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语文评课2丝绸之路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9289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评课2丝绸之路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下语文评课2丝绸之路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下语文评课-2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聆听了年轻的张老师的丝绸之路这一探究课,感到受益匪浅,特总结如下:一、从教师本身的素质来看:语言亲切、教态自然,永远的微笑像暖暖春日,为胆怯的学生鼓起学习探究的勇气和信心,好几个学生在怯生生地站起来,腼腆地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是老师的微笑感染了羞涩于回答的学生,我听到学生的回答因此变得响亮了,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手臂升得又高了一点,越上到后面,孩子们的笑脸越灿烂,就像看到了丰收在望的红石榴一样喜悦,课堂气氛因此活跃轻松,水到渠成,体现了一个年轻老师沉稳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令我这个老教师感慨,后生可敬! 从教学过程来看:这节课的教学

2、过程流畅,教学环节紧凑。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凯撒大帝为何穿得上中国的丝绸衣服?”提问,紧扣本节课的中心和主题,又巧妙地链接上同时代的汉朝中国,即丝路开创的那个年代,可谓构思精巧,缜密之至,既激发了学生学习了解的兴趣,又有效地复习了学生已有的关于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可谓一举两得。开头费思量,巧把课来导!紧接着从丝路之远-丝路之通-丝路之盛,三大版块入手,用演绎的手法,富有逻辑的设计,将三大版块顺理成章地一一呈现出来,既符合历史事件认知的规律,是怎样?怎么会这样?会怎么发展?又综合了各种历史学习的多种教学资源,即历史地理地图、古籍摘录、文物图片、现代历史专家的研究成果,使学习过程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3、学生喜闻乐见,最后用简单明了的板书加以小结,化繁为简,匠心独到!二、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注重学法指导,各有侧重。丝路之远版块侧重读图学史的方法指导,从图的整体到局部,从方位到图例,耐心细致地教学生一一关注,自然得出学习成果,如从地形图和丝路图的对比中,得出丝路漫长艰难,从丝路图和亚洲政区图的对比中,发现丝路和今天哪些国家相关;在丝路之通中,注重引经据典,但不忘从学生实际出发,即时加括号内注释,让学生在现有水平下轻松读懂,理解得出问题的答案;在第三版块中,偏重文物悟史,用墓砖壁画,形象生动展示丝路沿线古时百姓的生活、生产场景,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加强对丝路之盛的理性思考,而且不时提醒学生如何观察

4、,怎么发现历史信息,一堂课讲三种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可见张老师的用心之至。三、 从教学目标来看,三维目标自然达成,通过对地图、文言文、壁画的观察、阅读、鉴赏,完成了对学习方法的训练,在三大版块的学习中,丝路的起点和终点,经过的地区和国家,丝路的艰难和漫长、丝路的积极影响和对历史的贡献,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知识和分析理解的技能,最后油然而生对开拓者的敬佩,对丝路繁荣影响巨大的认可,感受和平对发展重要意义。不用过多的教说,只要在历史图、文的观察和思考中,就可以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里,这是历史教学的独特性,此时无声胜有声!四、从教学评价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注重对发言学生的评价,而且以鼓励肯定为主,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所以学生在这种激励性的评价影响下,课堂发言的学生表情越来越轻松,声音越来越响亮。要是能从个体到整体都能关注,及时给与恰当的多样化的激励性评价,那么也许敢于发言的学生可能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