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语文评课-月光曲7人教版今天,我们认真聆听了齐老师执教的月光曲一课,有很多感触,作为青年教师,本课有许多让我学习的地方,她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精巧,提高了学生的解读感悟文本的能力。 一、以读为本,增进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是根本的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不充分的课绝不是好的阅读课。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和感悟的时间和机遇,要使学生全员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在月光曲一课中,老师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对人物情绪的把握逐步深入,读书的程度逐步提高。齐老师恰到利益的评价语言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读书气氛,同时对学生的读书指导也蕴含其中。齐老师在本节课
2、中特别注重朗读的指导,学生的自由读、分段读、喜欢的方式读、抓住重点词读、配乐读,形式灵活多样。做到了朗读有层次,有提高。在指导盲姑娘的话“您,您”时,指导学生第一个“您”因为是在猜测,所以读出疑问的语气,声调稍长;第二个“您”时,明白这位就是贝多芬,所以要读得肯定。像这样的读在文中出现多次,注重了朗读与感悟相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提高读。在课的最后配乐读的过程,学生能够跟随乐曲的旋律或舒缓、或明快、或高昂,非常精彩。我认为是文本的升华,更能体会到贝多芬艺术的精湛。 二、心灵对话,增进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
3、,才能相互培养。”在月光曲这一课中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如,教学第3自然段,在学生感知“妹妹渴望”“哥哥愧疚”之后,教师“难怪”的一连串排比式的追问句,让学生对兄弟俩的情感理解更深化了。又如:理解“贝多芬称盲姑娘为您”之后,追问学生:你在“激动”时会怎样?很自然过渡到“作为音乐家的贝多芬,即兴创作乐曲”,这就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沟通了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再如:后面追问“贝多芬为什么再弹一曲?”紧扣文章的主题,编者的意图,流传的是贝多芬的精神,是对音乐的挚爱,对知音的可遇不可求。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引导,加强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促进了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文本对话。 三
4、、重视实践,提高能力。 齐老师在课上加强了写作方面的知识训练,注重联想和实写之间的区别。并通过对比去掉联想部分让学生进行分析,去掉联想后文章显得平淡,体现不出贝多芬音乐的魅力等,让学生明白写作中加入联想的作用。而后的习题训练找出文章实写与联想,强化了记忆,这对学生今后习作有一定的帮助。 以情体会情,以心感受心,这就是齐老师这节课最让人感动之处,我们相信,学生此时内心的情感在涌动,生命在跃动。这就是语文课的魅力。 齐老师的课如果前面节奏再紧些,让学生的发言再精一些少一些,就能节省一点时间,后面的部分就会显得从容一些,不会超时。再有分析课文时,后两段也是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分析比如说:抓住一些词语“洒遍”“越升越高”、“穿过”“刮起”“卷起”“涌过”通过这些动词动作的幅度变化的大小进一步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并结合课件展示画面指导学生相应的背诵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