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郾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和含义深刻的句子。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筑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
3、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环境和极度缺氧等困难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筑路者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教学难点:了解修筑风火山隧道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方法。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青藏高原和修筑青藏铁路方面的资料。2、教师搜集拉萨概况录像资料。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引入课题1、神秘的拉萨一直是很多中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如今他们的愿望实现了,这都得益于青藏铁路的开通。青藏铁路因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所以很多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修铁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我们的
4、科技人员和筑路大军抱着一定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坚定信念,终于做到了。2019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行。在筑路过程中,建设者们经历了多少艰辛,攻克了多少难关,你知道吗?2、揭题,读题。读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你会由衷地敬佩那些为祖国的铁路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们。(板书课题。)3、幻灯片展示拉萨风貌,教师简介拉萨概况。4、指名谈拉萨印象。(设计意图:本文缺乏生动情节、趣味性不强。从介绍拉萨入手破题,一是为了化繁为简,由易到难;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拉萨概况,知道修建青藏铁路的目的、意义。)二、学习提示,明确目的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这篇课文的基本要求。2、交流:学习这篇文章有三个方面
5、的要求:(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3)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设计意图:学习略读课文要检验学生能否运用在学习精读课文时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阅读。“阅读提示”有引领阅读的作用,运用这一教学资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能读,会读。)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学生互读;指名读。)3、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文最重要?(第二问。)有一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
6、现,强调了课文的重点,这句话是哪一句?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设计意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这个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理解这句话,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筑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具有关键性作用。)四、突出重难点,多读感悟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路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读一读,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准备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1、学生自学课文并勾画相关句子。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你们小组对“把
7、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句话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幻灯片)出示重点句子(也是相关内容的总起句),引导理解。(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重点理解“海拔”“冻土”。联系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造成什么困难?科技人员是怎样制服冻土的?(抓住“昼夜”“反复”“终于”来理解。)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2)“恶劣的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表现工人施工的艰难和科技人员攻关的不易?把课文中你感触最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指导朗读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气恶劣、环境艰苦、施工现场凶险、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的境况。进一步体会“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设计意图:对形象的感受应该重于对观点的感悟,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本环节抓住两个重点片段辐射开去,把朗读、想象、感受以及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入情体验,从而感受西部建设者们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