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探索 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途径初探 江苏省张家港 市张 家港高级 中学 冯 刚【摘要】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是帮助学生有效获取历史知识、合理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历 史“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必须与具体知识的传授,具体能力和特定的思维方法的培养相结合,在历史教育教学的 实践中,不断探 索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培养途径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导学生从多 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促进学生的历史核 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 自己对历史 的正确认 识。1而“历史素养的基本要素仍然是知识、能力、
2、意识 和价值观。知识是基础。”21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有效获取历 史知识、合理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历 史“时空观念”,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历史 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时空性,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 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即历史 知识是建构在历史时空基础上的;只有将历史事物置于 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价值 和意义。一、“时空观念”素养的 内涵 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 念,即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是使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
3、时间和地理环境,使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空框架下运作,按照历史时问 顺序和地理因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 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历史上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 等的意义,并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31 二、“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途径“素养的培养不是空泛的,它必须与具体知识的灌 输,具体能力和特定的思维方法的培养相结合,通过诸 多具体的事例和反复的专门训练而获得一定程度的积 累,才台 自勺放矢,立竿见影。”41而历史知识是建构在历 史时空基础上的,所以对历史的认识首先必须从“时空 观念”的角度出发,在历史教育教学的实践 中,不断探索 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
4、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 史)(2007 年 1 月第 3 版)的“必修 2 第二单元第 5 课开 辟新航路”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培养与发展学生“时空 观念”素养的有效途径。1准确设计课 堂教 学 目标,充分发挥 目标作 用 教学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起到 引领、指导、规范和约束作用。教学 目标的设计是否准确 清晰而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不仅 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 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 目标设计时,必须深刻领会“时空观念”素养的内涵等要素,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 及其教学要求,也可以结合高考考试说明,把握好“时空 观念
5、”素养的内在联系。【课例 1】第 5 课开辟新航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第一层次:知道开辟新航路起止时间的不同表达方 式,能够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明确开辟新航路国家的 地理位置和开辟的主要航线。第二层次:以时间为依据,梳理开辟新航路的历程 并说明各阶段特征;以空间为基础,分析开辟新航路的 原因。团 启迪教育教学版 教学探索 第三层次:时空结合,构建以开辟新航路为中 tb的 中外历史发展体系框架,梳理中外共时性大事,在“大历 史”视野下,运用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等,探究开辟新航 路对欧洲 和世界的影响。第四层次:根据具体的时空框架,独立探究中外共 时 I生等问题,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结合开辟新航等史
6、事的历史背景、历程和影响等内容,论述 自己对历史发 展的认识。上述四层“时空观念”素养教学 目标设计,不仅从高 中历史课程标准出发,而且把课程 目标具体化了,也充 分体现了教学 目标设计的主要功能和原则,为实现培养 与发展学生“时空观念”素养奠定了基础。2巧妙创设课 堂教 学情境,充分营造 学 习氛 围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 目的地引入或 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 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状况、情感态度等 得到优化与发展的教等 法。l5J其中,问题 裁 _是 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所谓问题隋境是指学生已
7、经明确了 要达到 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 目的时的一种心理 困境,即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 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定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 的活动策略,即完成创造性活动。创设问题 情境的实质 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 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 其内驱力,激起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愿望和兴趣,使学生进 人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进而促 使f 门积极思维,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 目的。【课例 2】第 5 课开辟新航路”课堂教学隋境仓I没:第一层次教学 目标,可设计如下问题 隋境:问题 1(以教材 内容和历史
8、史料为资源):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课本 P22 引言和 P23 插图及其文字说明 材料二:自 15 世纪世纪 30 年代起,亨利王子向当 时人类 的航海极限发起 了挑战。从他发起 的航海 时代起,每一个从事地理大发现的人,都是沿着他的足 迹前进的,开辟了人类发展新的空间,推动 了历史 的前进。亨利王子 改变世界版图地理大发现的 第 一人 囝 材料三:从 1500 至 1763 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 上 个较关键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地理大发现 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 f生阶 段的来临。总的来说,欧洲人在直至 1763 年为止 的这一时期中,已获得有关世
9、界大部分海岸线的知识。美撕 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开辟新航路的起止时间,并说出其它不 同 表达方式。关于开辟新航路的起止时间,史学界并没有明确的 界定和统一的说法,因此不同的专家或学者都给出了 自己的结论。高中历史各版本教材基本确定为“1 5 世纪 末到 16 世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确定为“1500 至 1763 年”。综上所述,开辟新航路的起止时间可以表述为:15 世纪 30 年代到 18 世纪 60 年代,15 世纪中期(中 叶、上半叶)到 18 世纪中后期,近代初期,即从意大利 资本主义萌芽后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之前。问题 2(以教材 内容为资源):阅读课本 P24“新航
10、路开辟示意图”,请指出开辟新航路国家的地理位置、航 海家及其开辟的主要航线,并完成下列表格 中的内容。航行线路 国家 地理位置 航海家 国籍 航行时间(主要成就)教师引导学生识别和运用“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准 确说出开辟新航路国家的地理位置、航海家及其开辟的 主要航线,并完成表格 中的相关内容。开辟新航路 国家的地理位置从大洲的角度来说,葡萄牙和西班牙位于西欧;从大洋的角度来说,葡萄牙 和西班牙位于大西洋的东岸。开辟的主要航线从开辟的 方向来说,葡萄牙主要向东方探索开辟,经大西洋、非洲 南端的好望角,到达东方亚洲的印度等地,并 占有南美 洲的巴西;西班牙主要向西方探索开辟,经大西洋发现 美洲新
11、大陆,并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第二层次教学 目标,可设计如下问题隋境:问题 3(以教材内容为资源):阅读课本第二 目“新 航路的开辟”,完成开辟新航路历程的示意图内容。教学探索 问题 4(以历史史料为资源):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材料一:1500 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 日益发 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 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材料二: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 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 需要的第 件东西。恩格斯 醴 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1453 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 堡,
12、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 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 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 品的价格猛涨。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材料四: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 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十字军的多次东侵,就是受着传 教精神鼓舞的。热心于航海事业的冒险家们动机除了企 图夺取香料外,便是发动新一次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 福音于全世界。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请 回答: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 要原 因。通过教师的指导,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 为:经
13、济根源(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的需要;社会根源(主要动力):欧洲人“寻金 热”;商业危机(直接原因):东西方商道受阻;宗教 需要(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当然教师还可以补充“新 航路开辟的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 的推动)以及“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等。只有创设 良好的问题 隋境,才能有助于学生实现原 有的认知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3恰 当运用课 堂合作探 究,充分培养发展潜 能 所谓“合作探究”就是在教学 中,围绕教学 目标选择 和确定相关研究主题,创设一种探究的情境,通过学生 分工、合
14、作、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获得知 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通过合 作学习凸显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培养学生合 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 的观念;通过探究学习强 调学习的问题陛、过程眭、开放J陛,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 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61【课例 3】“第 5 课开辟新航 课堂合作探究运用:第三层次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合作探究的问题 隋 境:问题 5(以历史史料和新闻时事为资源):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 习俗全 鞍 了:水手成了最令 人羡
15、慕和 礅 的职 世,了解 海外奇闻让人们乐此不疲,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 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 人的价值作用。彭艳丽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与文艺复 兴关系之我见 材料二: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对新土地进行殖民和占有,还使 新 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 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 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 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 业文明转变过程。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 5oo 年 材料三: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 年到 1820 年),就有约 2
16、亿 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 了中国,36 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 流向了中国。摘编 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 四:1992 年,正值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500 周 固 启迪教育教学版一 教学探索 年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打算将这天定为全球纪念 日,没想到这个提议遭到了许多墨西哥人的反对。墨西 哥的印第安人还于当天举行了游行示威,甚至砸掉了哥 伦布塑像的一段手指。鉴于印第安居民的强烈反 应,美洲的许多国家都已经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这一天 定为“种族 日”。据环球时报2005 年 8 月 24 日报道 合作探究: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的学知识,归纳新 航路开辟的影响,
17、完成下列表格内容。对欧洲 对亚、非、对世界 世界史重大 影响 拉影响 影响 时间 事件 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 等 方面 15 l7 世纪 开辟新航路 总体发展 在学生 自主进行知识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 究,构建起以开辟新航路为中心的中外历史发展体系框 架,使学生在“大历史”视野下,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在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欧、亚、非、拉地区和世 界都产生 了重大影响;同时也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等角度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结束 了世界各地相对孤 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个整体,世界市场 的雏形开始出现,促进了人类 向工业文 明的 转型。4有效建构课 堂多元评价,
18、充分体现评 价功能 教学评价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个支撑点。“正 确的教学评价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时间和学习面貌。多元智能理论 认为,评价是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没有多元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地判断课程 目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 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价不能 仅仅片面地针对某一方面的智能,应建立 为多元智能 而评的全面评价理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和个f生的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真切地感受到 天生我 才必有用,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I生和个体发展的不 均衡性,强调评价 目标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重视评价功能的发展性和对学生个
19、 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其实质是全面地评价学生,以促进 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有利于培养 学生 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 圈 的主体地位,真正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诸方面的 考查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 动全面发展,这正是新课程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71 因此,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建构 多元评价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例 4】“第 5课开辟新航路”课堂多元评价建构:第四层次教学 目标,可设计如下问题 晴境:问题 6(以历史史料为资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王朝建立后,郑和七下西洋为 人类交往打破相对分散和隔绝
20、状态,迈出了从陆上向海 上转折的重要一步;作为人类交往史上从陆向海转折的 标志性事件,更推动人类文明互动中心从亚欧大陆转移 到海上,由此整合形成的亚洲国际贸易网,繁盛了一个 世纪,为 15 世纪末东西方文明在海上汇合、一个整体的 世界形成于海上奠定了基础,从而揭开了剑 讹 的序幕。万明郑和下西洋:永恒的辉煌 材料二:东西方 自古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一 历史事实在 l5 世纪通过航海而凸显了出来:存在两种航 海模式。东西方航海模式存在共性:同是 类通过 海洋认识外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国航海的和平 稳定发展模式,与西方的暴力掠夺发展模式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这是我们从东西方航海比较中得出的合
21、乎逻辑 的结论。万明郑和下西洋(讲稿)A 概括材料一、二的观点,并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加以 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 字左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探究中外历史共时 性等问题,结合相关史实,论述 自己对历史发展的认识。然后,教师选取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小论文,设计多元 评价环节:(1)评价 目标的多元化:既评价学生对史料的 理解与解析技能的掌握,也重视学生对史料观 的概括 和论述能力的评价,同时关注学生在东西方航海探索对 人类发展影响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的评价;(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过 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 自我-b
22、 f r和相互评价为主,教师 评价学生作为指导、点拨。(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过 程 为主,不仅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结果,而 目评价学生在撰写小论文过程中对历史的感晤和升华;(下转 第 3 页)课程教材 话 让表姐 整 理好 相 关材料,周 末轻 轻松 松地 带 回 了学 校。完成 了研 究工作。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陈明的“智”?为 什 么?生 长在 同里 的张丰是同里旅游 文化建设 课题 组 的成 员,任务是采访 了解游客对 同里的文化 印象。整整 一个上 午。没有一位 游客愿意接受采访调查。赶往 罗星 洲的路上,突然有一位游客非常恼怒地说:你个小青年,我们从 老远跑 到这里,总共 只是
23、 一天 的旅 游时 间,哪有 闲情接受你的调查采访。一语惊醒梦中人。张丰迅速调 整 了策略。张丰将 用怎样的策略呢?(二)研 究 中的 引导 研究中的状态并不是我们 的理想状态,学生在研 究中的精神因素要比课堂内的精神因素丰富得多,因为 在研究 中,他们会遇到比课堂活动中多得多的碰撞,这 碰撞产生的精神因素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就以上文 中的周婉诗丝为例,她的体验感悟 中就写到这么一段:“原 以为马到成功的事情现在却是一筹莫展。灰心、苦 闷,接踵而来。落暮时分,我带着落暮的心情 回到了学 校,唉,人心不古啊!这是个怎样的世道?个下午的 劳累更增添了我的郁闷。晚自修上,我除了黯然伤神,什 么也不
24、想做。”这个时候,如果漠不关J,听之任之,那么 也许就不是产生积极的人生感悟,而是消极的人生态 度。“经验的生成、生长过程一定是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 进行的。人主动地对环境做些什么,环境必然做出相应 的反馈。人对 自己的行动与行动的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 反思,即是经验的生成和生长。做与反思的结合与 统一是经验的核心。”61所以,在研究 陛学习的指导过程 中,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他们在做与思 中成长。我们在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第二条 第 2 款中,明确要求指导教师应“关注学生研究过程中 的精神成长。(三)研 究后 的交流 为学生搭建一方平台,学生就会给你一份精彩。交 流就是一方平台
25、,是精神世界生长的平台。我们要求学 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两手材料一起做,两份材料一起评。在递交“课题研究报告”的同时,还应上交一份“探索 中 的精神感悟”,结题报告与研究感悟分值相同。我们在校 报育英和校刊育英上,独辟栏 目,刊发学生的精神 感悟;我们在班级和全校范围内独辟舞台,交流学生 的 精神感悟;我们还以网页的形式,展示学生的精神感悟。一个个的平台,一次次的交流,精神的火花就这样汇聚 成闪亮的精神世界。体验,是精神生长的土壤;精神,是生命生长的土 壤。研究l生学习正是以体验为基础,让学生的精神生命 绽放光彩。参与文献:【1】雅斯 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北京:三联 书店,1991 2】钟启泉等基
26、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上海:华 东师 范 大学 出版社 2001【3】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456 张华研 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 上海:上海科技 教 育 出版社 2004(上接 第 44 页)(4)评价标准的多元化: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针对 性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尤其是对信心不足、知识和能 力欠缺的学生的评价更要鼓励和支持,以充分发挥评价 的激励和发展陛作用。历史“时空观念”素养也“是通过 日常教化和 自我积 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 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 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
27、富有个 性的心理品质”。】因此,历史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提升历史专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参考文献:【1】31 叶小兵培养 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课程 教材改革的新思路团 016 年全 国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题学 术论 坛 20 164 2 2 2 4 2114s 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1)5】冯卫东主编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嗍 江苏教育 出版社 出 版 20 10 6 余文森论 自主、合作、探究学-j U】教育研究,2004(11)【7】在点 网多元评价在教学中的实施和运 用ZJhttp:l lwww zaidiancomshowA9jZ f,iQWNwFoglKhtm1 目 启迪教育教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