得到落实,使得本节课的交流朗读的过程中,对学生指导还不充分,读的递 进层次没有得到完美的展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